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王者-第10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在京杂职官员的先后顺序鱼贯进门,一些太监和仪礼司官员站在路边,如夜猫子一样,瞪大着双眼看看是哪个不长眼睛的家伙乱了职位,乱了礼仪。

    萧云是忠勇将军,官职也算是个大官,刚才他已经得过毛骧指示,跟着徐达常遇春身后,这会儿也不客气,径自站了过去,跟着大队人马进入城门,一个小太监看到萧云后,拉了一下他的衣袖,将一个牙牌递给了他,萧云迷迷糊糊一看,竟然是一块呈牙质,呈椭圆形,长7。5厘米,宽6。5厘米,正面上雕句云纹,下刻“忠勇大将军萧云”七个字;背面四周雕双螭,中刻“龙凤十一年”五个大字。刚接过牙牌,便听得一阵唏嘘声,更多的是羡慕。听得他一脸的奇怪,受到后世古代电视剧影响,那些官员无不是人人手持一块牙牌,在朝中要说话之时,从人群里站出来,先将牙牌一亮,然后才说正事。其实这是后世的电视剧的误导,朝参官佩带牙牌,是明代专属之物。前朝官员出入禁闼,是不佩牙牌的,如“唐时百官,随身鱼符左一右一,左者进内,右者随身,皆盛以袋”。鱼符又称“鱼袋”,“为金为银,以别等威”。清代官员上朝,也不用牙牌。邱嘉穗撰《东山草堂迩言》,谓清“因前明之制,凡朝参官给牙牌悬于腰间以通禁门”,四库馆臣即称之为“草野传闻之语”。明代京官在迁除之后,即须更换牙牌,由本衙门开具加印手本,送礼部备照,然后到尚宝司关领牙牌。转官时,仍应将原牌缴还礼部。由于牙牌关系到内府关防重事,所以洪武十六年“增朝参牙牌律”。凡毁坏牙牌的,依律当杖,但一般都是“输赎还职”(即交纳罚款,免杖)。到了洪武十一年,“始制牙牌给文武朝臣。其制以象牙为之,刻官称于上,凡朝参佩以出入,有不佩者门者却之,私相借者,论如律;有故则纳之内府,其在外来朝百司官无牌者则于各门附名以入。”简言之,朝参牙牌就是为方便京官上朝(朝参),出入禁城而设,其用途就是“专主关防出入”。所以牙牌,在明朝后,“自宰辅至小官,任京师者俱有之”,乃为任官京朝者标志、容光之物。当时有一则谐语,道:“外任官与京职官相遇,外任官曰:‘我爱京官有牙牌。’京官曰:“我又爱外任有排衙。京官职事闲散,虽然不必如地方官每日排衙理事,但须日日赶赴内府参加朝参,故人人都佩带朝参牙牌。这也算是明朝的一种特色。这些萧云自然不知道。

    怎么这些人一脸的羡慕神色,不由得好奇,大着胆子望了一眼身后,只见除了刘伯温,邓愈、李文忠、冯国胜几个人手中持有牙牌之外,其余众人多是两手空空,目光望着他手中的牙牌露出渴望的神色。

    “娘的,这不对啊,应该人人有牙牌才是,不是说预朝官员称为朝参官,皆佩牙牌么,怎么这么多人没有啊?这个不会是伪造的吧?”萧云暗自嘀咕。

    走在一旁的常遇春似乎看出他的心中的疑惑,贴过来的低声道:“这牙牌乃吴王命人特制的,视有勇敢杀敌者,即与阵中授予牙牌,作为升赏的凭证,不是人人都有的?”

    “不是人人都有的?”这一下萧云知道为什么这些人双眼放光,一脸的羡慕,原来这小小的一块牙牌还需要在战场上用战功,用性命换来的,这朱重八果然会做生意啊,这么一块破牙牌,就收买了不少人心啊。

    进了午门就可以看到了皇城了,前面太监引领文官由左掖门,武官由右掖门进入大内,在金水桥南依品级序立,太监鸣鞭之后,各司官员陆续过桥,诣奉天门丹墀之下,左右站定。

    待吴王摆架后,再鸣鞭,有人高呼“觐见”,文武大臣行一拜三叩礼,算是入朝了。

    往常吴王早朝,无非是处理一些江南一带的琐事,盘粮、建言、决囚、开设衙门,以及灾异、雨泽、囚数等类奏事项,重要的大事,涉及军中机密事务及对张士诚、鞑子朝廷用兵等要事,允许私下奏告,不必在朝堂上多说,更多的时候是朱元璋另行安排。

    但今日这件大事,是必须在早朝上昭告天下的。

    群臣中,不少人早已得知了消息,心中自然有数,但也有不少人没收到消息,这会儿不免细细盘问起来,文武三五成群,私下低低细语,这个说吴王的世子会是长子朱标、也有人说会是次子朱樉,和三子朱棡,却是极少人听到有人说起第四子朱棣。

    skbshge

第1406章世子朱标() 
萧云一直不动声色的听这些议论,本以为有几个慧眼识珠的人会说起那位后来的永乐大帝,哪知道站了大半天,仍没听一个人说起,便是后世对朱棣极为看重的徐达等武将也无人提起。

    “看来真主总是被人埋没啊?“萧云感叹了一番,倒也不在意,因为他知道,今日这个世子殿下,一定不会出现在朱棣的身上,就是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

    百官议论了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萧云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便听得一个太监尖着桑声喊道;”早朝开始!“

    一百多号人,迅速分成了两队,按品级依次排列,站在了金銮殿的左右两侧。

    萧云站在了常遇春身后,所占的位置,恰好有一个朱漆大柱子,也不管有没有人看到,身子一侧,靠了上去,借着柱子挡住,他这才打量起这金銮殿来,朱元璋一声对明朝的皇城修建大为耗费了时间,便是这座皇城,曾经多次修建,这金銮殿虽是刚刚修建,却极为宽阔,整个金銮殿广三十丈,深十五丈云,整个庙堂少说也能容纳万余人,上盖琉璃金瓦,双檐重脊,雕梁画栋,朱漆描金雕花的门窗,在阳光下发出熠熠光芒,站在这里向身后望去,金陵城池的一切街道尽收眼底。

    离朱元璋上早朝还有一会儿,这时候朱元璋那还没有后来那股气势,朝廷之上的气氛还是很活跃,不少人低低议论今日早朝将要说道世子一事情,声音不大,却也极为热闹,整个人群里,萧云一言不发,目光却落在了刚刚走进来的一群人之中,这一群人,多是少年。

    萧云一直在打量金銮殿,最先看到走进来的这群少年,也数十人之多,大的不过十一二岁,小的竟六七岁的模样,人人一身黄色朝服,在为首的少年带领下,缓缓走上了金銮殿,人人从容不迫。

    萧云的目光很自然的被这数十个孩子给吸引了,从他们走出来的那一刻,他的目光就尾随着这十几个可以称作小孩子身上。

    ”看,是长子朱标,次子朱樉,朱棡,还有朱棣?”人群里也不知谁叫了声。

    原本议论各个文成武将纷纷扭过头,看向了正走过来的一群少年郎。

    听得这一声惊叫,萧云才知道这数十个少年郎,原来是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一生生命力极为旺盛,留下了二十六儿子,这些人便是后来的明朝藩王,大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学刘邦大肆屠杀功臣,昔日的兄弟,文臣武将杀光后,这二十六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之外,还有就是生下了一个月便死,不曾受封的朱楠之外,其余的二十四个儿子,都在后来被朱元璋封王,并且在不久的将来,被朱元璋安置在大明朝最重要的据点,秦王朱樉驻在西安;晋王朱棡,驻在太原;庆王朱檹驻在甘肃庆阳;肃王朱楧,驻在甘州,其后移驻兰州;谷王朱橞,驻在宣化府;宁土朱权,驻在大宁;辽王朱植,驻在广宁。燕王朱棣驻守北平。可以说,就是这些藩王影响了后来的大明。

    萧云的目光并没有落在第四个儿子朱棣上,而是最直接的将目光移到了走在最前面的一个少年身上,那少年头戴红缨,身着一袭黄色朝服,腰间系着一块紫玉,脸色有些苍白,目光沉稳,清澈如水,嘴角两片厚厚的嘴唇,微微抿在一起,透着他的仁厚与善良。

    “他便是朱标么?这个一直生活在无奈和等待之中,至死也未获得自我作主、实现君临天下的朱标么?”萧云微微一叹,目光望上了,便再也难以移开。

    朱标出生在攻占太平府的军旅之中,长子的出世,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得报后,元璋兴奋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兴奋之馀,也对儿子抱以极大的希望。稍长,便让其拜宋濂等名儒为师,接受教育。

    大明王朝刚刚建立,朱标亦被立为太子,从而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五年的储君生涯。为了训练出理想的继承人,能干的守成之君,朱元璋处心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