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预热。史蒂夫接下来又邀请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丹科博亚卡(dankobialka)上台,与电脑上演二重奏。演奏的曲目是巴赫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史蒂夫退到了舞台后方,两束灯光打在了两位表演者身上,演奏持续了5分多钟,演奏大厅的氛围就如同客厅般热闹。科博亚卡演奏完毕时,全场起立鼓掌。这时第三束灯光打在史蒂夫身上,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支玫瑰,向沸腾的人群鞠躬致意。
大众的反响就如同这场发布会本身一样言过其实。行业专家斯图尔特奥尔索普(ste)、迪克谢弗(dickshaffer)和迈克墨菲(michaelmurphy)都预言,截至1990年,的年收入将达到2亿3亿美元。专家做出的预测可能一向言过其实,但那些比较客观的媒体也全盘接受了史蒂夫的说法。我在为华尔街日报撰写头版新闻时,也把电脑描绘为“耀眼眩目”,甚至还写道“相对来说不是很贵”。正如史蒂夫所引导的那样,我将的价格和其他工作站进行了对比,而不是他最初向大学承诺的价格。
我们都忽略了一个事实,这台机器基本没有在市场上立足的机会。史蒂夫管理不善,导致只是比现有的工作站稍微便宜一点,功能上稍有改进,但却无法弥补机器本身的弱点。最终的产品并没有遵循最初的原则,头脑风暴上设定的目标也都如同过眼烟云。一开始的定价目标是3000美元,大学顾问甚至建议价格应该在1500美元左右。比起2500美元的麦金塔和5000美元的低配太阳工作站,大学不可能花1万美元去买。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游戏早就结束了。
第31章 下一个产品是什么?(8)()
史蒂夫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并没有被炫目耀眼的发布会所欺骗,太阳公司的员工对发布会嗤之以鼻。太阳公司ceo斯科特麦克尼利(sealy)是底特律人,业余时间喜欢打曲棍球,他认为史蒂夫那些漂亮的字体和镁质机箱完全是浪费,那些工作站的忠实客户根本不在乎这些。“我们只给客户他们所需要的,”他告诉我,“他们根本不在乎图标有多漂亮。”
如果史蒂夫创立时能稍微谦虚一点,并且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一定会把太阳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最佳模仿对象。太阳公司成立于1982年,麦克尼利是4位创始人之一,于1984年成为公司的ceo。他只比史蒂夫大3个月,但要老练得多。他的父亲曾担任过美国汽车公司(amerimotors)的ceo,尽管这家公司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曾经推出的那些标新立异的车型依然为人所津津乐道,比如纳什漫步者(nashrambler)和amc标兵(amcpacer)。
小时候,麦克尼利常常在晚上趁爸爸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翻他的公文包。上了大学后,他成了一只“工厂老鼠”,经常混迹在厂房里,学习汽车制造的奥秘和大公司的运作。出身于富裕家庭的麦克尼利就读的是最负盛名的私立高中,在哈佛大学获得了管理学学士学位,又在斯坦福大学攻读了mba。
麦克尼利和史蒂夫之间存在天壤之别。麦克尼利接受了正规教育,喜欢运动,喜欢乡村音乐和重金属摇滚,不喜欢迪伦和披头士,而且嘴上不饶人,总喜欢开犀利的玩笑,不过他的管理能力比史蒂夫强得多。太阳公司在4年时间里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麦克尼利将目标客户确定为那些有钱的金主,比如公司的研发部门、美国军队、国家实验室等,这些客户可能没有大学的光环,但是资金实力比大学雄厚得多。太阳公司又将目光转向了华尔街,华尔街刚刚开始利用电脑的运算能力发掘交易机会。这些客户根本不在乎电脑长什么样,只要有个大屏幕、能够同时处理多项复杂的运算任务就行。
太阳公司发掘出了市场的真正需求,以适中的价格将客户需要的产品推向市场,因此它成功了。但却做不到,事实上,发布会结束将近一年后,才卖出第一台电脑,距离史蒂夫创立公司已经过去了4年。麦克尼利目标明确、注重预算、善于抓住机会,而史蒂夫目标不明,总是吹毛求疵延缓开发进程。麦克尼利之所以要创立太阳公司,就是为了通过卖机器、服务客户赚钱。史蒂夫之所以创立,是因为他对约翰斯卡利和苹果感到十分不满,他急着想上演人生大戏的第二幕,他认为震惊世界是他的责任和与生俱来的权利。史蒂夫创立时,工作站的市场前景比较乐观,太阳公司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史蒂夫太年轻,太不成熟,没有把电脑产业里的任何一个人当回事。麦克尼利始终注视着窗外,发掘世界到底需要什么,史蒂夫却始终只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另一位行业领袖也对不屑一顾。尽管史蒂夫一再诱惑比尔盖茨,告诉他电脑和麦金塔一样能为微软带去丰厚利润(在好几年的时间里,微软一直是麦金塔主要的应用开发商),但盖茨依然拒绝为开发软件。盖茨第一次去帕洛阿尔托拜访时,史蒂夫让他在大厅里等了半小时。不良的开端预示着微软和无法合作。盖茨几次三番明确地拒绝了史蒂夫的要求。“为它开发软件?”他在接受信息世界杂志的采访时说道,“得了吧,我恨不得在机器上尿尿。”微软开发的软件迅速占领了整个电脑产业,即将成为行业标准,盖茨拒绝为开发定制软件使得进一步被边缘化。
盛大的发布会后,盖茨对的印象没有任何改观。“尽管声势浩大,”他说,“但那些功能根本微不足道。”一年后,当再次谈起电脑时,他说,“如果你想要黑色,还不如去搞一桶油漆。”至今,盖茨还记得当初拒绝史蒂夫的场景。“他没有生气,”盖茨最近告诉我,“他只是泄气了,很长时间都没说话,这对他来说很不正常。他知道我说的很可能是对的。他曾经认为这个黑色的立方体可以改变世界,但前景似乎没那么乐观。”
在发布会快结束时,史蒂夫宣布了整场活动最重磅的消息:行业巨头ibm决定购买ep操作系统的使用许可,在ibm的工作站上使用这套操作系统。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公司做出这个决定看似是对史蒂夫的认可与支持。
第32章 下一个产品是什么?(9)()
双方达成协议,ibm向支付6000万美元获取ep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使用许可。6000万美元对ibm来说微不足道,但对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运营资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的钱已经所剩无几。很多人相信这一协议可能预示着更广阔的合作前景,史蒂夫也没有做出任何澄清。在这之前,ibm已经和微软签订了协议,共同为ibm的个人计算机开发一套新的操作系统os2。这次ibm又和签订了协议,似乎表明ibm并不想让微软成为唯一的合作伙伴。(在与的协议公布后的几个月里,ibm和微软的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人们纷纷猜测,史蒂夫的操作系统不仅能用在工作站上,未来还可能用在ibm的个人电脑上,ibm可是苹果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这个设想能够成真,史蒂夫无疑能够反败为胜、扬眉吐气。
但史蒂夫似乎并不知道如何与ibm打交道,时而狂妄自大,时而犹疑不定。其实ibm的高管在还没有看到ep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就已经决定要投资了,史蒂夫那时完全可以采取更大胆的措施。有时他又表现得非常粗鲁无礼。ibm的员工专程坐飞机来拜访,史蒂夫不仅开会迟到,还语出惊人打断会议进程:“你们的用户界面实在是烂得不行。”每次和ibm开会前,丹尼尔列文都会和史蒂夫商讨应对策略,他永远不知道史蒂夫会做出什么惊人的举动。有时史蒂夫甚至会让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我坐在他边上,有时候忍不住会在桌子下踢他,”列文回忆道,“有一次开会,他走进来说的第一句话是,‘真搞不懂你们这群人为什么要帮我们。’”
与ibm签约就如同求比尔盖茨为开发软件,史蒂夫经历了一番心理和情感的挣扎。他将ep视为电脑的支柱,他想要成为英雄,而不是为另一家更强大的电脑公司作嫁衣。即使使用ep操作系统的ibm电脑真的销售火爆,荣耀也是属于ibm的,而不是他的。
与ibm的合作无疾而终并不奇怪,史蒂夫没有尽到合作伙伴的职责,并且亲手撕毁了与ibm的协议。比尔劳(billlowe)是ibm的元老,为1981年ibm个人电脑的推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主要负责协议的签订。劳1990年退休后,詹姆斯卡纳维诺(jamesavino)接替了他的工作,卡纳维诺自然认为ibm有权使用ep2。0版本,但史蒂夫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