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绝代武神-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将要结婚的妻子是啥模样。请不要惊讶,很多官兵都是这样,像他们的父亲和祖父一样,到成亲的那一天或前两天,才见到那个就要成为妻子的姑娘的面。

    就在这时,有个加运任务,要给西藏运年货。连长说:“回去探家的人大都走了,你跑一趟吧。回来你就走。”郭群群没啥说的,开着车就上路。

    那是隆冬腊月,青藏线上气候最恶劣的季节。车到唐古拉,遇到暴风雪,天地浑沌一片。严重缺氧,不但人缺氧,车也缺氧,一缺氧,汽油燃烧不充分,车也受不了。车抛锚了!

    饥饿、严寒,郭群群胃穿孔。唐古拉,那是世界最高的山口之一,往拉萨去还有1000里,回格尔木也有1000里。又遇到雪阻,送不下来,郭群群死在途中。

    3团的一位中尉军官奉命去这大兵家乡处理善后。郭群群的老家在陕西秦岭脚下。中尉坐了很久的车,坐到没有路了,就走。又走了很远的山路,找到了群群在山沟里的家。

    这位如今已经是团长的军官告诉我:“那家,破旧得我没法跟你说。”

    他说一眼望去,整座大屋,最新的就是大屋正中的一个大酒缸。

    不,最新的还是缸上贴着的一张菱形大红喜字,是个红双喜。

    “我不敢进门了。进去咋说?”

    可是必须进啊!

    郭群群的母亲60多岁,几乎失明的双眼深深地陷在眼窝里。听说部队来人了,老母亲用手来摸中尉。“群群呢?”老人问。

    当听懂了儿子的消息,老人呆住了。然后颤巍巍地走到那个大酒缸边,双手去摸酒缸,然后突然用巴掌使劲拍打着那大酒缸,一下又一下,使劲拍,边拍边哭道:“群儿,娘给你找到媳妇了,你咋不回来呢……”

    中尉拿出500元抚恤费、600元生活补助费,双手捧给老母亲。母亲叫着群儿他嫂的名说:“收下吧,让群儿他哥再借点,加上,到山南去买头牛,开春耕地。”

    军官告诉我,他哭了。他说他也是农民的儿子,家里也有老母亲,他本该知道一头牛的价格,但他没想到这事。这事像一道闪电劈在他的心上。他把旅差费掏出来,顾不上如何买票归队。他说:“我没想到我带来交给群群他娘的钱,还不够买一头牛。”

    可是老母亲坚持不收:“按部队的规矩,咱不能多收。”军官就跪下去了:“娘,娘,这是我的钱,也就是群群的钱。”

    请不要震惊,这只是一个士兵的故事,一个母亲的故事。

    在高原,仅总后青藏兵站这支部队,在新中国的和平年代,已有680多名官兵永远长眠在他们为之服务的4000里青藏线上。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话出自那里,既不是豪言壮语,也不是牢骚怪话,是一句实话。许多年轻寡妇,带着孩子,继续在高原为吃不上蔬菜的军人磨豆腐。还有父母双亡的军人儿女,在格尔木街头卖酸奶,在饭馆端盘子。更多的,成千上万的军人,带着各种高原病,带着因冻伤、冻残、路险车翻而被锯掉一截的残肢凯旋……大道通天哦云飞扬,勇士归故乡哦,亲娘泪千行。

    但是,青藏高原向现代文明走来了。

    黄河、长江,都从这里起步,九曲回环飞流直下,流过万家门前。不管怎么说,这是我们的祖国。

    这儿的故事,似乎都在重复着一个古老的话题,叫“艰苦奋斗”。当然也不是只有艰苦,在海拔最高、最艰苦、千里不见一片树叶的唐古拉地区,看看士兵在营房里栽培出那么多美丽的花,为那些花,士兵把配发给他们的维生素片也拿去溶化了养花,你会不会感动?世上再没有比他们更渴望绿色、更爱鲜花的人了。格尔木,那方圆百里、千里唯一有树叶的地方,仍然不断在种树。没有人能说清那儿的树一棵该值多少钱。看一棵树活了没有,要看3年。谁敢砍一棵树,“我枪毙你!”当荒原成为我们生存的依靠,你不爱它,怎么办?

    即使在最艰苦的岁月,也有婴儿诞生。格尔木,是这样一天天长大。是千万个父亲和母亲生下了你,也是千万个从未成为父亲和母亲的少男少女生下了你,孕育了你!

    在格尔木市东140公里的诺木洪搭里他里哈遗址有一处青铜器文化遗存,被命名为“诺木洪文化”,其时代约为中原的西周时期,距今2700多年。那时人们从事农业与畜牧业,饲养的家畜有羊、牛、马、骆驼等。人们身着毛布衣服,脚穿牛皮鞋,佩带各种装饰品,居住的是有榫卯结构的木建筑房屋。劳动之余还吹奏骨笛娱乐。诺木洪文化是中国西部古代民族羌人部落游牧的地区之一。这里的羌人与青新交界一带的“若羌”关系密切。

    西晋末年,辽东鲜卑吐谷浑部迁入甘青地区,其后渐渐强大,以青海为其活动中心。至南北朝时期,在广大羌人的支持下,实现了对长期分散“无相长一”的诸羌的统一,建立起以鲜卑人为中心与诸羌领袖的联合政权吐谷浑国。格尔木地区成为吐谷浑国属地。北朝到隋初,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丝绸南道“青海道”一度十分兴盛,青海通分南、北两分道,其中南分道即过日月山,由青海湖南经都兰,格尔木西入新疆及其经西地区的交通线。格尔木以其冲要位置,为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发挥过作用。

    

第467章 格尔木的历史() 
晨光熹微,日上柳梢头,阳光照在帐篷上暖暖的,让人不想醒来

    “欧!”聂欢伸了伸懒腰,忽然觉得胳膊湾里躺着人呢!仔细一看,两个活色生香的美人一边一个,光着身子,一人一条腿压在他身上呢!

    低头一看,床上落红点点,两朵鲜艳的红玫瑰盛开着,聂欢大吃一惊,这这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难道说昨夜我喝醉之后,便和这两个姑娘发生了关系?居然是两个正处!那也不行啊!这一开抱,自己的神力立刻就会退步的!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隋灭吐谷浑国,在吐谷浑故地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其中西海郡治吐浴浑故都伏俟城(青海湖西15里铁卜恰古城),郡下设宣德、威定二县,威定县治约在今都兰县境,从此格尔木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统一王朝的版图,虽然接受中原封建王朝的管辖时间很短(仅7年),隋亡,吐谷浑便复其故地,但这对该地区经济开发、民族交往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唐初,吐蕃王国在西藏崛起,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国,占吐谷浑故地,从此格尔木地区的游牧民族便由鲜卑与羌人的结合逐渐变成吐蕃民族。吐蕃统治河西陇右地区时,曾辟有逻些(拉萨)至沙州(敦煌)的交通驿道。9世纪中叶吐蕃王国分裂后,格尔木地区如同青藏高原的其他地方一样,处在部落割据局面中。

    13世纪中叶,元朝开始直接统辖整个藏区,结束了青藏高原4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元顺帝时封蒙古贵族卜烟帖木儿为宁王,率蒙古兵士镇守柴达木地方。1955年秋,在格尔木农场第一作业站平地造田时,发现元代纸币一包。1958年冬,在诺木洪发现一具蒙古族武将的干尸。

    格尔木元代覆亡后,宁一卜烟帖儿于明洪武七年(1374)降明,次年被封为安定王,仍驻守原地。明朝于其地设立定安、阿端、曲先、罕东四卫。史称“西宁塞外四卫”。这时居住的民族以撒里维吾尔人(又称黄头回纥,即今裕固族的前身)为主,也有藏、汉、蒙古族等。格尔木地区曾属于四卫中曲先卫活动范围。明武宗正德初年,东蒙古进入柴达木地区,残破四卫,役属诸番。16世纪中叶,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数万人进入青海地区,约半个多世纪后,这一支势力渐衰,占据青海的是蒙古喀尔喀部。明崇祯九年(1636)秋,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在其首领固始汗的率领下自今新疆伊犁进入青海,几年后略定卫藏,统治了全国藏区。

    清雍正三年(1725)清朝开始直接统治蒙藏地区,将青海各部划定游牧地界,仿内蒙札萨克制度,统一编为二十九旗,分左、右翼两盟。旗长称札萨克,由蒙古贵族王、公、贝勒、台吉等担任,扎萨克之下有佐领,什长等。各旗之间互不统属,不得私自往来,清政府在西宁设有“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简称西宁办事大臣),统一管理各旗军政事务。格尔木地区属于左翼盟和硕特西左翼中旗,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