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误时甚至需要采取“阿Q精神”来平衡心态,继续参与以后的行情。
如果股民以一种豁达、开朗、愉快、洒脱的心境来投资股市,配合谨慎稳妥的战术,升也安然,跌也心闲,这样就能以一种超凡的精神境界,轻车熟路地驾驭风浪迭起的股市,在失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在赚钱时享受决策正确的成就感与乐趣。
如果没有平常心,炒股就觉得好累,因为每天要为股票担心忧愁,身心受到伤害,策略也就容易出错。例如散户吴女士炒北亚实业集团的股票(现已退市),就是因为心态不稳而和黑马失之交臂。
在网络股盛行的时候,吴女士为了紧跟热点,就以l0.95元买进300股有网络题材的“北亚集团”。她查了资料,知道这个价位在当时属于低位区。由于该股主力刻意压盘吸收筹码,使股价上升乏力,下跌时间多达20天。吴女士虽没有割肉出局,但心中开始浮躁,感到坐卧不宁,想能解套就万幸了,于是在该股复牌时以11.57元卖出,只获微利l00多元。想不到后来该股走势强劲,价位涨到了16元左右。
吴女士反省自己时说:“我如果能做到买进的股票涨了不笑,跌了不跳,以储蓄投资心态来购买股票,保持一颗平常心,也就会减少操作的失误了。”
许多人炒股时特别紧张、焦虑,特别害怕失误,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心理障碍。有的人从他们买进股票的那一刻起,焦虑就伴随着他们。股价上涨时,他们焦虑的是股价还会不会上涨,要不要抛出;即使在一个相对高点抛掉股票了仍然焦虑:不知这股价还会不会上涨,自己有没有吃亏;股价下跌时,他们又焦虑,不知跌势何时停止,要不要斩仓出局;如果果断出局了,股价还在继续下跌,他们也不因为自己出局了而高兴,反而又开始焦虑:现在有差价了,要不要捡回来?若是股价上涨了,他们更是后悔:为什么不多坚持一天……天天害怕,时时焦虑,处处后悔,样样自责,这样炒股实在是太辛苦了!
其实,在股市里,越是害怕失误就越容易出现失误。因为股票市场的起伏是不可预知的,投资股票就等于把赌注下在一个不确定的结果上,因而产生令人焦虑的情境。如果投资者过度紧张,就很容易被突然的价格波动所吓倒,因此股票市场常被人形容是“一个颤抖着双膝的老太婆”。投资者有一定的担心与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的担心与焦虑会妨碍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决定,造成对股市的不正常的过度反应。因为愈是紧张,愈是难于专心去估计各方面的信息,并对每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紧张,当焦虑到极限时,不仅难以作简单的决策,而且常常冲动地作出错误的决定。
有许多股民本来炒股赚了钱,但看着刚刚出货的股票价格还在上涨,又感到后晦、自责,认为自己没有操作好,不该过早出货,要是等到现在,那该多好……后悔、自责后,见股票还在上涨,便以为还有机会,于是忍不住再次追了进去,结果一进去就套牢,不仅以前的赢利全部化为乌有,反而还亏了老本。
比如有股民用8万元钱买l万股8元价格的股票,涨到10元出货,本来已经赚了2万,算是不错了。但是出货后,该股还在继续上涨,便心里不舒服了,觉得自己亏了。该股涨到12元时,或许还只是后悔,不追;涨到14元时,会更加后悔,但害怕风险不敢跟进;涨到16元时就可能会有一些冲动了,正好又有利好传来,更让人焦虑不安;不久后,该股果然涨到了18元、20元,证实了以前的利好,这下更加后悔,更加自责了,认为自己不该犹豫,否则的话现在赚了很多了。恰好此时市场上又传闻该股会涨到30元,既然还有l0元的上涨空间,还犹豫什么呢?别人敢进,我为什么不敢进?就当赌一次运气,于是不顾一切地买进。等操作完成回头一看,该股却停步不前甚至掉头向下了,毫无疑问,这种人成了套牢一族,并且像这种高位套牢,短时间内很少有解套的机会。因此,投资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着股市的动荡而焦虑不安,甚至因此而丧失判断力与决策力。
正如有人说的,股民都要“铁石心肠”,亏损不懊丧,认定失败是成功之母;赚钱不轻狂,以防纸上富贵化作过眼烟云。在对待股票方面,不以涨喜,不以跌悲;在个人得失方面,得之安然,失之泰然。散户一定要经常反省自己,调节自己的心态,不要在情绪波动的时候作出买卖股票的决定。动怒、急躁是人自身的天性,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就到了炒股的一种高境界。
炒股一定要有平常心,你才能少一分被动,多一分灵活,你才能在股市中得心应手。平常心,不是让你放弃努力,做井底之蛙。恰恰相反,保持良好的心态,轻松前行,你一定会走得更远。这就是股票赚钱的秘密。
第17章 正确看待技术分析()
正统的技术分析是从不预测行情的,它属于统计学给出的只是一个概率分析。也就是说技术指标只能给我们发出买卖信号,而不可能告诉我们市场一定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是技术分析的基本意义,广大投资者如果能真正理解技术分析的意义,也就能向成功迈进更大的一步!
技术指标从大的角度来看,不外乎就是两种完全对立理念:一种是趋势;另一种是整理。前者因为上涨而买入股票后者因为下跌而买入股票。前者是使用以均线系统为首的“趋向指标”;后者是使用以KDJ指标为首的“超买超卖”指标。也许技术分析就是在这两种水火不相容的理念上建立起来的。使用技术指标的关键就是:在某个特定市场找到适合分析尺度的技术指标;或者说找到适合某种指标的市场尺度。
我们看上证指数的周(日)线可以发现明显的趋势特征,在月线中就可以发现明显的周期整理特征;而在有的月线中可以发现明显的趋势特征,但在年线中却又可以发现明显的周期整理特征。也许是因为种种原因,以上两个市场在更大的尺度上又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任何市场在不同的尺度上都分别呈现趋势和整理的两种特征,也许市场就是两种矛盾的统一体。其实,技术分析并非像一些投资者想象中那么复杂,在呈现明显趋势特征的市场尺度上,使用均线系统来把握趋势行情;而在呈现明显整理特征的市场尺度上,使用KDJ指标来进行周期分析和阶段分析。当然没有理想化的市场。我们说的明显趋势特征,并不是绝对趋势特征,在不同的阶段,这种市场也会表现出整理特征,只不过趋势特征要大大高于整理特征。比如2000年以后的一年半时间内,中国股市的周线就是明显的整理特征。技术分析、说白了就是选择尺度,承担责任。选择具有明显特征的尺度,承担小范围内(阶段)中相反特征带来的成本责任。
技术分析居然是如此的简单,简单到可以用两条线,最多三条线来发出明确的买卖信号;简单到只用两种指标就可以分析行情;简单到最经典的两种技术指标系统居然可以在任何股票软件中找到,技术分析并不神秘,均线系统在中国股市的中期行情分析中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要知道上证指数周(日)线中的趋势特征不是不可能改变,但是绝对不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改变!既然真理就在电脑屏幕的下方,为什么我们中小投资者却不能实现赢利反而亏损呢?问题就在你有没有能够专一的使用上证指数日线中指标来作为自己唯一的操作系统,并且坚持数年。
技术指标属于统计学范畴,给我们的只是概率分析。所以技术指标不能告诉我们市场一定会怎么样,这就是说任何技术指标都是具有先天“缺陷”的,当然我将其称为“成本”,也许问题就是出现在这里:股民不能容忍技术指标的这种“缺陷”,他们总是试图追求完美,也许大家正是在这种追求完美的过程中,离成功越来越远,他们总是自作聪明的想着“好一点”、“再好一点”、“更完美一点”。当一个股民通过某种技术指标卖出股票时,已经距离最高点有20%的空间。那么他就开始自作聪明的玩调整指标参数的游戏;当发出一次假信号时,他又开始继续玩修改参数的游戏。他不明白,有一得就会有一失,甚至有的股民在数次假信号后,将这种技术指标的价值完全否定。从而彻底放弃这种指标,并且去寻找更完美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