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其他成员国市场。我国企业在10个新入盟国家的业务相对较多,东扩为这些企业进入欧盟老成员国市场提供了机遇。欧盟扩大后,欧盟的共同贸易政策、企业运作规则将适用于新成员国,这使得中国企业今后与25个欧盟国家打交道时,简化了手续。由于欧盟东扩,2004年欧盟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不但在工业制造、服务和市场开发方面,而且在高科技领域都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当今世界继续朝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在“一超多强”的格局下,中、欧都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方面,有不少共同语言,也有许多共同利益,这就决定了中国与欧盟之间有进一步扩大合作的基础。目前要解决好双方贸易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和分歧:(1)关于中国动物源『性』产品进入欧盟问题。2002年初,欧盟宣布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性』产品,对中国有关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双方需进一步努力。(2)关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欧盟是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地区之一,而且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仍享受不到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调查存在歧视,具体『操』作缺乏透明度。我国领导人已明确要求欧委会客观评价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成就,尽早给予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3)放松对华技术出口限制问题。尽管中欧技术合作的潜力很大,但由于欧盟在1989年形成的、已不合时宜的对华技术出口的政策,一些先进技术对华出口限制并未取消。

    19。5。2 中国与亚洲的区域经贸合作

    亚洲的*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十分旺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区域、次*不断涌现,已逐渐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广支点、官民并举的良好态势。东盟与中日韩(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东盟一体化和湄公河流域开发不断推进,南亚地区联盟恢复活力并确定自由贸易建设目标,以“亚洲合作对话”为代表的泛亚合作崭『露』头角。短短几年时间,域内各国签署和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协议已经超过40个。此外,博鳌亚洲论坛、亚*全合作理事会、亚太圆桌会议、东亚思想库网络等合作机制也日趋活跃。

    东亚合作正在成为亚洲*进程中的先导。东亚合作从1997年正式启动,已构筑了良好基础。一年一度的10+3会议走向机制化,形成了10+3、三个10+1和中日韩等会议体系,建立了由领导人会议、部长会晤以及高官磋商等相互联系、梯次升级的立体对话与合作机制,同时各种学术论坛应运而生,为东亚合作提供了日趋完善的智力支撑。东亚合作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一系列三角、四角等形式多样的次*,激活了南亚联盟,吸引了更多域外国家将目光投向亚洲。可以说东亚合作已成为整个亚洲范围内最有活力、前景最好的合作进程,不仅深化了东亚各国的经济依存和政治互信,提高了各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能力,也为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促进了域内外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

    中国积极参与了上海合作组织的筹建以及10+3的进程,逐步加大了对这两大*的投入。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已完成机制化建设,逐步从安全合作向经济政治合作扩展,中国和俄罗斯为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率先与东盟确定建立自由贸易区,带动了其他域外国家对自贸安排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中国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巩固了与东盟关系的政治法律基础。中国率先提出开展非传统安全合作,拓展了东亚合作的范围和内涵。中国率先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了本地区各国合作的水平。我们还积极与日、韩协商,发表了第一份中日韩三方合作联合宣言。这些积极主动的举措,增进了中国与域内各国的相互信任,缓解了周边邻国对中国的疑虑,进一步树立了*、进步、开放、合作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政治和经济效益。

    今后几年,中国*的工作目标是在保持和深化经济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安全对话与合作。以上海合作组织和10+3合作为投入重点,努力推动周边各种类型的*均衡发展。中长期目标是逐步整合地区多边合作框架,建立起符合中国利益和时代『潮』流,并为各方接受的地区新秩序,形成周边牢固的战略依托。基本思路是坚持以良好的双边关系为基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持支持和尊重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全面参与、重点投入、积极主动、循序渐进、互惠共赢、开放包容。

    为共同开创和平与发展的亚太地区,第一,需要建立政治互信,维护和平稳定;第二,加强相互协调,实现共同发展;第三,要坚持以开放务实的态度,坚持互惠互利,充实合作内容,改进合作方式,采取集体行动,应对共同挑战;第四,倡导和睦相处,维护世界多样『性』,在各种文明的取长补短中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相关链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亚洲经济整合进程中重要的一步。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把日本和韩国也吸纳进来,使东盟的“10+3”机制能够进一步发挥作用,进而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那么,这13个国家就能以20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从容应对其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挑战。

    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国外观察家普遍认为:在30年内,中国—东盟将以自由贸易区的身份超越欧盟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框架协议》是未来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基础,共有16个条款,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架构。根据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内容。关于货物贸易的谈判是从2003年初开始的,2004年6月30日结束。关于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谈判从2003年开始。在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商定以农业、信息通信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促进和湄公河流域开发为重点,并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

    中国—东盟专家组的研究分析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旦建立,将创造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它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预计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向东盟国家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55。1%),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也将增加130亿美元(增幅48%),由此中国的gdp可增长0。35%,东盟则可增长0。9%。而且从双边贸易结构来看,东盟有自然资源的优势,中国在加工产业方面有优势,优势产业互补,双方的合作潜力巨大。

    链接思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19。5。3 中国的新区域贸易协议

    目前,许多涉及中国的外国评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中国对其入世承诺的履行情况,却很少有谁关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积极进行的广泛的自由贸易谈判。中国已与香港和澳门地区、东盟、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签订协议或达成协议的初步框架。中国与印度、智利、新加坡、南非及海湾合作组织关于自由贸易协议的讨论正在进行中,韩国和日本也是中国考虑的对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的新区域贸易协议表现为第三波强有力的地区协议的出现。未来几年,这些协议可能成为中国签订其他自由贸易协议所遵循的先例。

    在贸易体系中,中国像其他的贸易大国(美国和欧盟)一样,致力于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发展对外贸易,以此作为一种可以顺利进入大市场并阻止其他大国对其在这些市场或第三国的小市场上进行歧视的方式。更为现实的是,像美国和欧盟一样,中国对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以外的方式解决当地市场利益问题的补充区域协议非常感兴趣。美国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与新加入的成员国以及其他区域贸易协议都在客观上鼓励了中国加快签署区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