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睹献印贰洞笱А泛汀吨杏埂贰ⅰ妒贰妒椤贰独瘛贰兑住贰洞呵铩贰!蹲蟠贰ⅰ豆虼贰ⅰ稑b梁传》等四书五经,已经早早诵读完毕,而且还有独特的体会,心中那个欢喜自然不言而喻。
院子的气氛因为方孝孺的学问而变得欢快起来,五个人除了萧云之外,都是饱读诗书之人,说说诗词歌赋,文人趣事,倒也没冷场。
就在五人说笑之际,忽然一个小厮急急忙忙的冲了进来,对着宋濂急切的叫道:“老爷,老爷,刘先生的书童刘清送来消息,说先生已经收拾停当了,这就要从应天返回青田老家了!”
“哎呦——瞧老夫这记性!伯温是今日奉旨返回青田老家,我说好要去相送的,这等大事,差点给忘记了!该死,该死!”宋濂放下茶杯,边拍着脑门,边往外走。
萧云也是一阵懊悔,他知道刘伯温这一走就是三年,三年后被胡惟庸逼迫返回金陵城,自此在金陵病逝,记起当日的传刀之恩,今日这送别是一定要送的,忙站了起来,跟着宋濂找人驾好了马车,出了府邸,便往镇江方向追了去。
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
春秋时,镇江属吴国,被称为“朱方”。吴王开凿邗沟以沟通长江、淮河,镇江由于位于邗沟与长江交汇处南岸,逐渐形成长江下游南北交通的主要渡口之一。吴国后来被越国所灭,楚国又灭越国,并将朱方之名改称谷阳(因镇江位于北固山之南)。
前210年,秦始皇南巡来到谷阳,见此地形势雄险,“因山为垒,临江望海”,遂命3000赭衣囚徒凿断京岘山,以破王者之气,并改名为丹徒。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原籍浙江富阳的孙钟迁居丹阳司徒钟离村,其子孙坚、孙孙策、孙权先后统率江东兵马。孙权在迁都建业(今南京)以前,于建安十四年先在京口临江的北固山居高临下建造一座坚固的军事堡垒“京城”,俗称铁瓮城,作为新都的东部屏障,从此镇江有“京口”之称。后来这一段的长江河段也称为京江,到隋文帝开皇十五年,雄才大略的隋文帝,在此设置润州。随着隋炀帝,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开辟京杭大运河,连通了这一代水域,镇江作为联系中原王朝与六朝以后新兴的江南经济区之间的漕运孔道,形成一个繁盛的航运与商业城市。如今是江水碧似蓝,两岸风景如画,从古到今,潮来波涌,游人如织,好不繁华。
离镇江港口不远处有一座长亭,八柱矗立,红柱青瓦,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檐角飞翘,攒尖宝顶,亭脊饰有吻兽,蔚为大观。亭身空透,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亭内有石雕莲花桌凳,以供游人休憩,此时便站着两个人。
为首一人一袭青色长衫,他身材欣长,一把长须抚胸,随风而动,一眼望去,颇有些仙风道骨之感,他背负着双手,黏着长须仰望着远处被烟雾笼罩的皇宫,轻轻叹息了声,似有一丝不甘心,也有一丝无奈。
“老爷,这一路去,可要好几日,您身子骨不好,宋大人他们还没来,您先坐下喝杯茶吧”。那男子身后的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小心的提醒道,眉宇间多了一丝忧色。
那男子似乎没听见一般,望着金陵皇宫的方向看了许久,这一次离去,此生只怕是没有机会回来了,十年前,他一袭青衫被邀请至此,从此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先后伐陈友谅,灭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凶悍的鞑子,在他精心的策划下,如今唯剩下残元还苟延残喘,但他相信在徐达三十万大军的攻击下,用不了多久,这股实力就会被彻底消灭,到那时没有战争,没有鞑子、没有可怕的赋税,人人有饭吃,百姓有田耕,有新衣穿,有房子住、有书读,有官可做,日子一定比现在好!“男子喃喃自语了一番,忽然长叹了声,道:”到那时,你们恐怕也忘了我刘伯温吧!“
“刘大哥,伯温老弟——?“长亭的后面,一辆马车疾驰而来,狂奔的马车里,萧云挥舞着大手,不断的叫喊,那摸样仿佛生怕长亭里刘伯温跑了一般。
“老爷——是萧大哥还有宋大人!“刘清一脸的惊喜,自家老爷好歹也是辅佐陛下打下江山的人,哪能落得没人相送的地步呢?”
“萧兄弟,宋大哥,你们怎么来了?”刘伯温心中欢喜,忙迎了出去。
skbshge
第1692章功成身退()
“刘大哥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我还是兄弟不,做兄长的要离开了,做兄弟岂能不给送行,天下哪儿还有这样的礼儿,昔日白衣卿相柳永要去外地做官,还有几个红颜知己相送呢,何况你我兄弟,送一送有什么打紧的?”萧云不等刘伯温说话,扯开了嗓子埋怨了起来。
“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就是这个时候体现出来么?”刘伯温心头微微涌出一丝感动。
“大哥不让我相送,莫非是学了那白衣卿相,藏了几个红颜知己,不好让我等看见?”萧云一脸正经的道。
“你啊,你,这么多年不见,还是老样子,我刘伯温是那样的人么?”刘伯温笑着道。
这么一打趣,离别的气氛被冲淡了几分,三人回到长亭落座,刘清送上了茶水,三人信马由缰的说些话儿,谁也不提离别的言语,说说笑笑,气氛倒也不错。
“说起来,这一次伯温老弟离开应天,应该算是一件好事?昨晚皇城里有消息传出,十几日没上朝的李善长在昨晚进了皇宫见了皇帝,两人说了大半夜的话儿,不知结果,不过听城门的侍卫说,李善长神色黯然,走到时候,还叨念了句,从此变作闲人了!”宋濂是太子朱标的老师,平日里来往东宫,多少有些消息。
萧云与刘伯温相识一望,两人各自心有一动:“这一次,皇帝是盯上了李善长了!”
刘伯温暗暗心想:“皇帝迫不及待的将李善长从相国的位置上拉下去,若不是顾虑李善长的权利过大,便是动了废除丞相这个机构了,李善长年事已高,退了便也退了,可丞相自古便有,要废除谈何容易,这一次不知又要死了多少人了。
“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都要离开了,不要说国事了!“萧云摆了摆手,因为他已经看到了刘伯温眉宇间的忧色,心中略有不忍,忙岔开话题道。
其实按照刘伯温的才能,自比范蠡,张良不为过,且不说在朱元璋剿灭陈友谅、张士诚、元朝鞑子,便是修建南京城、担当御史令、修建《大明律》、恢复科举等“建国”方面的成绩,就足以与两人比肩了,可最终三人中,唯有他的结局最惨。
有时候,萧云也会想,范蠡谐美隐退,张良隐退山林,躲过祸端,他们能,难道刘伯温就不能么?“
一个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被朱元璋比作:“吾之子房也。”的人物,岂能不明白功成身退的好处,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留在朝中,修建南京城、担当御史令、修建《大明律》,就是眼下,还着手恢复科举,为大明选拔人才,直到三年后,返回应天,被胡惟庸所害,落得一个惨淡的下场,每次想到了这个结局,萧云总忍不住想亲自去问一问刘伯温,你到底知不知道急流勇退,但每次话到了嘴边,硬生生的忍住了,不是他不想,实则是他明白,历史人物,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宿命,当年文种不走,最终被越王勾践丢了一把宝剑,一句“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逼迫种遂自杀,其实在萧云看来,文种才华不输给范蠡,最终没走,只是因为他还有更热衷的东西,这个东西甚至比自身性命还要重要——权势!
范蠡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固然让人羡慕,张良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让人赞扬他的先见之明,但他们从头到尾,所滤的不过自身的安慰,张良韩灭家败后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个人目标亦已达到,一生的宿愿基本满足,该当隐退,范蠡看出的是越王为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怕做了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死,良犬就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