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心常常不满自己被管制的地位,梦想着有朝一日一步登天,八面威风,因此就暗地里作祟煽动百姓暴乱,造谣生事;还有些妖魔海怪野鬼兽精也趁机出来荼毒生灵,弄得人心惶惶,昼夜不宁。这一切黄帝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就决定巡访四方贤士寻求治理天下之道。

    传说黄帝驾龙乘凤,一路东游,到了青丘这个地方,听当地百姓说这里有座山,林木苍郁,荆棘密布,幽深晦暗,几无足迹可辨,山内大洞套小洞,九曲十八弯,迂□环绕,洞里罡风强劲,常人难以立足,更甭提要进入了,所以叫做“风山”。这风山的深处住着一位世外高人,常与诸神共饮同游,弈棋博采,身躯伟岸,举止风流,一袭紫衣飘飘欲仙,自号“紫府山人”,从不与俗人为伍,深入简出,但常有附近百姓遇有灾疫相求于他的,他也从不拒绝。奇怪的是,这紫府山人好像先知一般,早已命童子拿着解救之物于洞口相待,药到病就除,因此附近的百姓都尊称他为“紫府仙圣”。

    再说黄帝下了龙脊,披荆斩棘,东转西拐才摸索到了洞口,只见如椽的三个大字虎虎生威,赫然是“紫府洞”了,黄帝未及叩门,早有一唇红齿白面如美玉的童子颔首恭立于洞旁:“紫府先生恭请圣驾。”黄帝跟着童子踏进洞口,立时感到冷风透骨。彻骨的寒冷倒也罢了,那风竟渐渐劲烈,呜呜怪叫如鬼哭神泣一般,裹着人的腿脚难移分毫,多亏了大臣风后脑子灵光,赶紧从口袋里掏出北方部落献给黄帝的贡品——一枚黑色的定风珠,让黄帝噙在口里,这才风平声息,坦然入内。经过九九八十一个连环洞,总算进了正堂。紫府先生一见黄帝来到,忙合掌施礼,彼此寒暄一阵,紫府先生道:“贫道早知陛下大驾光临,可是为了宇内不宁之事?”“看来仙人已知我的来意,”黄帝抱拳回礼道,“还请先生指点迷津。”紫府先生朗然笑曰:“指点实不敢当,但我授你三皇内文一篇,你若有精诚之心,神悟之智,可以令百兽召万神,妖魔鬼怪又何足惧哉?”黄帝忙拜受之。

    黄帝虽然从紫府先生这里学到了弄神之法,但天下魑魅层出不穷,形态千差万别,不明其形又何以治之?黄帝拜辞了紫府先生带着半肚子的高兴、半肚子的疑惑又上路东行了。

    这日黄帝到了东海之滨,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内心极不平静,这波澜壮阔的大海多像自己的一腔壮志啊,可即使是这无所不容的大海也会遇到礁石与巨岩的阻挡啊,什么时候可以把天下治理得井然有序、太太平平呢?就在黄帝深思之时,只见大海里突然跃出一头巨兽,其形很是怪异:足似象,身似蟒,头似豕,浑身上下白似雪,敦厚可爱,憨态可掬。更为奇异的是这怪兽竟能人语,黄帝与之交谈,发现它非常聪明,不仅知道天地鬼神之事,而且对山川精怪了如指掌。黄帝又惊又喜,就向他询问鬼神的事,这白泽神兽一一道来,什么山的精怪,水的精怪,泽的精怪,路的精怪呀……黄帝忙命仓颉把这些怪物记下来画图昭示天下,使人民从此警惕怪物的伤害。另外,白泽神兽还告诉黄帝如何辨别忠奸良庸,说完就跃入水中不见了,黄帝都一一默记在心。

    后来,黄帝在游历的道路上,不仅遍访贤士而且运用召神之法见怪捉怪,见鬼治鬼,妖魔鬼怪见黄帝这么厉害也都敛起形迹再不敢作害乡里了。黄帝还把那些善良的人迁徙到富饶的之乡,而把那些嗜杀成性的恶毒之人移居到北方寒冷的不毛之地。那些有谋反之心的诸侯只好乖乖地俯首称臣,内心再也不敢藏“鬼”了。

    整理:何炳武刘杰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第三十七节 黄帝西游记() 
黄帝听说峨眉山的天皇真人懂得理天下的至道,就向西登上峨眉山求教。这天皇真人形象邋遢,拖着一双烂鞋,披着一件破袄,眉毛足有一尺,胡子长可及膝,满面油垢污黑,一双眼睛却格外有神。天皇真人的住处倒也不俗,鲜花异草,满园飘香,堂内紫烟缭绕,仙女侍立,白玉床横卧,隐然有仙宫气象。

    黄帝恭恭敬敬走上前,稽首叩拜。然后垂手恭立于旁道:“敢问仙人什么是三一之道?”天皇真人愠怒道:“你既然已经登上天子之位,又何问三一之道,不是太贪得无厌吗?”黄帝从容作答:“生死在天,区区一己之命何足挂齿,但国无王就相互欺凌,我不是贪恋王位,只是为后人寻求传世之道,愿乞垂教。”天皇真人转怒为喜道:“既如此,听我道来,古时的圣人,动三辰而立咎景,封域以判帮,山川以分阳,寒暑以平岁,道执以卫众,变质以聚民,备械以防奸,军服以章等,都是法于天,而鞠其有形者也。所以圣人欲治天下,必先身之,立权以聚财,葵才以施智,因智以制义,由义以出信,□信以著众,用众以行仁,安仁以辅道,由道以保教,善教以政俗,从俗以毓质,崇质以恢行,勒行以典礼,制礼以定情,厚情以道性,复性以一得,盛德以叙命,和命以安生,而天下自尔治,万物自尔得。”黄帝顿开茅塞:“至道矣!至道矣!”

    从此,黄帝运用天皇真人的三一之道,治理天下,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使人各明其分,各安其位。又治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处处以仁义之心教化人,以智信之仪开导人,自己也身体力行,娶丑女嫫母明婚嫁以相媒;生活上禁重声、色、香、味、室,勤俭治国理家;垂衣裳,制冠冕,使民人有了文野之分;又推演阴阳五行,制定历法,使民人知寒暑昏朔。为之,天下井然。

    黄帝在位19年,有大臣说崆峒山的广成子达于至道,他听后就前往崆峒山求教。广成子着一件八卦道袍,左手挂一柄玉白拂手,右手拿一方羽扇,眉宇爽朗,骨骼清奇,超逸之气荡于眼眸。黄帝上前叩拜,谦恭地问广成子:“敢问至道的精髓是什么?我想用天地之精佐辅五谷,用五谷以养民人;我又想掌握阴阳之变,以统领众生,我该怎么办呢?”

    广成子答道:“你所想问的是物的质,你想要掌握的是物的残。自你治理天下以来,云气不等聚集就风雨大作,草木不等枯黄就已凋谢,日月的光芒都黯淡了,你怎么配我给你讲至道呢?”黄帝羞愧而退,住着茅草屋,清心寡欲沐浴斋戒了三个月,悟出了道理。从此,他顺应自然,遵循天道万物的规律行事,治阴阳之事,循五行之气,播五谷,果然粮丰物茂,天下兴盛。

    黄帝辞别了广成子,到了赤水之北,登上昆仑山向南眺望,只见云蒸霞蔚,水天一色宛若蓬莱仙境一般,多日的烦闷一扫而光,几个人就在昆仑山上浴风作歌,兴尽方归。等下山了,黄帝忽然发现自己的那颗定风宝珠不见了,不由大惊,这可是北方部落首领定风避沙的宝物啊!黄帝忙派博学多才的知去寻找,知上上下下找了个遍,失望而归。黄帝派眼神最亮的离朱去寻找,这离朱据说比常人多长着一只天目,可以看到千里之外,在战争年代是黄帝不可多得的助手,只要有离朱在,敌方的部署不用侦察就能弄得清清楚楚。谁知离朱在昆仑山顶找遍了角角落落还是没能找到,无奈回来向黄帝交差。黄帝看离朱找不到,又派能言善辩的契诟去找,契诟虽然很善言辞,也最能用言语打动人,但问来问去没人见过这么一颗小小的黑珠子。黄帝没办法,只好派平时最粗心大意的象罔去找。象罔呢,是个名副其实的马大哈,做事最不细心,整天乐呵呵的,是个乐天派。象罔看众大臣都空手而归,自己大不了和他们一样,更加无所顾忌,一路上游山玩水,饮酒作乐,潇潇洒洒,一个人更加尽兴。登上山顶,天也快黑了,酒也喝得差不多了,象罔索性席地而卧,昏昏睡去。第二天天大亮了才迷迷糊糊地爬起来,谁知那黑色的宝珠正在身边熠熠闪光呢!

    再说黄帝等了一夜象罔,见他没有回来,知道宝珠没希望了,反倒担心起象罔出什么事,正准备派人上山去找呢,象罔却浑身湿漉漉沾泥带草大咧咧地回来“完璧归赵”了。黄帝不禁感叹道:“奇哉!奇哉!名副其实的马大哈象罔竟然可以找到宝珠,真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啊!”

    整理:何炳武刘杰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第三十八节 黄帝南游记() 
黄帝所处的新石器时代,人民起初大多沿袭神农时代的生活,靠渔猎及采摘野果为食,由于渔猎工具简陋及渔猎技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