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若以为无不妥,就拟诏发下去吧。
  如晦,渠塘修筑时候,你要让民部派员下去明察暗访,防止州县官吏为出政绩,变着法儿滥征民力。
  唉,天下之大,不可放任不管呀。
  往往一道诏令下去,总有人变着法儿想对策。
  现在的吏治之风虽逐渐好起来,也不能掉以轻心。”
  李世民在堂上行了几步,转头又道:“大力兴修水利是不错的。
  天下山川纵横,雨水不均。
  今年天旱已久,有些地方绝粒无收;然将来也有暴雨成灾、大水泛滥的年份。
  现在国力有限,难以筹措大量人力、物力兴修水利。
  待将来有了积累,这件事情还是要做的。
  玄龄、如晦,民部的水部郎中和员外郎主持此事,要让他们立刻重新绘制天下的渠梁、堤堰、沟洫、运漕总图,将来在其紧要处逐年修建、疏通。
  隋炀帝修筑渠沟使我朝借利,然他当时好大喜功,幻想自己驾龙舟纵横天下,滥使了当时的民力、财力。
  这一点,朕任何时候不会取之。
  兴修水利且修筑有度,此为朕之本意。”
  李世民既然以农为本,势必明白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此后,民部奉旨大力治水,并制订《水部式》颁行天下,以刑律保护渠水与堤防的合理使用。
  为了监管京都周围的水事,又在京城设立了都水监,以掌管京师河渠疏浚与灌溉事宜。
  议完了这些事情,李世民又将话题转到选才任能上。
  他说道:“玄龄、如晦,你们随朕多年,知道朕对举贤才的态度。
  当初朕令封德彝举才,然他许久未荐一人,并说天下无才可荐。
  朕当时就呵斥了他,须知天下并非无良才,惜未被发现或者人未尽其才。
  你们二人现在主事尚书省,朕刚才说了,要将一应庶务付与左右丞办理,把你们的精力放在选贤任能上。
  还有,原来吏部侍郎刘林甫曾奏选人要四时听选,随阙注拟,朕也准了。
  眼下虽逢灾年,然这件事情不可耽搁,现在进行得怎么样?”
  房玄龄答道:“按旧例选人须在十一月毕集京城,自从陛下准了刘林甫所奏,吏部已经知会各州,算来到八月初,第一批来会试的举子就该到京城了。”
  李世民屈指一算,现在离八月仅有二十余日,遂说道:“哦,没想到眨眼就到了。
  

擢房杜左右仆射 整吏治京官并省(10)
此次会试要提高主事者的规格,玄龄、如晦,就由你们来主持吧,具体事务由吏部考功员外郎辅佐你们。”
  唐制,每年的科举考试例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
  如今一下子由尚书左右仆射为主官,规格确实提高了不少。
  “还有,闻喜宴之时朕要亲临,宴饮所费由内府支出。
  嘿,这一下子吏部考功员外郎当不成座主了,举子们成了朕的门生。”
  举子会试之后,放榜得中者由状元领头,前去拜谢吏部考功员外郎知遇之恩,敬称其为“座主”,并自称门生。
  然后,及第举子凑钱在曲江设宴,邀请其“座主”居于主席,即为闻喜宴。
  李世民今日金口一出,此次闻喜宴不用得中举子自掏腰包,皇上又亲临,岂不成了惊动天下的大事。
  魏征谏道:“陛下为天子,则天下举子皆为天子门生。
  眼下用人之际,陛下提高规格以示重视,实在有必要。
  只是数年之后,须依国家制度进行会试铨选,臣以为恢复常制即可。”
  李世民点点头。
  魏征又说道:“陛下求贤若渴,臣想举荐二人。
  然臣为谏官之身,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世民笑道:“举荐真才固然需要有司层层选拔,然你们作为朕的股肱重臣,居于中枢之地,眼光要比常人高上一筹,你们阅人又多,当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此,臣就冒昧举荐了。
  臣以为侯君集和杜正伦二人,皆有为相之才,可堪重用。
  请陛下细加审视,果如臣言,不妨简拔授用。”
  侯君集多年跟随李世民征战,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被授为车骑将军,封为全椒县子。
  不言而喻,他是李世民的心腹大将。
  至于杜正伦,就要寂寂无名许多。
  他为相州人,曾经被举为隋朝秀才,在当地有些虚名。
  李世民经略河北的时候,房玄龄闻其名将之收入秦王府文学馆,现在一直在弘文馆内托名学士。
  李世民听说魏征举荐这二人,不免诧异,说道:“魏卿能举朕旧府之人,实出意料。
  我的宗亲旧属,若其无能无才,终究不授任他一官半职。
  像侯君集,朕一直以为他可为良帅,因命李靖教他兵法,使其有所受益将来能有大用。
  你说他有相才,朕确实没有看出来。
  至于杜正伦,他一直在府里寂寂无名,整日里沉默寡言。
  魏卿,你因何判断他们有大用呢?”
  “臣曾经在多种场合里接触他们,并用心体察。
  侯君集虽为武将,然胸襟开阔,谋事甚详,又善于孜孜求教,则有无尽潜力。
  其矫饰之举经过皇上谆谆训导,近年来也尽行隐去。
  又如杜正伦,其忠直无出臣之右,且文章天成,有汪洋恣肆之气,从中可见其韬略风范。
  鉴于此,臣以为他们可堪为用。”
  李世民微微颔首,沉吟不语。
  这时,杜如晦也奏道:“陛下,臣这些日子细细观察,觉得岑文本颇具才能。
  其为邓州人,性格沉静敏达,又善文辞。
  曾任萧铣之中书侍郎,赵郡王孝恭袭破荆州时,文本归降。
  那时赵郡王部下欲行掠夺之事,文本挺身而出,说赵郡王道:‘隋无道天下大乱,我等所以归降大唐,意欲去危就安。
  大王若纵兵掠夺,则江、岭以南人心离散。
  不如勒兵规范,并厚抚荆江,示唐皇之恩惠。
  如此,则归附者众。
  ’赵郡王听其言而行之,果然效果明显。
  陛下,仅从此事上看,岑文本之见识要高人一筹,且怀仁抚之心。
  臣特向陛下举荐岑文本。”
  房玄龄说道:“陛下,如晦说得不错,臣愿意一同举荐。”
  李世民转向高士廉、长孙无忌、温彦博道:“你们对这三人有何评语呢?”
  

擢房杜左右仆射 整吏治京官并省(11)
高士廉三人很为难,觉得不好说话,高士廉嚅嗫道:“房杜二仆射多替陛下取人,眼光是不会差的。
  魏大夫心存百姓,惟以才具取人,他既这么说,也是不会错的。
  臣等与这三人接触不多,又未多加留心,不敢妄置闲言。
  陛下如今求贤若渴,他们既然可堪为用,可以试用无妨。”
  长孙无忌和温彦博缓缓点头。
  李世民说道:“你们既然这样以为,也就是赞成了。
  嗯,侯君集既任车骑将军,又有爵位,实封也丰厚,其职位亦算高了,此次不用变动,朕再留心察看一番吧。
  杜正伦与岑文本既善文辞,可安排他们到中枢机要之地历练一番。
  擢杜正伦为给事中,专掌朕之起居注。
  他居于朕的身边,也让我可以就近观察他的才华。
  岑文本嘛,可授他为秘书郎,兼值中书省,与颜师古一同掌诏诰策令等初拟。”
  李世民今天来到政事堂,本想顺便转一圈,没料到却遇到这么多事情。
  今天既当场定下了兴修水利之事和会试选人的体例,又意外得了几名被举荐之人,心中甚是畅快。
  他立起身来,说道:“就这样吧,大家都散去吧。”
  说罢,起身就要离去。
  群臣起身恭送,李世民边走边伸展了几下腰肢,说道:“朕即位以来,每思励精图治,以振国力,然天不假便,旱蝗继至。
  这样,就有劳众卿为天下事多劳力了。
  众卿殚精竭虑,忧劳国事,要注意自己的身子不能太累。
  如晦,我看你近些日子操劳过度,白发又生了不少,你在劳作之余,要学会修身养气。
  像玄龄每日都要做一番吐纳功夫,兼有手脚动作,我看就很好,你不妨学学。
  玄龄,我看你的颜色不错,是否得益于此呀?”
  房玄龄幼时跟随观中道士,学了一套打坐、吐纳、舒展拳脚的功夫,每日晨练不辍。
  他的年龄比杜如晦大,然他面色红润,与杜如晦那晦暗的气色相比,反差很大。
  房玄龄道:“臣多次对如晦说过,让他跟着臣练这套功夫。
  如晦每次皆唯唯答应,就是不见他有什么动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