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上的果实大小和李秀宁,李建成刚刚挖出来的两株大小也不差多少。
李渊不平静了,激动的又来到土豆的区域,用锄头把土豆附近的土刨松,手在土中中慢慢的刨,生怕伤害到这些新庄稼,当指尖似乎碰到什么东西,他动作更小心了,双手扒开泥土,一枚土豆露出来,喜不自胜,转而开始扒其余的泥土,待一堆泥土清光,李渊这才小心翼翼地把土豆怔株拔起。
粗大的土豆茎叶连着根就出现在众人面前,根部长满了土豆,仔细一数大大小小足有五六个,有拳头大的,也有鸡蛋大小的,一大串土豆串在根蔓上,跟葡萄似得。李渊激动的摸摸这个,摸摸那个。
此刻的李渊温柔的抚摸着土豆,就好像在抚摸美人一般。
李建成也没有太子的形象,趴在地上,锄头也不用了,双手就在土豆周围往外刨土,土质松软之后,就提住茎叶往上一提,就拔出一串土豆,手顺便在泥土中一把拉,一个一斤大小的土豆就又被抓出来,捧着巨大的土豆很没有形象的哈哈大笑道:“苍天你终于开眼了,这是你送给大唐的祥瑞吗?”
“真的!竟然是真的!这个世上真的有亩产朝过十五担的粮食!还不是一种而是二种,这是上天赐予我大唐的祥瑞,天佑我大唐!天佑我大唐啊!哈哈哈哈”李渊提着土豆茎叶连着根上的土豆。当下仰天大笑。
有史以来产量最高的作物诞生在大唐,超过十五石的产量让这些几位丞相都要高兴疯了。
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郑善果,杨恭仁等人都在那大声齐声高呼,天上降下祥瑞,天佑大唐。
过了好一会儿,李渊和那些朝臣这才从狂喜中清醒过来,李渊当下一脸兴奋的看着李秀宁问道:“三娘这些庄稼种子从何而来?”
“据说这些庄稼都来自美洲,也就是在咱们脚底下的对面,听说有几万里,是别人送给李羽的,说咱们中原的老百姓太苦了,希望这些庄稼能让百姓们远离饥饿,他又把这些新庄稼送给我了。”李秀宁只好无奈的半真半假说道。
几位丞相都面面相觑,对李秀宁说什么地球,还有脚底下的对面,根本就不理解,也听不明白。
他们此时全往仙粮上胡思乱想,主要是这些高产的粮食超过了他们的认知。李渊同样如此,但是不管怎么说,也不管这些粮食从哪里来,这些新庄稼以后是要在大唐落地生根,对敬献者还不能不赏。
“又是这小子,可惜了,朕想大大封赏他也不可能呀!不然柴家这关不好过呀,只好暂时封他个新筑县县男爵位了。爵位要是再高就不好和柴家交代了。
李渊说到这里,轻叹一声,道:“哎!有时候即使我是皇上,在有些事情上我也无可奈何。”
李秀宁听完,想了下李羽以往的德性,连忙接话道:“父皇!这个其实没有什么。李羽本来就不喜欢做官,我看给他个闲散爵位好了,只是个闲散爵位又没有实权,柴家应该是不会说什么。”
“这样是最好了,让为父也不必为难,对了李羽那小子那?怎么没有见着他,”李渊边走变问。
“他又出去游历了。我也不知道他去什么地方了。”李秀宁说完,看看李羽家的方向,眼里深处出现了深深的思念。
李渊来到玉米的地方听说玉米产量才五百斤多一点,马上没有什么兴趣,现在有二种超过二千斤的庄稼已经对玉米,不感到惊奇了。
李秀宁看到李渊对玉米没有了刚才的兴奋喜悦,顿时明白了父皇的想法,就走了过去。
(一更,祝朋友们周一愉快。有票了给投一章。)
第142章恳求(求票)()
李秀宁展眉一笑,道:“父皇!这个玉米才是真正的好庄稼那,土豆和红薯产量虽然是高,但是存放期也就半年,即使把红薯刨成红薯干,如果把它晒干的话,那么亩产可能在十担左右!主要是红薯干并不好吃,土豆算是半粮食半蔬菜,虽然以后可以深加工,但是现在技术还不成熟,玉米和粟米,稻米一样是可以长久的存放,而且口感也非常好。”
裴寂听完李秀宁的介绍,走过笑道:“以前都说天下有五谷杂粮,那以后咱们是不是就该叫六谷杂粮了。”
众人已经明白这几种新庄稼,要是推广天下,会给大唐将带来什么样的巨大变化,他们都一清二楚。
裴寂说完,连忙躬身行礼向李渊祝贺道:“陛下,这可是咱们华夏民族又添的一种新粮食呀!陛下可喜可贺呀!”
李二和李建成等众朝臣,看到裴寂在向李渊怕马屁祝贺,连忙纷纷走过来向李渊祝贺。
“三娘!这个红薯,土豆和玉米种子,什么时候可以推广出去?”李渊接受了众人的祝贺,又问起了推广的问题。
李秀宁考虑了片刻,当即说道:“父皇,百姓们对新粮食需要有个适应过程,更何况现在种子也不多,需要在种子基地培养,我看现在就在关中附近慢慢推广,等过个一二年后百姓们熟悉了新庄稼,那个时候种子也多了,那个时候可以向全天下推广。”
“好!好!非常好,三娘你考虑问题非常成熟,不急不躁,治理天下,正应该如此。”李渊听完。连声说了三声好,对李秀宁的分析十分满意。
说完之后,李渊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又道:“三娘你和李羽立下如此功劳,虽然不能奖励李羽太高的爵位,但是这次你敬献的高产新庄稼,为父要大大的赏赐,你说你想要什么,为父会满足你的要求的。”
李秀宁闻言,一脸喜悦,当即开口说道:“父皇,女儿我没有其它要求,只求父皇让我和柴绍可以合离,望父皇能恩准!”
听到李秀宁要解除婚姻的这个要求后,本来心里喜悦的李渊,此刻脸上变的得有些为难的模样,他做为一个父亲来讲,他当然希望女儿能有个美满的婚姻,可是他做为一个帝王,他却不能这样做,他却要考虑到整个国家的稳定,他也不可能为了一个女儿的婚姻,让大唐出现震荡不安。
整个天下看起来似乎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实际上那只是表面现象,一个不慎就可能引来巨大的动荡。
其实整个大唐现在却是由各大世家把持,这些大世家表面上不显山不露水,但其实却控制着天下的方方面面,别的不说,光是朝中的官员最少百分八十以上都是大家族的代言人,还有各行各业,比如粮食、布匹钢铁等重要的行业,背后都是由一些世家在主持。
而柴家则是他和世家联系别的世家的重要渠道,所以李渊现在不想也不敢和柴家闹僵,万一引起的连锁反应是非常巨大的。
此时的李渊也不知道怎么去答复自己的女儿了,想要拒绝自己的女儿,但却又觉得对不起这个女儿,更何况她现在还献上这么一件天大的功劳,如果有功不赏,恐怕难以服众,但若是答应了,他又担心与柴家决裂,万一柴家联合别的世家再去支持别的小军阀,说不好天下又该陷入纷争了,现在的李渊是左右为难。
李渊考虑下,为今之计只好对不起女儿了,只好先用拖字诀,拖她个几年看情况再定。
李渊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只见李渊抬头,一脸庄重的看向李秀宁一会,最后轻叹一声,道:“三娘,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你给为父一点时间,我要考虑一下才可以给你答复!”
听到李渊的这几句话,李秀宁的脸色瞬间就变了,更是彻底粉碎了李秀宁的希望。
她明白了自己的父亲打的什么主意,她太了解自己父皇的脾性,如果父皇答应的话,就会当时告诉自己,如果他说要考虑一下,无非就是拖了。
不过她自己非常明白,现在自己的父皇是不敢和柴家闹翻的,只有慢慢拖到朝廷可以和世家分庭抗拒的时候,才有可能同意自己的请求。
李渊看到李秀宁一脸失望的模样,几次想要开口却不知道和她说点什么,他内心明白自己不敢答应女儿的请求,他更不敢去赌,既然先择了江山社稷,亲情以后就会越来越淡薄,这就是一个帝王,最后变成一个孤家寡人的帝王。
李二和李建成站在一旁没有敢表态,他们同样知道其中的风险,只是张张嘴,没有动,他们不知道走过去可以给妹妹(姐姐)说点什么。
此刻暖棚里有些冷场,李渊和众朝臣又看了会暖棚里的各种蔬菜,一起回皇宫商量新庄稼的问题去了。
看着父皇的銮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