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甄玉卿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反正这些年拓跋奕这小子已经烦她够多了,多烦个一日半日的也算不得什么。
不过相较于拓跋奕的淡定从容,细戊就显得比较焦躁了,毕竟如今戎狄与蛮族大战,戎狄一输再输,一退再退,而今来大晋是请求支援的,但大晋却以春闱事宜一拖再拖,他不急才有怪。
马车行至北大营,呼呼喝喝带劲的喊声就撼天拔地一般传了出来,这使得原本十分焦躁的细戊顿时冷静了下来,这般气势
因为没有提前通知甄玉卿会过来,而军营也并非随意进出的地方,所以瞧见甄玉卿三人的时候,营卫果断将其拦了下来,甄玉卿亮了亮随身携带的令牌,那营卫才施礼放行。
旁边有小兵认得甄玉卿的令牌,知道来的是个大人物,所以连忙转身往营地里去找负责人,不多时甄玉卿一行进到了校场,与此同时侯校尉和几个这边的负责人都迎了过来。
“不知丞相大人驾到,末将有失远迎,还望恕罪。”众人与甄玉卿行礼。
“来的突然不怪你们,今日主要是带戎狄六王子参观参观你们的练兵情况,你们只管做自己的事就好。”甄玉卿简单的说了一下此行的目的,就让他们自个儿该忙啥忙啥去了。
北大营驻扎的是皇城的守卫军,有三万来人,配置了步兵营、骑兵营、连弩营及侦查营,寻常属于什么兵种就主要练习相关兵种所需的技艺,每半个月分组切磋一次,三个月协作组阵练习一次,其他时候就回家种田。
今日来的不巧,刚好是大家寻常练习的时候,所以也没什么大场面,但细戊跟着甄玉卿走了一圈下来,整个背脊就已经湿的差不多了。
“细大人这是怎么了?也不见天气多热,怎地出了如此多汗?”
甄玉卿带着拓跋奕二人,一路走一路就漫不经心的说着一些有的没有的,走一圈下来后,所有该看到,能看到的训练都给他们看了,却没想一回头瞧见细戊那满头的汗,奇怪的问道。
“下官这是体虚之症,不碍事不碍事。”细戊苦笑解释。
这大晋,当真不容小觑!只一小小的京卫便是此般重视,可当初他们竟还妄想得亏当时想的周密,那些人都死了,死了好啊死了好啊
“哟,这体虚可忽视不得,回头让御医给你瞧瞧才是。”甄玉卿哪里不知道细戊这一头的汗是因为这京卫气势给激出来的,只是一想到当初他们妄想在这皇城里动手动脚,她就觉得,吓吓他也是应当的。
“丞相大人果然文治武功令我等佩服不已。”文能新政跌出改善国情使百姓安居乐业,武能治军有方打造铁血军事力量,内可守业,外可拓疆。拓跋奕恭恭敬敬朝甄玉卿行了一礼,真心实意的样子。
“嗯,我知道你们都很佩服我。”甄玉卿点了点头,依旧淡淡的样子。所以才会视她为威胁,想要除掉她,这个她也知道。
听得甄玉卿这么不要的一句话,细戊行礼的姿势更加低了低,想当初她将史诺打的在床上躺了半月的事情,就算是听说,细戊也觉得不可思议,真是个可怕的人,真是他不会知道、知道当初的事情了吧??
所以才会迟迟不愿出兵,所以才、才说这番话??突然见,细戊像是想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整个人都哆嗦了一下,好歹忍了又忍,才没有立即抬头去看他,他他他不会真的
第93章 安排()
细戊表示,现在他的内心很乱,太乱了,乱成一团麻了,怎么办怎么办
“细大人?”
“啊?”脑子正乱的细戊忽然听到有人唤他,他克制住没有突然跳起来的举动抬起了头来,却发现甄玉卿和拓跋奕已经往前走去了好几步,他连忙赔笑,“下官失礼了失礼了。”
“还以为细大人睡着了。”甄玉卿回头看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
“丞相玩笑了,玩笑了,下官只是十分敬仰丞相,所以情不自禁,情不自禁罢了。”细戊讨好的笑道。
甄玉卿没理他,但莫名的就是知道他应当知道当初对她的那场刺杀,啧这胖老头不会就是参与者吧?
殿试这日天气依旧晴空万里,长安城的百姓待到城门开启,便也就开始了平凡而又充满期待的一天。
庄严恢宏的金銮殿上,楚恒致辞,三声钟罄,殿试便有条不紊的开始了,不过兴许是因着那日曲水流觞的诗会,楚恒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所以殿试这一日,他虽站的高,站的远,也还是有人认出了他来,惊讶的手足无措,平息了半天才安静下来。
殿试结束,与春闱排名结果相差不大,庄勋叡点了状元,榜眼和探花二人的名次换了下,原因是原本的一甲第三名是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叫粟元达,襄阳人,此前做过洛阳县令的食客。
而他的长相充其量只能算是周正,但因为年龄摆在那里,跟探花的‘花’实在不搭边,所以就将一甲第二名的真正榜眼点成了探花郎。
这个探花郎则是个年纪二十二三的青年人,名叫巫颜,是巫山一带巫家堡的人,此人身材高挑模样俊美,确实当的这探花郎一名。
殿试完后,便是新科状元打马游街,长安城的街道再次喧腾起来,人山人海热闹不休及至黄昏前夕才算消停下来。
不过随着人潮安静下来,街头巷尾便是传出了当今圣上才情卓绝的美名,而伴随着这般美名的还有曲水流觞那日里他所作的十多首诗也如飓风一般在京城中传开了去。
一时间大晋学子间很快流传开以诗歌为载体抒发情感的艺术表达方式,雨后春笋般各类诗词喷涌而出,好的不好的,一批接一批,也算得上盛极一时,当然此为后话不必多提。
下午的御书房似乎比早上的时候更加安静了,朱公公见宫女端着碗莲子羹过来,伸手接过,让她退了下去,一旁的小太监见他要进御书房,犹豫了一下,似乎想要说什么,但瞧了朱公公平静的面色后,还是帮他推开了房门。
进去的时候,屋内垂头耷脑杵着十多个大臣,六部尚书,大理寺卿,御史大臣,翰林院院士等人,楚恒坐在上首的桌案后,屋内噤若寒蝉,偶尔传出些许翻取奏折的声音。
朱公公眼观鼻鼻观心,端着银耳羹快步送到楚恒的案前,但见楚恒并没有动的意思,所以低声劝慰道:“皇上吃点东西吧,龙体要紧。”
今天丞相依旧称病没来上朝,下朝后因着春闱选出的进士安排的事情有人提出了不妥,所以下朝后,楚恒将各部负责人都传到了御书房,不过进了御书房后楚恒就一心看折子,并没有说话的意思。
而几个大臣在抒发自己的意见却见楚恒无动于衷后,并不搭理自己后集体安静了下来,这一安静便是从上午到了下午,期间的午膳也被楚恒挥手表示不用吃了,也是怕楚恒饿着,朱公公这才让人做了莲子羹送来。
“你先出去”楚恒挥手,说了进到御书房后说的第一句话,莫名的屋内的大臣都默默的松了一口气。
“诺”朱公公心头虽急,但也还是规规矩矩施礼退了出去。
“皇上臣以为,这些人虽考取了进士名头,可毕竟只是些读书人,若是贸然分到各部及郡县任重要职位,恐怕不妥。”
胡宿四十多快五十的年纪了,今日在这御书房站了大半日,整个人又累又饿,心里还憋屈,忍到现在已是极限,如今见楚恒开口说话,便是大着胆子,把自己想说的再说了一遍。
“胡大人且说说,有何不妥?”楚恒朱笔在奏折上写了几个字,合上,搁笔,再抬头看向胡宿。
“这些毕竟都是年轻人,而且又都是平民出身,哪里就懂得治理之道?”
在春闱之前,甄玉卿就提出,等到春闱选拔出人才后,所有人都要分到各部去体验学习,最后这些人的归属,一方面是要看春闱时候他们解题的侧重点,另一方面就是要根据各部学习之后的情况来做最终判断。
这一决议提出后春闱完了,殿试完了,各项结果都出来后,有人提出非议了,说这样做不行,会出问题云云,楚恒表示,这波不给你稳稳的按下去,你当皇帝的话都是放屁么?呵呵。
“魏大人你意下如何?”楚恒沉默了片刻,侧目看向魏学诚。
“臣以为,不可朝令夕改。”魏学诚恭敬道。
“吕大人说说你的想法。”御史吕修是隋国公的次子,而隋国公镇守西南,与巫家堡关系密切,当年宫变因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