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怅惘间,便听得张三丰道:
“远桥,你带莲舟与青书不,还是只带莲舟一人罢,即刻启程前往少林,将今日之事说与空闻方丈,问他是什么意见。
松溪和黎亭走趟峨嵋,提醒灭绝师太小心朝廷动作。
岱岩翠山和声谷便留在武当,无忌的伤势还需人看顾。”
说罢,他轻叹了口气:
“如今也只能做到如此了。”
众人皆知张三丰的安排已是眼下武当所能做到的最好,便齐声应诺。
只宋青书并不是很看好少林与峨嵋两家的反应。
少林向来自扫门前雪,峨嵋掌门灭绝师太虽有侠性,却终究性情古怪,又因谢逊一事与武当多少生了罅隙,也不知对武当的劝告能听进多少
果不其然,数日以后,宋远桥与张松溪等人相继回返武当,带回的消息却并不令人满意。
尤其是宋远桥那边,少林听了他们的传话,竟说“既俞三侠非是我少林弟子所伤,便望武当日后莫要再提这样的话”,若不是宋远桥与俞莲舟均是沉稳克制之性,怕是又要起一场冲突。
张三丰闻得如此结果,也只能长叹一声,多余的话却不再提。
如此春来秋往,转眼又过两年。
宋青书已到了可以下山行走的年纪。
第11章()
其实宋青书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可以下山历练,只是张无忌身上寒毒未除,即便他在张三丰指导下修炼九阳神功,两年下来已有小成,然所中寒毒已固积于全身经络甚至深入五脏六腑,发作起来一次比一次煎熬,脸上常年盈着绿气。
偏他心思通透又体贴长辈,平日里时常脸带笑意,便是含毒发作痛苦不堪,也强撑笑脸反来安慰守在床前的张三丰殷素素等人。
如此懂事,却反倒叫人心疼。
又因张无忌畏寒,素日闷在房里,武当上下与他交好的三代弟子只得宋青书一人,若他下了山,张无忌便更加没了人陪伴。
故而思虑再三,宋青书还是推迟了下山行走江湖的时间。
张无忌为此颇为自责,常说是自己拖累了宋青书,只是宋青书心知,他虽确实有些挂心张无忌,但的,却是因为他正试图将体内真气转化为真元,此过程宜静修而非出门历练,因此比起下山闯荡江湖,留在武当安静修炼方是正道。
且宋青书也想在将真气全数转为真元后,试试看以真元力能否化解张无忌所中寒毒——他虽为修真者,却修的也不是无情之道,否则这些年也不会心甘情愿叫宋远桥爹爹,叫张三丰太师父。
所以两年相处下来,一来张无忌不是那等性情恶劣难以亲近之人,二来他对宋青书又一直亲近依赖,故而宋青书对他也有几分兄弟情义,若能助他化解寒毒,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如此,宋青书在这两年间安心专注修炼,在第二年中秋佳节前夕,终是将一身真气尽数顺利转化为了真元。
中秋节当晚,张无忌身上寒毒再次发作。
看着他脸色忽青忽白,即使缩在被子里,房里又点了火盆,也依旧寒颤不止的模样,张三丰终于决定亲自带他前往嵩山少林,去向空闻大师求取少林九阳神功,以补足武当九阳功不足之处,化解寒毒救他性命。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俞莲舟俞岱岩和张松溪。
毕竟此时距离张翠山一家回返中原不过过去两年时间,江湖上觊觎屠龙刀者众多,武当山脚下这两年多了许多陌生面孔,想来一直在关注着张翠山和武当的动静。
此番出行绝瞒不过他们,既如此,也只能多几个人结伴同行,届时即便遇袭,也有余力应对。
宋青书也背了行囊,准备与张翠山等人同行。
不过他不会随他们一直到蝴蝶谷,而是准备下了山便直奔江浙,乘船出海,前往与元国相隔一海的另一大国,晋国。
众人虽对宋青书首次下山历练,便要出了国门跑去大陆其他国家有些惊讶,不过想到两年之前他便已扬名整个元国武林,说不得这点名声会对他独闯江湖有些什么影响,如此便离了元国,去一个他声明不显之地,倒也是尚佳之选。
只宋母在青书下山之前抱着他抹了回眼泪,盖因此行所耗时日甚长,说不得此番离别,便有年余不能相见了。
第二日一早,宋青书和张翠山等人拜别了张三丰,结伴下了武当。
到了山脚下便要分开而行,宋青书又对不舍与他离别的张无忌好一番安抚,最后目送张翠山将他抱上马上,一行人逐渐远去,才略略叹了口气,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他昨日夜里已经试过了,以真元力探入张无忌体内,为其化解寒毒。
结果却是意料之中地失败了。
宋青书当即便明白,张无忌身上所中寒毒,绝对与他自身气运息息相关,若要强制化解,便会影响他今后的成就,削弱他的气运,因而,便是无往不利的修真者真元,也无法冲破气运的阻挡强行为无忌化解寒毒。
如此便证明,这寒毒绝不会一直困扰张无忌。
怕是他今后将会因此而得逢奇遇,寒毒化解之时,便是奇遇生效之际。
想通这点,宋青书也就不再担心,转而思索起了自己此行的安排。
此前他已从各种书籍的记载,以及张三丰宋远桥等人的口述中得知,此方世界大陆广阔,大大小小分布着数十个国家,其中有几个大国尤为有名,便是曾有过数次改朝换代,也曾分裂成许多小国,但最后却总能再度统一,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其中元国算一个,宋青书此行所选的目的地——晋国,也算一个。
晋国与元国隔海相望,乘船出行,须得在海上走上月余,方能抵达。
宋青书此行前去,并非为行走江湖行侠仗义,而是为了一味只能在晋国寻到的炼丹材料,托月蚌壳。
传闻此蚌只产出于晋国南海飞仙岛,因所出数量极少,又不易贮藏,因而从不外售。
便是晋国国内的贵人想要购得此蚌,也需比拼运气。
怎奈它却是宋青书接下来所需炼制的极重要的一味丹药中,必不可少的一样材料。
于是宋青书便只能亲自走上一趟。
一路驱马而行,到得港口正巧一艘开往晋国的客船即将启程,宋青书匆匆寄放了青骢马,也来不及再多做休整,便赶在客船启航之前,上得了船来。
此时他尚且不知,此次晋国之行,却是要让他遇见一个自此无法甩脱的巨大“劫数”。
第12章()
海上航行的日子对宋青书而言并不难熬。
他所订的是客船最上层的豪华船舱,内部空间之大,别说是安静待在里面打坐修炼了,便是想要演练剑招,也绝不会施展不开。
天气晴好的时候他偶尔也会去甲板上逛逛。
煦暖的日光伴着微带腥咸气息的海风,照在身上感觉暖洋洋的,是与在武当山上时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体验。
如此在海上航行一月有余,客船终于抵达了晋国的一处海港。
宋青书随意挑了家看起来干净整洁的客栈,要了间上房,叫了热水洗去一身海味,而后方有兴致出门。
与元国即便是繁华之地,城中景象也因国内动乱蒙古兵四处肆意行凶,而显得有几分凄凉萧条不同,晋国的城镇中,到底都是一派热闹祥和。
过往的百姓脸上大多带着平和满足的笑容,即便是来去匆匆的江湖客,身上的戾气看着也比元国武林中人要少上许多,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不必整日想着如何去推翻朝廷,抗击暴政?
宋青书一时竟想得有些深了。
遥想他还在天命大世界时,自幼便被师尊玄灵老祖带回山门,从记事起就开始修行,一直站在修道者的立场,从未体会过作一个普通人,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故而即便后来出门游历,也曾途径普通人的国家,宋青书却从来都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对常世百态既不入眼也不入心,虽不轻贱人命,却也不是多将这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经历遭遇放在心上。
师尊总说他虽天资卓绝,短短数百年间,已然连破金丹元婴两大关隘,然终究心思单纯所经事少,恐他关键时刻会因此而吃了大亏。
宋青书从前总以为师尊这是杞人忧天,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算计都会变得没有意义。
然而被好友背叛,被众人围截追杀的经历,却让他幡然醒悟,师尊的担忧从来都有道理,高估了人心的,其实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