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子传-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军队就会变成“骄子”,难以冲锋陷阵。

    “愚兵”是使士卒绝对服从,盲目服从。孙子说,统率军队要沉着冷静,幽深莫测,严肃认真而有条不紊。蒙蔽士卒之耳目,使其对军事计划毫无所知;改变任务,变更计谋,令人不能识破;常变驻地,行军迂回环绕,令人无法推测我行军意图。将帅赋予军队的任务,如登高而去其梯,令其有进无回。率部深入诸侯之地,要像击发弩机,使箭一往无前;破釜沉舟,以示必死之决心;若驱群羊,驱之往,驱之来,令其莫知所之。

    经过理论学习和再次军事实习,吴军中的各级指挥员,业已用孙子兵法武装了头脑,提高了军事素质,增长了指挥才干,孙子见了,暗自欣喜。有道是耕耕耧耧下地看,好马需到疆场上遛遛,孙子决定立即兴师,铲除掩余、烛庸二余孽,消灭钟吾(今江苏省宿迁县北)与徐国(今安徽省苻离集),以试士卒的战斗力和将领们的指挥水平。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提起铲除二余孽,讨伐钟吾与徐国,不消说吴之举国上下,全军内外,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但在兵力部署上却产生了分歧。孙子提议,封伍子胥为大将,伯嚭辅之,以三分之一的兵力,北上伐徐与钟吾。伍子胥说:“徐与钟吾,不堪一击,杀鸡焉用牛刀!”

    伯嚭说:“除掩余与烛庸,若瓮中捉鳖,元帅何须如此兴师动众!”

    夫概说:“徐与钟吾皆小国,遣使往索逋(bu)臣,彼不敢不从,何须劳师袭远!”

    徐与钟吾乃楚之属国,在今江苏、安徽交界处,洪泽湖北面一带,与吴接壤,它们均为小国,民穷兵少,与别国交战,十有九败,对此孙子了如指掌。此番兴师,看来矛头指向徐与钟吾,旨在讨伐逋臣,铲除余孽,断楚之翅翼,实则与楚交战。孙子料到,吴师的声势如此浩大,掩余与烛庸决不敢迎敌,必逃亡楚国。楚将怎样对待吴之叛臣,是收留还是驱逐呢?会不会派精兵强将助掩余、烛庸迎击吴师,以报鸡父之仇呢?再说,楚见吴灭其二属国,能坐视不问,袖手旁观吗?须知楚国地方数千里,周围附庸十余国,人民富庶,国力雄厚,战备充足,子西、囊瓦、沈尹戌、武城黑、子必等皆有万夫不挡之勇,且智将若天上繁星,岂可盲目乐观,掉以轻心!孙子正想借此机会,探水之深浅,以便将来伐楚不致被淹。孙子将自己的这些想法与用意言于吴王及众文武,自然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于是择吉日挥师北上。

    果不出孙子所料,掩余、烛庸获悉吴以兵法大家孙武为元帅,伍子胥、伯嚭正统帅水陆大军向徐与钟吾进发,吓得魂飞魄散,匆匆相约降楚。他们恐楚不受,重金贿赂楚之右尹囊瓦。楚昭王读了掩余与烛庸的降书,似手捧刺猬,十分为难,忙与囊瓦商议如何对待吴之降将。囊瓦故作慎重考虑,说道:“公子光杀王僚,篡权夺位,除庆忌,巩固政权,为除后患,今又来讨伐掩余与烛庸。吴之逋臣为求生路而降,我无拒绝之理,且彼带数万兵丁,于我有利无害,何乐而不为?”

第87章 讨吴叛臣 断楚翅翼(3)() 
昭王却认为此事并非如此简单,受吴之降将,必恶化与吴的关系。

    囊瓦不以为然地说:“接受掩余与烛庸投降,确能损及我与吴之情谊,然强大之楚国,岂可因怯吴而拒绝到口的肥肉呢?”

    子必一旁插言道:“接受掩余兄弟可扩张领土,增强兵力,实乃一箭双雕之举,然伍子胥与伯嚭致力报仇已久,今我受吴降将,伍子胥等楚之亡臣,能否怂恿阖闾,以讨伐叛逆为由,兵加于我呢?”

    囊瓦闻言哈哈大笑,昭王问道:“爱卿何以发笑?”

    囊瓦又笑,笑后答道:“臣并非未虑及此,受吴之降将,伍子胥若领兵前来挑战,臣自有御敌妙策”

    “爱卿有何妙策,快快讲来!”昭王催问道。

    囊瓦慢条斯理地答道:“吴军来击,必先攻国境地带之养邑。掩余、烛庸领三万军来降,我当热烈欢迎之,然后派其守养邑。若吴军来攻,只是他们兄弟阋(xi)墙,与我并无任何损伤,掩余兄弟若胜,我所得匪浅,若败,我亦无关痛痒。”

    昭王一听,果是妙计,赞叹不已,立即颁旨,接受掩余、烛庸来降。

    掩余、烛庸领三万兵降楚,昭王迎接入宫,设宴款待,说道:“二位将军乃吴之王族,如今归楚,真令寡人兴奋不已,特备薄酒一席,为二位压惊洗尘。”

    进退维谷的掩余、烛庸兄弟二人,对楚王的盛情款待,感激由衷,拜伏于地道:“我兄弟犹丧家之犬,大王不嫌,接纳款待,没齿不忘,日后必当肝脑涂地以报!”

    昭王忙亲自将掩余、烛庸扶起,说道:“将军何出此言!汝系王族,理当以王族之礼待之,不必过谦。”

    酒宴之上,美酒飘香,佳肴纷陈,灯红酒绿,觥筹交错,酒至半酣,囊瓦举杯进曰:“二位将来时运一到,便是吴王与太宰,为二位不久执掌吴之国柄,吴楚永远睦邻友好而干杯”

    昭王说:“我养邑城(今安徽省亳县东南)离吴最近,寡人将此城给二将军驻守,作为夺还大权之基地。若有必要,楚必全力以赴。”

    囊瓦醉态可掬地说:“古人云:越鸟朝南枝,胡马嘶北风。二位将军率部驻守养邑,怎么能不怀旧思归而厉兵秣马呢?”

    楚之君臣这样安排,无非是当吴入侵时,以他们为挡箭牌,结果却使穷途末路之人产生了无限光明的憧憬——能得楚之鼎力相助,或许可将吴国大权夺回!怀着这无限美好的幻梦,兄弟二人跪伏于地,向楚王叩头不已,竟发出“日后夺取政权,定不忘大王之恩”的愚妄之言。

    掩余兄弟受楚之君臣所欺,抱着复国为王的幻想,自郢都开赴养邑,镇守楚之边城。

    掩余兄弟离去不久,左令尹子西出使归来,闻知此事,颇为不悦。他责怪昭王与囊瓦,不该受吴将之降,这必成为吴对楚用兵的缘由与口实。在子西看来,此番吴国兴师,主要目的不在消灭徐与钟吾,逮捕或杀死掩余与烛庸,而是矛头直指楚国。问题很明显,灭徐与钟吾,不过是屠猪宰狗而已,何须大动干戈,兴师三分之一呢?逮捕掩余与烛庸,犹瓮中捉鳖,探囊取物耳,何须孙武挂帅,伍子胥与伯嚭为将呢?有史以来,吴一直受楚侵凌,积怨极深。伍子胥投吴后,十年来一心只在借兵伐楚,报全家被杀之深仇大恨,伯嚭后来也怀着同样的目的逃到了吴国,目下正一为主将,一为副将,率军水陆并进,气势汹汹而来,岂能够灭徐与钟吾,杀掩余与烛庸而止呢?如今之吴,早非昔日所能比,吴王阖闾,是个颇有作为的明君,他礼贤下士,纳谏改过,励精图治,执政以来,惩治腐败,力倡廉洁,奖励农耕,发展工商,操兵练军,水陆并重,仅两年时间,便将吴国治理得民富国强,兵精马壮。孙武有经天纬地之才,倒转乾坤之能,力挽狂澜之力,所著兵法十三篇,系兵家登峰造极之作,若灿灿红日,无处不照得明亮透彻,以之守则固若金汤,以之攻则无坚不摧。伍子胥系楚之三代将门之后,以智勇善战闻名于世,今怀深仇大恨而来,势如猛虎下山。另有伯嚭、夫概、专诸之子专毅、要离之弟被离,皆心智多窍,勇冠三军。面对强敌,楚岂可夜郎自大,不作准备,掉以轻心呢?掩余与烛庸养邑抗敌,无异于肉包子打狗,只能增进狗之食欲。天降暴雨,洪水滔天,须赶紧修筑加固堤防,以杜水患,否则,一旦决口,后果将不堪设想。积极备战,加强国防,陈兵于吴楚边境,以待吴兵之来,乃楚之当务之急,万不可让吴兵入楚边境,越楚城邑,探楚之水深浅。

    子西与囊瓦乃楚之左右令尹,犹昭王之左右膀臂,但彼此素有嫌隙,如此以来,矛盾急剧激化,竟在朝廷之上,当着众文武的面争执起来,囊瓦甚至大肆进行人身攻击,诬子西为吴收买,故而才这般长吴的志气,灭楚的威风。幸而昭王不似平王那样昏庸,他明辨是非,首先检查了自己,然后批评囊瓦,于是下诏颁旨,调兵遣将,部署迎敌。

第88章 讨吴叛臣 断楚翅翼(4)() 
囊瓦于大庭广众之中丢尽了脸面,窝了一肚子气,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昭王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却说伍子胥与伯嚭,率军向钟吾与徐进发,未等赶到,早闻掩余、烛庸逃窜降楚,并奉楚王之命屯兵养邑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