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明上河图密码(1-5册):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第5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是何人?”

    “是推官您——”

    “啊?!”匡志惊唤出声。

    推级瞅瞅两旁,放轻了声音:“那坊主说,他家号记分三等,头等印刻的是欧体字,这鞋底字号便是欧体。另外,这鞋子残余帮沿上还能瞧出锦纹,里头有些银线,是他从汴京绫锦院好不容易才买得的两匹银丝宫锦,只预备给这应天府官府豪家做鞋面。正月以来,只裁了一双鞋面,是给推官制的……”

    匡志惊睁着双眼,瞅了半晌,才猛然想起,昨天他去和春馆,特地换了双新鞋子。夜里戏闹时,打翻了一只碗,油汤水正泼到鞋面上,姜丝儿忙唤妈妈去寻了一双新丝鞋给他换上。可那双鞋子为何会穿到这焦尸脚上?

    他忙说:“昨晚这双鞋子被油汤染污,我便叫人丢了。”

    “小人猜想也是。”

    “这与那案子无关,莫要出去乱说。”

    “推官无须多虑,小人自然明白。将才在刘家鞋坊,小人当即也吩咐了那坊主莫要出去乱讲,否则以窝赃通贼惩治。”

    “嗯……你先下去,鞋子留下。”

    推级将那双鞋子包好,却不知该放在哪里。

    “放那墩子上。”

    推级忙小心放在门边那只木墩上,连连躬身致意,才转身退了下去。

    匡志则坐在榻边,尽力回想。昨夜,欢饮到半夜,姜丝儿端了碗鲜蹄子羹,要喂他吃,他却举过一盏酒,反去强逼姜丝儿先饮。笑闹之间,姜丝儿不留神滑了手,碗正落到他脚面……

    他再坐不住,腾地站起身,快步向外走去,到了门边,一眼看到墩子上那草纸包的焦鞋子,犹豫了片刻,才忍住烦恶,小心抓起来,四处望了望,而后走到书桌边,拉开抽屉丢了进去。

    他出去骑了马,赶到了和春馆,那馆里的妈妈笑着迎了上来,他却没有理睬,径直上了楼,奔到姜丝儿的房里。姜丝儿正在午歇,他一把掀开床帐,又扯掉了锦被,姜丝儿猛然被惊醒,尖叫着坐了起来。发觉是他,才转怒为娇嗔:“匡官人好不促狭,惊得奴家心都唬破了——”

    “我那双鞋子去哪里了?”他高声质问。

    “鞋子?哦……妈妈说那油污洗不净,便丢了,奴家正要给官人细细绣一双呢,你瞧那桌上,锦面子都选好了。”

    “丢哪里去了?”

    “不过是丢到巷子背后。”

    匡志这才稍松了口气,恐怕是被哪个穷汉捡去穿了,不知为何,被人烧死在府衙前。

    姜丝儿起身要去给他点茶,他心里烦闷,说了声“不必”,便转身出来,骑上马,边行边想,这鞋子一事万万不能叫知州知晓。

    昨晚席间还有一人,是个官户子弟,父亲在朝为官,与知州有过节。知州来应天府赴任后,一直在留意寻找把柄,想要惩治那京朝官。

    前不久,那官户子弟因强买一片田地,被田主告到府里。匡志正要将此事禀报给知州,那官户子弟却托人寻见他,私赠了二百两银子,请他庇护。匡志虽收了银子,却在犹豫,想寻一个两全之法。谁知才看过讼状,还未及审理,那田主便怕了,昨天来厅里,自行退了讼。晚上,那官户子弟请他到和春馆宴饮,又送了他二百两谢银。

    那双鞋子如今偏生成了焦尸案物证,一旦追查到和春馆,让知州得知他竟和那官户子弟搅在一处,往后便难处了。匡志才出职时,便因一句不慎,令上司不快。上司在他考课历子上随意勾了一笔,便叫他淹滞了几年。他不禁后悔起来,不该贪这几百两银子。如今,只有尽力藏住那双鞋子,莫叫人再查。

    他正想着,却见一个人迎面走了过来,正是那桩争田讼案的田主。匡志心里忽然升起一丝疑,他忙唤住那田主。那田主快步走到马前躬身施礼。他盯着那田主:“你为何撤了那讼案?”

    “这……小人不愿再告了。”

    “有人胁迫你?”

    “不……不是。”

    “那是为何?”

    “前日有个人替小人赔填了损折的钱数。”

    “哦?是何人?”

    “小人不认得。他只让小人撤回讼状,莫要再告。”

    匡志越发生疑,却不好多问,便点点头,驱马继续前行。心头不住想,难道是那官户子弟?可那片田即便抢占到手,一年得利也不过一二百两银子。他已送了我二百两银子,昨晚为何又要送二百两?三年的利钱便已去了。那田主损折的又是二百多两。那官户子弟为何要做这等折本买卖?难道是知晓了知州要借机整治他父亲,才出钱息讼?若想息讼,不若将那片田退还给田主,何必要赔这许多钱?而且,若是怕知州知晓,昨晚送银子时,便该嘱托我替他遮掩。他却只字未提,反倒瞧着极得意,丝毫不见怕惧。

    匡志越想越觉得此事可疑,再加那双鞋子,便越令人不安。他回想姜丝儿将才说要替他绣鞋面,忽然觉着不对。这等烟花女子,给恩客绣鞋面,自然是想固宠。但自己与她只是初会,还到不得这地步,其间似乎有些心虚。念及此,他心底顿时升起些寒意,不由得勒转马,又赶回了和春馆。

    姜丝儿见他回来,脸上虽笑着,眼里却闪过一丝慌。他越发确信,便沉下脸:“你莫要欺瞒我,这鞋子关涉到一桩命案,你若不照实说明,我只有将你缉捕去官厅!”

    姜丝儿果然怕起来,红了脸低声说:“昨晚有个人拿了五十两银子,让妈妈设法拿到官人的鞋子。奴家不肯,妈妈却强要奴家——”

    “什么人?”

    “一个老者,奴家从没见过,一把花白胡须,垂到胸前——”

    “老者?他要我鞋子做什么?”

    “奴家也不知情。他只说与人打赌凑趣。”

    “他与昨晚那官户子弟可相识?”

    “他们两个似乎是初次相见,昨晚那酒宴,也是那老者出的钱——”

    匡志顿时惊住,那双鞋子是有意设计嫁祸!

    那田主的钱恐怕也是那老者填赔,甚而官户子弟昨晚那二百两银子也是由他所出。因而那官户子弟才如此得意轻快。那老者是什么人?为何要花数百两银子,又设下这局,来陷害我?

    他心头纷乱如麻,理不出一丝头绪,忙厉声警吓:“此事莫要告诉任何人!”

    “奴家知道。”姜丝儿慌得脸色青白。

    他愤愤转身下楼出门,骑了马却不知该去哪里。焦乱间,竟行到知州宅院前街,一抬头望见街口那家酒楼,他猛然想起一人:王豪管家老孙。

    正月初十,他与老孙在这酒楼上说过话。

    那天,匡志得了一篓太湖银鱼,知道知州是苏州人,最爱这银鱼。自家便没舍得吃,叫仆人提着,要送去给知州。刚走到这街口,却见老孙骑马从西边行了过来,垂着头,瞧着有些愁郁。匡志知道知州要荐举王小槐,王小槐却答应了拱州知州。老孙一定是来回话,自然犯愁。

    匡志心想,恐怕是底下办事之人不得力,我且再说说看,若能说得老孙回转心意,岂不是一件功劳?

    于是他迎上去唤住老孙,邀他去旁边这酒楼上说话。老孙有些不情愿,却不好违他,只得跟着上了楼。匡志只要了一壶煎茶,两人对坐着,老孙面色枯灰,像是着了病一般。

    匡志笑着问:“你可是为王小槐的事,来回禀知府?”

    老孙黯黯点了点头。

    “恐怕是你没有尽力?”

    老孙眼里闪过一丝痛:“知府下的令,老朽哪敢不尽力?只是小相公性子太拗,老朽委实没有办法。推官若不信,可差人亲自去问小相公。”

    “信?”匡志听到这个字,不由得笑了一下。

    活到如今,他已不知能信什么。才出仕时,他正英姿勃发,不但深信圣贤之语,更仰慕历代那些名臣,豪想此生,必能成就一番宏业。然而到了任上,上司说话从无一句准信,同僚之间尽是敷衍,下头吏人又满嘴瞒骗。他不知能信谁,只能信自家,以为只要秉公行事,便能兴利除害。

    他初任是盐监,发觉有人盗用官制盐袋,盛装私盐,蒙混贩卖。他便一路追查,捉到了那盐商。正在欢喜,却反被人参了一本,说他索贿不成,协逼良商,竟被革了职。困滞两年,幸遇大赦,才得以起复。自那以后,他再不敢信任何人,更不敢一意孤行,尽力揣测上司心思,只奉命行事。哪怕如此,也时常难免错会意旨,办差了事,招致上司怪罪、同僚挤陷。磨砺十来年,才学会如何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