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王者-第5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衙内,知府许瑷连夜招来文武官吏三老豪绅蹉商应敌之计。

    唯独花云一言不发,此刻,他清楚地知道,当涂乃是南京的屏嶂,一进一退,关系重大。可是眼下城内兵丁不满三千,粮草不足百石,与数倍于己的敌军相比力量相殊太大,而朱元璋的大军又远在扬子江江左,远水解不了近渴。当花云抬起头看到许瑷和众人都眼睁睁地望着自己时,他虎眼圆睁。挺胸昂首朝前走了两步,朝许瑗一抱拳,朗声说道:“大人,没什么好商议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有拼死一战,方能保住城池。”许瑗沉吟良久说:“一城安危,全寄托将军了。”

    近战前的准备工作很快就绪,该加固的城墙加固了,该拓宽的护城河拓宽了。东西彩虹桥一齐拆除。花云披盔戴甲,日夜守卫柴巷口城门。

    次日清晨,西南方向传来隆隆金鼓之声。花云提刀登上城楼,放眼一看,只见陈友谅数十艘战舰齐头并进向当涂逼近。花云一面督促兵丁做好迎战准备,一面派人飞马传报守卫东门的许瑷、王鼎,自己则抖擞精神,准备厮杀。

    敌军的前锋已经在焦家圩滩头登岸。不一会,整个城池便被围得水泄不通。

    攻城开始了,密如飞蝗的箭矢纷纷射来。击鼓声,喊杀声,此起彼落,攻城的数路敌兵扛着云梯接踵而上,刹时,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一架架云梯被掀翻,一批批敌兵被砍落。

    攻城战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傍晚,一天激战,花云清点一下人马,发现死伤近千。他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将几处崩裂的城墙缺口重新堵上。为了防止敌兵夜间偷袭,他又命令兵丁运来一捆捆松枝,麻杆,扎成火把,每隔十来步就点上一把,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火龙在滚动。就这样,双方连续鏖战三日,伤亡都很惨重。但陈友谅水师是有增无减,而城中守军濒临粮尽弹绝。

    不巧,正是黄梅季节,长江上游连日暴雨,江水猛涨,使城墙陡然矮了数尺。南风催着白浪拍打着墙脚,大块大块的土坯剥落下来。陈友谅眼睛一亮,突然想起了一个新招,将战船排开,又命令兵丁在船尾堆石头,使船头高高翘起,与城墙齐平,然后亲自擂鼓助威,驱使兵丁攀缘而上,城上守军由于连日奋战,又饿又乏,终于支持不住,城门遂破。

    花云提刀左右冲杀,终因众寡悬殊而被缚,陈友谅劝花云投降,花云破口大骂:“要投降的是你们,不然,我大军一到,你们必将粉身碎骨!”骂后,用力挣断绳索,夺下敌刀,连砍杀了五六人,陈友谅大惊失色,立即命令兵丁蜂拥而上,又将花云缚住,将其绑在战舰的桅杆上,用乱箭射死,花云临死犹骂声不绝,甚为壮烈。

    这个消息对与朱元璋来说实在难以接受,亲自赶往太平安葬花云,直到今早才返回大帅府,便迫不及待让陶安率领浙东司先生来大帅府,他要亲自接见。

    陶安亲自赶往礼贤馆,领着刘伯温、叶琛、宋濂、章溢穿过长廊,绕过假山,穿堂过厅,赶往大帅府。

    得知朱元璋亲自接见,四人都可以打扮了一番,刘伯温一袭青衫,手握紫竹仗,额下的一把长须显然是经过修理,根根长须被捋得井井有条,配上他清秀消瘦的面容,倒生出几分仙风道骨之感。

    宋濂一身灰色儒服,头带儒冠,腰间刻意挂了一块紫玉,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摇摆,一股书卷之气,油然而生。

    章溢长得眉清目秀,此时穿一身青衣,这身打扮配上他英俊的模样,到像一个落地书生。

    四人之中,唯独叶琛一身灰白短衫,头戴折角纱巾,袒胸露乳,他本就生的浓眉阔口,加上颌下一部粗髯,根根粗如松针,活脱脱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的风范,浑身无半分书卷之气。

    四人跟着陶安绕过假山、水池、穿过松间小路,好不容易赶到大帅府的似时候,但见门前来往者摩肩接踵,进进出出好不热闹,四人也是走南闯北之人,见过世面,眼看进出之人,多数身穿官服,头戴官帽,腰挂象牙便知是大帅府的官员,而那些身穿儒服、头戴儒冠、手捏纸扇的便是朱元璋宴请的贤人了,而徘徊在门外的一身华丽的多半是地方名流、豪绅巨贾了。

    四人正看的有趣,忽听得陶安道:“四位?请吧!”

    要破两百万了,真正的养肥了……诸位可以宰了!

    四人跟在陶安身后走到大帅府门前,陶安一亮腰牌,冲着门前的那侍卫点了点头,径自入了大门。

    刘伯温见陶安进的如此容易,举步就要跟进,不想刚踏了个脚,正要入门,突然一道白光一闪,从天而降,刘伯温大吃一惊,身子本能的一闪,退后了三步,正惊魂未定,忽听得那侍卫兵盯着他,朗声喝道:“这位先生没有腰牌者,不得入内!”

    skbshge

第774章抚琴() 
刘伯温眉头微微一皱,正想解释,忽见陶安疾步跑来,一拍额头,抱拳对刘伯温四人笑道:“对不住了,对不住了,我到忘记这茬了!”连说了几声对不住,方才掏出腰间象牙牌对小将亮了亮,对着他低低耳语了几句,那小将微微一愣,收了腰刀,目光在四人一扫,见四人一直打扮虽简单粗糙,但那气质由内而外,让人一看便知不凡。

    一听是国公宴请的浙东四先生,那小将登时神态恭维了起来,对四人一抱拳道:“原来是浙东四先生,先生大名,小将早有耳闻,方才卑职职责所在,得罪了四位先生,还望先生莫要见怪才好!”

    刘伯温见这小将说话诚恳有礼,心中不禁对朱元璋多了一份好感,心道:“言传应天朱元璋治军严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微微回了一礼,笑道:“将军说笑了,该是我等莽撞了才是!”

    那小将又客气了一番,道:“既是国公的贵客,小将这就给先生通传!”说完,冲着正躬身在门前无所事事的一个小太监招了招,那小太监刚被家人阉割了送入了宫,正不知该干什么,见这小将冲他招手,登时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

    那小将对他一阵细语,那太监顿时眉飞色舞了起来,回头望了一眼刘伯温等人,一甩衣袖,飞奔入了皇宫。

    四人就这么站在门外,不多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四人抬眼望去,但见门内走出一个白衣秀才来,那人年约不过二十好几的模样,生得剑眉、醒目、高鼻,一头乌黑的头发仅用一根银簪别在头上,高高竖起头冠,承托得他面如冠玉,英俊不凡。

    “是你们……”那白衣人走刀门口,正要抱拳行礼,陡然见四人微微一愕。

    四人同样一愕,同时惊呼:“你怎么在这儿……”

    “怎么你们与朱公子认识……”陶安瞧四人模样,好奇的道。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秦淮河畔酒家的朱文正。朱元璋起兵时,朱兴隆早已亡,朱兴隆的妻子王氏带着儿子朱文正依附朱元璋。朱元璋把朱文正当做自己的儿子抚养。朱文正勇猛善战,随军渡江时,攻下集庆路。因屡立战功被擢升为枢密院同敛,朱元璋问:“想当什么官?”文正对曰:“叔父成了大业,何患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朱元璋听了很高兴,更加喜爱这个侄子,对他也是极为信任。

    从陈友谅与五通庙击杀徐寿辉,并与五通庙称帝建大汉国后,便挥兵返回江州,朱元璋便敏锐的感觉到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尤其是洪都坐落在翻阳湖与赣江交汇处,自古称“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陈友谅对于插在自己营地的匕首,随时都有拔去的可能,为了提前做好准备,朱元璋迫不及待的从军营中召回了朱文正,有意让他镇守洪都。

    朱文正在四人脸上一扫,呵呵一笑,道:“幸会,幸亏,当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原来大家都是一家人啊!哈哈……”大笑了两声,躬身道:“诸位,请了!”

    刘伯温一愕,他们四人不过是应邀出山贤人而已,无官无职的,派一员小将前来迎接也就够了,但没想到来的却是朱元璋的侄子,神态还如此恭维,四人登感朱元璋果然礼贤下士。

    门外进进出出的人,见平日里留恋风月场所的朱公子亲自来迎接四个秀才模样的汉子,不免有些惊讶的朝四人望来,就连陶安也忍不住瞥了一眼四人,实在没想到四人竟这般有面子。

    四人有朱文正引领着穿堂过厅,绕过楼阁,入了大帅府。

    萧云的府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