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为斫。制出琴的雏形,亦是一种加工。”这一步消耗的体力较大,也是需要讲解的过程不多,较之之前,岑奚的话少了许多。平日温文儒雅的人一脚踏在台案上,双手锯着多余的边料。分明是木工的活,他做来倒是不显粗鲁,倒有一种别样的潇洒。
此间岳问荆除了旁观,还时不时地帮着拭去他面上渗出的汗,递上准备着的水。
至此耗费的时间不算少,待岑奚完成琴底的雏形,再加上精制、打磨,一天也要结束了。
“就到这吧,我们先回去休息,明日再过来。”临走,将制好的琴底靠在墙边。
第二天晨练之后回到这里,继续昨天的工作,接下来应该是制琴面。果然,岑奚又领着她走到了那些木料旁。
“琴面不同琴底,常用材料为桐木,尤以生于石间的孤桐为好,也用杉木。琴声与木性相关,木性尽,琴声越。另外较之新桐,老桐更易举则轻、击则松、折则脆、抚则滑,所以首选为老桐。琴面的法度较琴底易,仅需照着所制琴底描边即可。”
经过法度、斫琴、削面、打磨,琴面初成。
“琴面的制作关键在于琴腹,书上记载甚少,前人多为师徒口耳相传。琴记中始有厚度分布记载,具体因琴而异。‘纳音’结构为雷氏所创,苏东坡笔记中有详述。”不传之秘呢,岳问荆目不转睛地看着。岑奚的动作很是流畅、熟稔,斫磨间,琴腹完成了。
“接着是附件。材料多用象牙,紫檀次之。上古始用枣木,我也惯用枣木。”又是一阵忙碌,岳山、龙龈等附件也制作完毕了。
“然后为合琴,一以漆胶合,二以鱼皮胶合。胶合后,软绳紧缚,入暗室七日乃成。”说罢拉下窗边厚重的幕帘,“七日后再过来。”
制琴之于岳问荆,无疑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前世习琴数年,与之相伴的岁月不算短,却也从未想到制琴竟如此艰难。仅是将木料修至琴的雏形,已用了两日,这样的速度还是在岑奚制琴手法娴熟的前提下。一把琴,体积算不上大,历时之长、工序之复杂,简直令人咂舌!难以想见是怎样的天才始创了这样一种神明之器。
看看窗外的天色,果然已有些暗了。虽然已近深秋,天黑得早些,却也是将近一日的功夫了。看着岑奚制琴时的行云流水,浑然不知时间流逝。此时想来,竟颇有一种“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慨。
旁观两日,颇有所得。
第15章 师者()
是夜,例行学棋之后,岳问荆回到房间。没有立刻洗漱准备睡下,而是先在脑海里将今日所学回忆一遍,再将有些记忆模糊或者是不甚明白的详细记录下来,其余的均是记个大概。这时她读研究生后养成的习惯,如此课题的进展、优缺点、待解决的问题,一目了然,且有利于熟悉课题。
待做完了这些,她忽然有些好奇往后的行程安排。从前跟着白及老师学琴时,每周只一节课,所以每次基本都是学新内容,只偶尔老师会检查之前的曲子,纠正下指法、断句、力度之类的。曾经以为往后也仅仅是和老师一起每日去琴堂,而今日的经历让她忽然不确定了。明日也不一定是学琴吧?
想到这里,她忽而一笑。自己在这里瞎琢磨什么?想知道直接问老师就好了。
没有迟疑,起身走出房门。
走到老师门前,轻轻敲了敲门,然而半晌没有得到回应。“难道老师不在?”想着,稍稍加大了力道,再次叩门。仍然无人应答。
一时间有些疑惑,又有些懊恼。分神间,却走岔了方向,来到了书房前。
门没关,灯还亮着,她要找的人正坐在书桌前,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锁着眉,提着的笔半天没有落下一个字。
看来,她来得不是时候呢。
正要转身离开,那人却抬起头,看到了驻足门前的她,面色忽然有些窘迫,不过一瞬间便恢复了往日的从容,然后出声唤住了她。
“还没休息?”声音中的温和一如既往。
“嗯。老师,明天是继续学琴吗?”现在的年纪果然还是太小,即使岑奚是坐在椅子上,还是高出她一大截。仰着脖子说话很累。这样的认知让她第一次如此强烈地体会到她是如此期望能快些长大。
他似是有些忍俊不禁,揉了揉她的头发,道:“明天只练琴,不学新的。下午有学生过来上课,旁听或是练习,你随意。”
乖巧地点了点头,预备告别岑奚时,无意间眼神落到他用来记录的纸上,一瞬间怔住了。
那纸上并不是她所认为的琴曲的打谱,也不是难解的棋局,甚至不是任何一项在岳问荆眼中该出现在岑奚的笔下的内容——他堪称艺术的笔法,记录的正是她的教学、生活安排。涂涂改改,密密麻麻地铺满了将近两页纸。在她告别他回房的这段时间里,他竟是一直在做这个?
他却坦然地笑笑:“我没有孩子,也没带过弟子,所以要多费些工夫。你先回去休息吧,明天还要早起。”
那夜,岳问荆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的房间。
上一世,她的性子若是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必然是,凉薄。以己推人,她虽然从来不刻意将人心往坏处猜测,却也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别人。是以,别人对她的好,她会加倍回报。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也能淡然处之。没有人有责任无条件为你付出,不损人利己,已是难得。
家人的关爱,多少可以用血脉相连来解释。而自家老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早在上一世初中时就在课本里读过。对于老师,她向来也是十分尊敬的。可是,这却是她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这两个字的分量。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诚不我欺。
岑奚。她这份情,算是欠大发了。
第16章 方法()
因为没有刻意藏拙,岳问荆的学习进度很快。不过两次课时间,凤求凰已经学完了。事实上,她的记忆力在前世也总是被白及老师称赞。其他人一个小时的课程内可能最多就能学两句,她少则四五句,多则加上之前自己预习的,大半首曲子都可以学下来。两次课学完凤求凰
,她也是为了学得更扎实刻意放缓了的。
不过也不是说她在每件事上的记性都有这么好。丢三落四,这是母亲对她的评价。想得好好的事,一个转身就能忘了,因此经常被母亲各种教育。或许,在学琴上,她是真的有一点点天赋的吧?
稍加练习之后,她轻轻皱眉。即使前世她算是小有成就,无奈此时的身体并不是前世琴技纯熟的那个,左手还不能很好地习惯吟、猱。前世初学琴的前两年也是这样,因为左右手不能很好协调,曲子是能弹得完整、熟练,甚至可以有那么一点情感投入,只是因为少了吟、猱,总感觉缺了一点韵味。
火候还不够啊。她感叹道。不过欲速不达,慢慢来吧。
听着琴声由生涩渐渐流畅,甚至带出几分初学者鲜有的顿挫,岑奚满意地笑了。岳问荆在学琴一事上很有天赋,记性好、接受快暂且不提,才学过一首曲子,在琴曲的力度和急缓把握上便如此精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从前甚至没有接触过这一类事物,用天赋异禀也难以描摹万一。他却不曾感觉有何不妥。生而知之,姑且这么认为吧,这样的人虽然罕见,却也是有例可循的,“书到今生读已迟”便是说的这一类人。他的徒儿如此聪慧,是好事。
岳问荆却不知道前世的努力被自家老师归结到了天赋上,不过她就算知道,也是应该开心的吧?虽然上一世她一直是父母、老师的骄傲,也只是因为比大多数人多努力了一些,绝对是算不上天才的。
“已经很好了。”岑奚出声打断她。
收势,叉手置于膝上,看向他。
“指法很熟练了,感觉也挺好,听着比较舒服。如果加上吟猱效果会更好,不过这个不急于一时。有一个问题,两首旋律相近的曲子,你要如何区分它们?”岑奚问道。
“曲子的断句、节奏、强弱。”略加思索,岳问荆答道。
“嗯,这些也正是你刚刚做到的。除了吟、猱外,你觉得你这首曲子你还可以弹得更好吗?”
肯定地点点头。前世她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在技巧上,她几乎已经做到无可挑剔了,可总感觉还是缺了点东西,无论她如何努力,也不能再进一步,直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