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他作势要将两只蝗虫塞入嘴中。
  常何大惊,“扑通”一声跪在李世民马前,流泪道:“陛下千万不可,蝗虫系恶物,若食之恐生疾病。
  若陛下坚意如此,就由臣代陛下食之。”
  李世民叹道:“朕为一国之君,当为民受灾,岂能别人代之?老天,望你体会朕之心意,朕身有疾不算什么,切不可让蝗虫成灾伤民啊。”
  说完,他将两只蝗虫一把填入嘴中,咽入腹内。
  随行太监及甲士随着常何跪倒,泣不成声。
  常何道:“皇上……皇上怎可如此?臣……臣不知如何是好。”
  李世民颜色不改,唤道:“都上马吧,随朕还宫。
  常何,朕向来认为,凡事须靠人力。
  天下之大,以朕一人之力是感化不来的。
  要想战胜灾异,老天一点不帮忙那也没办法,若有转圜的余地,就要看各地刺史的本领了。
  起来吧,我们走。”
  陈君宾那日离开京城后,出潼关,经函谷关直奔陕州,其家眷一直候在这里。
  一家人不作停留,沿官道斜向东南行走,不日就到了邓州境内。
  邓州处于南阳盆地的中南部,秦汉时即置南阳郡,如今改为邓州。
  境内以平地为主,一条白河自西北斜向东南流去,最后归于汉水。
  这里是荆襄诸州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商贾就很发达。
  陈君宾一路行走,密切注视官道两旁的景物,只见村落凋敝,人员稀少,大片田园荒芜。
  他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临行之前有人提起,南阳盆地经过朱粲的残忍盘剥,生机尚未恢复,看来其言非虚。
  一家人风尘仆仆赶到州衙时,已过午时,邓州别驾、长史等人迎出门来。
  别驾说道:“早就听说陈刺史要来上任,我已令人腾出房舍,以为居住。
  走吧,请全家人先入住宅歇一歇,晚上再赴宴洗尘。”
  陈君宾摆摆手,逐个问了大家的姓名,然后说道:“陈别驾,洗尘就不必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陈君宾躬身稼穑 李世民痛失海鹞(3)
你可派人将我的家眷引到住宅。
  至于我们,马上升堂议事。
  我刚从京师出来,皇上为了天下之事已罢休息之日,想你们也应该听说了。
  我们作为臣子,更应该勤勉才是。”
  陈君宾连脸也未洗一把,就直接入衙升堂。
  邓州辖穰、南阳、向城、临湍、内乡、菊潭六县,归属山南道。
  陈君宾还在京城的时候,通过熟人寻来了一张邓州山川图,详细揣摩。
  要说邓州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气候适宜,土地平阔,河汊密布,很适宜农作物生长,历来是进贡丝布、茅菊的地方。
  想当初汉光武帝发迹于此,诸葛孔明躬耕于南阳,都是鼎鼎有名的事儿。
  与邢州比起来,这里的自然环境还是很优越的。
  陈君宾升堂后先说道:“我此次在京城蒙皇上召见,皇上谆谆告诫诸州刺史,要以兴农为第一要务,即民为邦本。
  本官一路行来,沿途田亩荒芜甚多。
  陈别驾,你熟悉本州事务,可将此事详细对我叙说一遍。
  至于讼刑一节,可由诸官分曹执掌,我不想多问。”
  别驾等人刚刚送走了原刺史。
  这名刺史原来因随李孝恭、李靖攻取山南时有功而被授职。
  惜其一字不通,没有掌驭州府的能力。
  因以前吏部考功时不认真,他才得以一直留任。
  这次吏部考功甚严,给他下的评语为下下。
  只是吏部顾念他原来有军功,不忍责其太严,准其致仕告老还乡。
  州衙的官属们以前多是浑浑噩噩在这里混日子,只要讨了刺史的好则万事大吉,吏治难免糟糕。
  这次听说新皇帝即位后锐意革新吏治,又听说朝廷派来了一名能干的吏员,还受到了皇上的亲口赞扬。
  他们初见陈君宾之面,心里不免惴惴。
  陈别驾事先未做准备,然他毕竟宦途多年,并非蠢才,稍为沉思后言道:“刺史大人申明皇上兴农之意,我们实在振奋。
  本州战乱之后,百姓流离,至今未有恢复,是该兴农的时候了。”
  陈君宾问道:“本州的人口如何?”
  “前隋最盛时计户六万八千余,计口二十五万六千余人。
  然现在不足其三分之一,户不足二万,人口为七万五千二百五十七。”
  陈君宾点点头。
  这名别驾能随口报出准确的人口数字,可见其平日比较留心。
  他接着问道:“依你看,本州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农桑生机,能行吗?”
  “陈大人,依下官看难度不小。
  一者,人口太少,难以大量垦荒;二者,这些年百姓积蓄不多,口粮不足。
  现在春耕之时,有些人竟然无种可下;三者,本州一些人向来重商贾,他们不愿意在家乡种地,而愿意出外走动贩运。”
  陈君宾目光转向其他人:“陈别驾这样说,你们以为呢?”
  众人纷纷点头,皆赞同陈别驾的话。
  陈君宾目光炯炯对众人说道:“陈别驾说的这三点,我也赞同。
  只不过他还漏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吏治败坏。
  这一点,不是我妄自评议,而是吏部考功侍郎亲口对我说的。
  原刺史为何致仕,盖缘于此也。”
  众人面露惶恐之色。
  若说吏治败坏,原刺史应居“首功”的话,那么,堂内的众位也人人有份。
  他们没有想到,新任刺史下车伊始,先给来了个下马威。
  陈君宾接着道:“皇上谆谆告诫我们,要以前隋之吏治败坏为殷鉴,藉以革新我朝吏治,以取得民心。
  诸位,本官今日到任,不是来追究大家的。
  只要大家今后记住皇上的话,勤勉理政,一心向农,则小过失可以既往不咎。
  当然,对于那些贪墨成风,民愤极大者也不能轻易放过。
  

陈君宾躬身稼穑 李世民痛失海鹞(4)
希望大家要好自为之。
  文学功曹,你可替本官拟一道文书。”
  众人洗耳恭听,心想新任刺史上任后的第一道文书是革新吏治的内容。
  孰料陈君宾口授道:“可着各县令明日巳时来这里见我。”
  文学功曹不由得面露难色,这样将文书送出,各县令得讯后再赶来,时间有点太紧了。
  陈君宾明白文学功曹的心事,说道:“你是觉得时间太紧了?不妨,又不是让他们坐轿子来,他们就不会骑马吗?对了,你再加上一句:本人为官一任,当以清廉律己。
  若有敢进献者,当即免官,让他们不要把心思用在这上面。”
  文学功曹依令当场拟出文书,送给陈君宾过目。
  陈君宾略改了几字,嘱人分头誊清,并派快马送出。
  各县令接到文书后,虽埋怨时间太急了一些,然也不敢怠慢,立刻跨马上路,皆在陈君宾规定的时间内赶到了邓州府衙。
  陈君宾自卯时二刻即升堂,与州吏们商议兴农之事。
  陈别驾昨晚上想了一夜,今晨首先向陈君宾献了一件大礼物:“刺史大人,本州近日得了一宗大宝物。
  想是刺史大人驾到,以显祥瑞哩。”
  “什么大宝物?”
  “南阳县令前日禀道,几名猎人在其县西境之山中,偶然发现了一处粮仓。
  周围百姓闻言后前去哄抢,该县令听说后及时带人前去制止,保住了大部分的谷物。
  他们细细一查,竟有五窖之多哩。
  因是国家之物,他们不敢妄动,特请州衙示知如何处理。”
  陈君宾闻言大喜:“这里竟然有这么大的粮仓?嗯,大约是前朝留下的。
  算来至少有十年了,那些谷物没有霉烂吗?”
  “没有。
  这些粮仓依山而建,仓内温湿适宜,又与外界隔绝,因而保存良好。
  下官这里有呈来的样品,请陈大人一观。”
  说完,他将一只小布袋递给了陈君宾。
  陈君宾解开袋口,将里面的谷物慢慢摊在案面上,然后捻起数粒投入口中,闭起眼慢慢咀嚼,细细体会其中滋味。
  很快,他睁开眼睛说道:“不错,虽是陈粮,依旧能食。
  好哇,陈别驾,这是一件好礼物。”
  他略作思索,接着道:“按道理,发现了这个谷仓需呈报朝廷知道。
  不过,这些谷物毕竟是前朝留下的,我们只要将之用在本州百姓身上,报与不报也没什么要紧。
  我的意思,这个谷仓就不要呈报朝廷了,待我们将来有了收获,多向朝廷贡献一些就成了。
  你们以为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