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见那两位哥哥都是知礼之人,此行,也许是我们扬名立万的机会。”宋江说道。
“倒要叫世人好好看看,我等并不比男儿逊色。”李逵这话一出,其他人都十分认同,纷纷附和。
其中三个汉子互相对视,眉来眼去的。娶了婆娘,日子过得美与不美……其中滋味,只有他们自己能品出来。
……
此事终了,北上的队伍里多了一众梁山硬妹。
她们被单独编出来,由武松直接统领。
其他小啰啰都被分散,充入了各营之中。
不愿征战的人也有去处,先充当火头军,行军时做饭、收拾营帐,等到了北方就自由行动。
43。胜利会师()
童贯如今和辽军僵持着,进退两难。
进一步兵力不足; 退一步疆土陷落。
孟皇后送来的信他已经拆开看了。大致是说此战必败; 让童贯慎重。
她一早就猜到了他会提前拆开看。
后面写着让他拥护赵元徽登基为帝,以从龙之功; 抵消战败责难。
“将军; 可要把营中的钉子拔|出来?”
童贯的亲卫向来都是如此称呼,因为他太不像一个卑弱的宫人; 而是在战场所向披靡的将军。
“不必了。”
童贯抬手让亲卫出去。
他向来与孟皇后有些默契; 这一回也是一样。
此战必败……那也不能不战。
宣和帝已经没了脊梁; 站不直,一寸寸把山河拱手让人。
若不教官家看清楚,大宋就会亡在这一代。
不管结局如何,他都不太在意。
他这辈子见过北国飞雪; 见过接天溯漠,见过海上升明月……已经活够了。
只是他麾下有那么多军汉; 他一倒下; 其他人结局怕是十分惨淡……
要如何行事; 终究还是要等他见过了赵元徽再决定。
以前的赵元徽懵懵懂懂; 尚存几分赤子之心,如今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
如果一身戾气,倒不如让宣和帝的皇子继位。
童贯再度书信一封,送上京师。
劝诫宣和帝不要再大兴土木修炼园林; 并且求调军饷以攻辽。
此时汴梁依旧歌舞升平; 一派盛世景象。
蔡京生辰已过; 没等来梁中书的生辰纲,但其他人送来的贺礼也堆满了几座仓库。宣和帝心中高兴,从中取了一部分财物用来修建园林,等秋猎过后,便可以直接入住,天高气爽,赏景赋词,真乃人间一大乐事。
京中宣和帝高坐圣位,蔡京和童贯平分半壁江山。
二者之间若论个高下,童贯手持兵权二十年,比蔡京高了不止一筹。虽说当年是童贯提拔的蔡京,如今宣和帝对童贯心生不满,多亏了蔡京不着痕迹上眼药。
宣和帝喜爱花鸟金木、山石园林,不代表他能容忍大权旁落,尤其是在这样的大事上。他已经说过了与辽国求和,童贯却一意孤行,执意抗战。
除了伤国伤民之外,宣和帝再想不出来还有其他什么好处。
“国库空虚,便拨万贯银钱予卿家抗辽,望卿家此战得胜,振我大宋威名。”
宣和帝话说得不错,钱给得却不多。
就连蔡京也愣住了。此次他过寿收到的贺礼都充入了国库,备作与辽国求和时上交的岁贡。随便一划拉就有几万贯,多给一点军饷会死吗?
给辽国都不给童贯,蔡京心中十分复杂。
一面同情童贯的遭遇,一面有些自得。
童贯手段再高超又如何?得罪了官家还不是苦巴巴地等不来军饷,最后说不定落得个凄凉下场。倒不如学他阿谀奉承,好好的讨好官家,好处一丁点都不会少又安逸……
他与童贯都是寒门子,童贯出身比他更为卑微。
或许这就是二者的差别。
……
真定府一年四季都十分寒冷,夏季刚走完,天气就阴冷起来了。
姬缘身上有旧伤,一北上,就开始发作,别的倒没什么,只是一吹风就骨头刺痛。如今没学会什么,“忍”之一字已经练得炉火纯青,泰山崩而面色不改,再痛都忍得下去。
童贯带着大军在此久候,身畔龙旗猎猎,招展于风中,巨大的“宋”字让人心中一清。
“小侄见过童将军。”赵元徽打马而来,率先朝童贯行礼。
“不敢承温侯之礼,此来路途遥远,我已让人备好营帐,诸位兄弟们随我等归营,休憩一番。”
童贯也抱拳回礼。
赵元徽以前在京中是个温润秀气的贵公子,现在眉眼里添了不少风霜之色,隐隐能看出几分坚毅来。
气质一如既往纯和,童贯稍微放心了些。
“这是我的义兄,潘金莲。”
赵元徽带着姬缘、武松与童贯见礼。
“这是义妹,武松。”
童贯微微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转而却问道:
“我见此次随军的人中女子颇多,不知是何缘故?”
一般大军出行时,不会带什么女子同行。
虽然有军妓,但也不是这样带来的。
那些女子都是流放而来,卑弱不堪,哪像赵元徽队伍中的女子,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抛头露面,十分神气。
“我途经一个山寨,见她们武艺超群,又有报国之心,就一同编入军中带了过来。”
“古有花木兰从军,今大宋又有杨家女将,已开先例,梁山诸多娘子,皆英勇善战,不输于男儿。”
童贯脸皮抽了抽,有些慌。
赵元徽这个说法倒是不错,只是他见那些女子十分出众,万一赵元徽在女子这方面有癖好,那真是一大灾难……
赵元徽见童贯脸色不是很好,便问道:
“可是有什么不妥?”
“女子从军倒也使得,只是如何管理,如何居住,还需要你多费些心思,不可因此搅坏了军中秩序。”
“是。”赵元徽恭敬应承。
……
西门庆此时正在梧州,和杨明月一起吃饭。
从清河县出来后,西门庆一路南下行商,认识了不少人,队伍渐渐壮大,虽然说赚得不少,但西门庆仍然觉得不够。如果本金更多,利润会更加可观。
正好听说善财童子杨明月的大名,就径自来了梧州。
这里虽偏远了一些,但人杰地灵,物资丰饶,是一处宝地。
杨明月在山上也闷得久了,西门庆来求见,两人商讨一番,引为知己。
西门庆能言善道,在她嘴里,处处都是商机,杨明月听得热血沸腾,当即表示要出钱出力,入股西门庆的商队。
“不若你我二人结为异性姐妹,同进退。”
杨明月十分喜欢西门庆的性子,敢爱敢恨,恩怨分明。山里同龄的姐姐妹妹虽然有,却太过恭敬,又不爱出去,只有西门庆能与她说到一起去。
“能与圣女义结金兰,真是西门庆三世修来的福分。”
“说什么客套话,以后你就是我的妹妹了,我会护着你的。”
杨明月见西门庆答应,十分高兴,拉着西门庆的手,把手里的银镯子全扒拉过去。
两人各自说过生辰八字,杨明月稍微大上一些,以两人的年纪,都过了适婚的花季妙龄,话题不由得转到婚配上去。
“明月姐姐可有心仪之人?”
杨明月脸瞬间有些发烫。
“有是有,就是不知道对方喜不喜欢我……”
现在,赵元徽应该到北方去了吧……
杨明月心中怅然。
突然把对方放进了心里,再看其他的漂亮小娘子,再没有以往的喜爱。
如果早些遇上西门庆,说不定就不会喜欢赵元徽那冤家。
“明月姐姐这样好,谁会不喜欢呢?”
西门庆想起姬缘,难免生出些酸楚。
“庆儿妹妹,你有没有心仪的人,可订了婚约?”
“有是有,就是不知对方去了何处。”
西门庆曾在货物中发现了姬缘写的平安信,那的确是姬缘的字迹,说几人皆平安,已寻了好地方落脚,有缘自会再见,让她不必寻找。
“我这一生已经不打算婚配了。”
这一路西门庆也没少见适龄男儿,有的人虽然没有姬缘长得好看,却更加热忱殷勤。
相处起来总不太自然。
西门庆总是匆匆别过,那些人皆变成了身后的风景,没有在她心中留下丝毫印象。
怎么会非一人不可呢……
真教人不甘心,却也不后悔。
山河虽大,终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