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贸易收益是否一定大于因贸易而带来的损失呢?把受损者的总损失与受益者的总收益进行比较就可以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比较总体福利水平——正如我们之前内容所分析的那样,但这个办法的局限在于,福利是带有主观性色彩的事物,假定资本所有者对消费的反应很迟钝,增加消费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满足,而土地所有者能为点滴的消费增长感到无比幸福,那么很明显,贸易会使总体的满足程度降低。当然,情形也可能正好相反,并且,个人能从他们的生活中得到多少快乐是属于分析范畴之外的问题。

    国家总能从贸易中受益,其基本原因是贸易扩大了一个国家消费品的选择范围(包括数量和种类)。而选择范围的扩大意味着总能找到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使得每一个人都可能从贸易中获利。但是,每一个人都可能从贸易中获利并不表明每一个人确实都从贸易中获取了利益。在现实世界中,受损者和受益者同时存在,这也是为什么贸易自由化迟迟不能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10。2。3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论点最早是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的。俄林则认为,虽然各国要素缺乏流动性使世界范围内要素价格相等的理想状态下不能实现,但商品贸易可以部分代替要素流动,弥补缺乏流动性的不足,所以国际贸易使要素价格存在着均等化趋势。在美国经济由中盛走向极盛、再走向衰落的时代背景下,1941年萨缪尔森与斯托尔珀(W。F。Stolper)合著并发表了《实际工资和保护主义》一文,提出了生产要素价格日趋均等化的观点。萨缪尔森还在1948年前后发表的《国际贸易和要素价格均衡》、《国际要素价格的均衡》及《论国际要素价格的均衡》等文中对上述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并严格证明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上述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下,萨缪尔森证明了以下的结论: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够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可以获取同样的利润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

    由于这个定理是建立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础上,并由萨缪尔森发展,所以,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简称“赫…俄…萨定理”,它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priceequalizationtheory)可表述为:在满足要素禀赋理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国际贸易会使得各国同质的生产因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这样一来,国际贸易就代替了国际生产要素的流动。也就是说,假如A国是一个低工资国家,B国是一个高工资国家,两者之间的贸易将使得A国的工资上升,B国的工资下降,最终使两国的工资相等。同样地,国际贸易将降低A国(高利率国家)的利率,提高B国(低利率国家)的利率,最终使两国利率也相等。

    但是,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完全均等化是不可能的,要素价格均等只是一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影响市场价格原因复杂多变、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产业对几个要素的需求是联合需求等一系列因素制约着要素价格完全均等化。而对此,萨缪尔森则认为,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均等化。这种均等化不是一种趋势,而是一种必然。

    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合理配置资源,而且可以“调节”各国之间的收入分配,最终缩小各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比如,美国、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国工人收入水平的差距将趋向消失。要素价格均等化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在商品交换的背后间接进行的是生产要素的交换。假定本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而外国是土地丰裕的国家,本国通过出口劳动密集的产品来间接出口劳动,相反,外国通过出口土地密集的产品间接出口土地。通过这样间接地出口生产要素,贸易就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但是,在现实中,自近代国际贸易历史开始以来以至今日,国际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这是为什么呢?可以认为,存在着一系列阻碍国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因素,从而使得定理的假设前提条件不能够得到满足。第一,我们假定本国生产两种商品。但是,情况可能并不一定是这样。当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差异很大时,可能每个国家只专业化生产一种产品。这意味着只有当有关各国的相对要素禀赋比较相似时,要素价格均等化才会发生。如果两国要素禀赋极其不同,要素价格就不一定会均等化。第二,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因此,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第三,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样,这也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因为各国的生产技术不一定相同。

    【相关链接】日本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关系

    为了进一步说明要素价格均等化问题,我们用假设的日本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关系案例,进一步说明资本存量相对丰富的日本与劳动存量相对丰富的马来西亚的贸易关系。

    按照H…O模型的理论,二者间的贸易结构为资本存量相对丰裕的日本向劳动存量相对丰富的马来西亚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马来西亚向日本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日本的出口,马来西亚劳动力需求增加。如果在此之前马来西亚国内劳动力供求平衡,则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张将导致劳动力在原有基础上出现供不应求,即破坏了供求平衡,劳动力的工资率会因此上涨。相反,马来西亚国内的资本业因为大量进口日本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破产或缩小生产,资本从这些行业“溢出”,社会上原本存在的资本供不应求的局面得到缓解,供求关系改变,造成了马来西亚国内原居高不下的资本报酬率(利率)的下降,与日本国内利率水平的差距缩小。日本国内资本报酬率由于两国之间发生贸易而得到提高,其劳动报酬率下降的形成机制与上述过程类似。

    链接思考:日本与马来西亚通过国际贸易缩短了要素报酬的差距,原因何在?

10。3 贸易条件() 
10。3。1贸易条件的含义

    贸易条件(Termsof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又称进出口比价或交换比价。它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状况是处于有利还是不利地位。

    贸易条件的改善或恶化通常以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该指数把一定时期的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进行对比。假设基期的出口和进口价格指数都为100,则贸易条件指数为1。如果比较期的比值升高,即贸易条件指数高于1,则说明对该国来说,出口价格相对地上升了。它意味着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能比以前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出现这种情况表明贸易条件对该国有利,或者是贸易条件改善。相反,如果比较期的比值下降,即贸易条件指数低于1,则说明对出口价格来说,进口价格相对地上升了。也就是说,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换回的进口商品比以前要少。出现这种情况表明贸易条件对该国不利,或者是贸易条件恶化。

    10。3。2贸易条件的类型

    贸易条件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形式:

    1。商品贸易条件或净贸易条件(CommodityorBarterTermsofTrade)

    商品贸易条件(N)是指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X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PY之比,为以百分比反映,通常乘以100。其公式为:

    N·100

    例如,如果我们把1950年作为基年(N100),2000年时出口价格指数PX降低了5%(为95),而进口价格指数上升了10%(为110),则该国的商品贸易条件为:

    N(95/110)×10086。36

    这表明该国从1950—2000年,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了13。64%。

    2。收入贸易条件(IncomeTermsofTrade)

    以出口量指数(QX)与商品贸易条件相乘来表示总贸易量变化的指数称为收入贸易条件(I)。其计算公式为:

    I·QX

    还以上例说明。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