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吗?相传‘卧龙春’是诸葛武侯躬耕南阳时所酿,其酿造之法传于今天。
  来,请饮一盏。”
  可惜二位刺史食不甘味,他们本来就满怀心事,现在又见了邓州这里兴旺的景象,心事又加重了一层。
  他们见陈君宾诚心相劝,遂捧盏心不在焉饮下。
  皇甫刺史叹了一口气,说道:“提起诸葛武侯,他也是我心仪已久的人物。
  这次难得来南阳,本来应该到卧龙岗瞻仰一回才是。
  可惜呀,眼见灾民到陈大人这里托庇,我心中有愧,实在无颜面去游山玩水。”
  张刺史说道:“邓州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诸葛武侯遂隐居于此。
  陈大人,你此次调职算是来对了。
  我听说邢州那里,今年沙河断流无水,旱情不轻啊。
  你若依旧在邢州任刺史,恐怕要比现在费心费力多了。”
  陈君宾见这二位刺史心情不好,知道他们既怕上面怪罪丢官,又有些怨天尤人,心想就由着他们说。
  过了一会儿,他抬箸示意道:“来,尝尝小女养的鸡。
  此物辅以山间的野菇来煨,滋味最佳,最好趁热来吃。”
  陈、皇甫二人听言,只好停下话头,伸箸夹起野菇慢慢咀嚼。
  陈君宾抬起头来,悠然说道:“本官自去年号召所有官吏自耕自足,一开始许多人不解,说是官吏靠官俸养家为古制,实际上他们是难受其苦。
  现在谁若再问他们,嘿嘿,他们谁也不愿意丢掉家中的耕地了。
  他们说,吃自家种的粮,食亲手种的菜,是最快活的事儿。
  ”    皇甫刺史赞扬道:“陈大人的这个法儿委实不错。
  各级官吏居家自耕,一是为百姓树立了榜样,使人人以兴农为第一要务。
  最近朝廷颁布了《籍田诏》,皇上还在京城东郊亲耕籍田,亦是示范天下之意。
  二是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官吏能够自足,不用向百姓征收,则增加了粮食的数量。
  好,好,本官回去之后也要在本州推行此法。”
  陈君宾感叹道:“人活在世上,皆靠大地来养。
  我耕种一年有余,方悟大地对人最不吝啬。
  一分耕种,一分收获,田亩一点都不会亏待你。
  国内诸州山川不一,形势不同,只要你耐心来侍弄这块地儿,总会有办法的,也定有收获。
  二位大人,这不是我陈君宾在这里卖嘴,只要你们将全部心思用在兴旺农事上,定有效果。
  从岁数来说,我比二位要年长许多。
  想起在隋朝为官的时候,还要用心去对付他人,以防止官场倾轧。
  当今皇帝诏令以农为本,提出抚民以静,我们为地方大员,则可心无旁骛,一心扑在农事上,这样做即是遵从了皇上的圣意。
  君宾说的这些,二位大人不妨一试。”
  张刺史答道:“陈大人所说的皆是至理,奈何蒲、虞二州已成空壳,举目境内,村落萧疏。
  我也想使农事兴旺,然无人无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皇甫刺史又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啊,想我就任之初,也想干出一番成绩来。
  奈何天不与便,到头来竟然成了空壳之州。
  有时候我忽生奇想,觉得不如将自己锁上前往京城,让朝廷依律问罪,这样最干净,强似在这里苦受折磨。”
  陈君宾摇手道:“皇甫大人,不可。
  须知事在人为,你若一味消极,那是没有出头之日的。
  眼下遭旱灾的非你蒲、虞二州,相信其他州的刺史同样焦头烂额,你岂能轻言放弃呢?邓州能有今日,一者是占了山川的便宜;二者,去年以来,各级官吏和百姓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办成了一些事情。
  

开科举学子竞才 抗天灾刺史立功(12)
你们只要从现在开始踏实地办事,相信也会有结果的。
  眼下诸州的情况都不好,皇上也一时瞧不出什么差异来,你若自己送上门去,就让逮个正着。”
  张刺史苦笑道:“我们已经一筹莫展,望陈大人能够指点迷津。”
  陈君宾沉吟片刻,然后说道:“二位大人既然来了,就先在这里小住几日。
  一来蒲、虞二州灾民散居乡里,我派人前去统计,需要一些时间。
  二位大人正好借此空儿,各找到辖下民户访贫问苦。
  二来你们可以抽空到各县走一走,实地看看各县的做法。
  当然,你们沿途若遇到有什么好看的地方,也不妨游览一番嘛,譬如武侯祠。”
  皇甫刺史道:“我在这里小住几日也可以,反正现在回去无事可做,正好在这里看看陈大人的政绩。
  至于游览山水就免了。
  张大人,你有心情游览吗?”
  张刺史沉默不语。
  陈君宾见这二人心情难释,知道不是能用言语相劝的,也就不再说话。
  他伸箸夹过鸡头和鸡项,然后有滋有味地将其啃食。
  很快,其项下的案上出现了一堆碎小的鸡骨头,上面已经没有一丝皮肉。
  张刺史见此光景,凑话道:“想不到陈大人爱吃鸡头和鸡项,按说这里无肉可寻,其中有什么妙处吗?”
  “咳,我觉得鸡身上以这里最有滋味。
  你想呀,汤里的鲜味浸润于此,在啃食时候可以余味无穷。
  且这里的肉最为鲜嫩,因其肉少,尤为可贵。
  哈哈,可惜它们都让我享用,你们今日不能再享其口福了。”
  张、皇甫二人对鸡头和鸡项素来不爱,心想不吃也罢,有什么好可惜的,然脸上都露出无端的讪笑。
  陈君宾饭后起身送客,到了门外,他对二人说道:“二位大人这几日尽管住下来好了,不要再愁闷不已。
  难道大事临头,一味愁闷就可以解之吗?本官现在有一个初步想法,待你们游历各县之后我们再谈。
  我敢说,届时定让你们一展愁眉。
  还是那句话,事在人为。
  只要我们认真去做,什么事情都不在话下。”
  二人连连点头,满嘴说着客套话告辞而去。
  他们回到住所,都暗自猜测陈君宾有什么高招可以让自己一展愁眉。
   。 想看书来

邓州出粮济蒲虞 柴绍引军围朔方(1)
张、皇甫二刺史第二日离开州衙,分头到邓州所辖县境内走动。
  就见沿途青山绿水之间,到处都立有水车,百姓们轮班立于其上踏动,口里吆喝着宛中小调,细辨其音曰:        脚踏风轮转吆,嗨嗨    风拂田埂香嗨,吆吆    水来,水来,嗨嗨    水就来了吆……    邓州隶于山南道,气候山川既有北方的粗犷雄浑之意,兼有南方的秀美婉约。
  这里的人说话或者唱起小调,结尾处往往打上一个洄儿,既耐人寻味又透出特别。
  二位刺史观察沿途,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这里的人精神面貌很好。
  他们不禁感叹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粮壮人胆啊。
  待他们见到各自的子民,则别有一番滋味。
  灾民在异地见到自己的官府老爷,皆嚅嚅嗫嗫不敢吭声,让二位刺史最脸红的是,其中一些人竟然表示要定居在邓州。
  二位刺史听了这样的话,心里不免有气。
  然细想想,若让他们返归乡里,那里无食无火,与这里实有天渊之别,他们也不好意思出声斥责。
  三日后,二位刺史返回邓州府衙。
  陈君宾这次身着官服在堂上接待他们,笑问道:“二位大人几日来定是劳乏得很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兴趣听听我的想法?”
  二人这些日子一直在想陈君宾的答案,早已经迫不及待,他们连声道:“愿闻其详!愿闻其详!”    陈君宾示意陈别驾说话。
  陈别驾道:“陈大人这些日子日日对我们下属说,蒲、虞二州遭灾,灾民流失到邓州,则邓州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换句话说,眼看着灾民忍饥挨饿,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所以灾民到来后,本州先给他们腾出住所,再给以吃食,此为本州赈灾的第一步。”
  张、皇甫二人拱手向陈君宾致谢道:“陈大人仁义为怀,我们代灾民感谢邓州的大恩大德。”
  陈君宾挥挥手,示意陈别驾接着说。
  “至于第二步,即是专为蒲、虞二州设计的。
  陈大人的意思,是想让二州的灾民近日各自返回家园。
  二位大人到下面巡查的日子里,本州各县已经报来灾民的数字,并造有名册。
  计有蒲州人口六千七百八十一名,虞州五千三百六十名。
  另听说邓州周围州县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