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康熙-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助兵”。不久,尚可喜晋升为总兵官,继而被封为智顺王。随清军入关作战,行军3万里,足迹遍及10余个省,征战70余次,为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加封为平南王,很快又被加封为平南亲王,镇守广东达20余年。
  尚可喜一生中最鄙视的人便是吴三桂。在尚可喜晚年,驻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清王朝江山岌岌可危,驻守广东的尚可喜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坚决痛击叛军。在援军未到之际,他几次准备在兵败时“举火自焚”或“上吊自杀”,誓死抗击吴三桂叛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0。吴三桂抗清谜案(2)
1676年,尚可喜已病入膏肓。临终时,他叫家人搀着遥拜北方:“不能杀贼,死有余辜。”之后尚可喜病死于广州。康熙闻讯,特遣国子监前往致祭,并御赐祭典、祭文,赐谥号为敬。可以说,这是历朝政府对大臣的最高礼遇。
  问题在于,刚才我们讲到的这“四藩”中除了孔有德在1652年兵败自杀、为清廷捐躯之外,其他“三藩”为什么又要降而复叛大清王朝呢?他们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叛乱的“三藩”中的最为关键的人物——吴三桂谈起!
    二、让人搞不明白的吴三桂
  1.吴三桂和吕布
  说起吴三桂,倒使我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是东汉末年的吕布!这个盖世英雄吕布,本姓吕却先后认丁原和董卓为父,随后又先后杀掉了丁原和董卓,后世人称吕布为“三姓家奴”!
  而我们今天要讲到的这个吴三桂,在人品上,似乎还更加的不如吕布!人家吕布,一生只是三次投靠别人、被人蔑称为“三姓家奴”而已,可是吴三桂呢?
  他先是吃着大明王朝的,喝着大明王朝的,结果呢?居然,在大明王朝最最需要他的时候,背叛了大明王朝,而投靠了大顺政权;
  然后呢,他拿着大顺政权的,用着大顺政权的,结果呢?居然,在大顺政权最最需要他的时候,背叛了大顺政权,而投靠了大清王朝;
  再后来呢?他居然又背叛了大清王朝,结果呢?替人家打下了江山,自己却弄得个身败名裂!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说,吴三桂是明清之际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物!有的人说,这段历史上,如果没有他的存在,还不知道要怎么改写呢!那么,他的作用,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吴三桂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唉,惨那!是什么原因让他的结局如此之悲惨的呢?与那个与他有着密切关系的、人所共知的江南名妓——陈圆圆是否有关系呢?
  2.吴三桂和陈圆圆
  人们都说,吴三桂之所以投降清朝,是为了陈圆圆!
  说起吴三桂和陈圆圆,我们就必须要提起吴梅村和他的《圆圆曲》!因为,正是他和他的《圆圆曲》,让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迹”“天下扬名”!我们下面的这首长诗,就是吴梅村的《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璧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浆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底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日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妓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

10。吴三桂抗清谜案(3)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迳尘生鸟自啼,画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当年吴梅村的这首《圆圆曲》似乎已经永远的为吴三桂盖棺定论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他早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臭名远扬、身败名裂的汉奸了!在中国的历史上,能够与他“并驾齐驱”的人物,那,就只能是汪精卫了!历史真的就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么简单么?还是让我们回到历史中去寻找答案吧!
    三、吴三桂的家庭
  1.吴三桂的家乡
  吴三桂本人出生于辽宁中后所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绥中县县城。中后所,全称叫中后千户所。明在辽东实行卫所区划,大者称卫,小者称所。中后所是一座“斗大”小城,但所处位置却很重要。它西距山海关和东距辽西重镇宁远(辽宁兴城)的距离均在百里左右。
  吴三桂本人出生于辽宁中后所城,这个历史上没有争议。但是,关于他的籍贯,历史学家们却一直争论不休:有的人说他应该是安徽徽州人,有的说他应该是江苏高邮人。
  我们综合各种考证,认为吴三桂的祖先应该是安徽徽州人;后来才迁居到江苏高邮——至于是什么时候迁到这里的,我们还不得而知——形成高邮吴氏;大约在吴三桂的祖父的这一代或者更加靠前一些,他们家由于经商的原因,迁徙到了辽东。
  2.吴三桂的家庭:由商而武
  吴三桂的祖父的名字,我们还不知道,只是知道他是个以贩马为业的商人,长期奔走于北方各地。家境逐渐富裕起来,成为当地有名的士绅。
  吴三桂父亲的名字叫做吴襄。
  注意,在明清之际的历史上有两个吴襄。其中的一个,出生于1661年,五十多岁时,“考中了进士,雍正年间先后参加纂修《明史》、《治河方略》、《八旗通志》等,主持编纂《诗经集注》,独自撰写了《贤良祠诸臣列传》。吴襄于1735年病逝。吴襄一生文才出众,最著名的是他的《百梅诗》和赞美九华山风情的系列诗词。
  我们这里说的是另外一个吴襄——吴三桂的父亲。
  吴襄,在吴家的历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是他,使吴家由一个被当时社会所看不起的商人家庭一跃而成为人见人敬的国家的高级军事官员家庭——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高干家庭。
  吴襄,这个出生于商人家庭的孩子,小的时候不爱读书,长的可是膀大腰圆。努尔哈赤崛起后,在东北地区实行严酷的民族歧视政策,这引起了吴襄的反感。为了反抗努尔哈赤的错误政策,吴襄毅然卖掉自己的家产,招募团练,做起了保境安民的善事。而他的做法,不仅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也得到明朝政府的嘉奖。明朝政府委之以辽东团练总兵的职务,归属于镇武将军李成梁节制。
  对于吴家来说,李成梁扮演了他们家从普通商人到高级将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某种角度说,李成梁是吴家的恩人。
  3.吴家的恩人李成梁
  李成梁,生于1526年,死于1615年。他的高曾祖李英原来是朝鲜人,后来因军功定居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也就是说,他出生于武将世家。1574年,李成梁击败建州女真酋长王杲,升为镇守辽东总兵,总辖辽东军队。
  1583年,李成梁再度发兵攻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是王杲的孙女婿,死于这次战斗。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塔克世当时已经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