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宫诡秘:溥仪藏宝录-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镏衅亩嗦裨埂K堑眯〈浠袄锝擦苏庋患拢鹤娓阜⒉∈保榉渴榧鼙淮沽耍槿隽艘坏兀系笔迸吭诘厣希艘鸦璧梗稚斓绞樽赖紫拢坪踉诠皇裁炊鳌�

    难道祖父当时趴在地上就是为了够这个存钱罐么?萧伟伸手晃了晃,里面显然有东西,哗啦哗啦乱响。顺着投币孔往里看了看,黑乎乎一团。犹豫了片刻,他使劲儿将存钱罐摔在地上,罐子摔碎,东西散落一地。在一堆二分五分钢镚儿中,有一件形状颇为奇特的东西。萧伟一声欢呼,将那件东西捡起。

    这是一把上好紫铜打制的钥匙,做工精美,看起来年头不短了。似乎经过多少年人们不停地把玩,钥匙表面被抚摸出一种奇特的圆润光芒。让萧伟感觉奇怪的是,这似乎不是一把普通的钥匙。整件钥匙的形状,很像是将两把普通的钥匙接到了一起,两边都是长长的齿痕。

    萧伟用手掂了掂,钥匙很沉。沉吟了片刻,他对高阳道:“我琢磨着,这把‘双头钥匙’一头肯定是开这个箱子的,而另外一头,如果我没猜错,就是开那只‘盒子’的。”高阳点头。

    当下两个人回到二层卧室。萧伟蹲到木箱旁比画了一番,选了“双头钥匙”一头往锁孔里捅了捅,进不去。又换上另外一头,还是不行。他皱了皱眉,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儿?他让高阳取过一旁的台灯,灯光照亮下,萧伟趴下身仔细观察锁孔形状与双头钥匙的两头。片刻,萧伟恍然大悟。

    原来木箱上这把紫铜暗锁,并非一只普通暗锁,而是一只设计精巧的“迷宫锁”。

    中国制锁行业能人辈出,成百上千的能工巧匠曾经设计出无数匠心独运的锁具。相传“迷宫锁”出自唐朝一位制锁大师之手,其名已不可考,除迷宫锁外,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两件玩具“四喜人”与“九连环”,据说也是出自此人之手。

    “迷宫锁”之所以冠名“迷宫”,顾名思义,锁孔形状与钥匙的匹配,是一个迷宫装置。换句话说,即便把钥匙给你,如果不懂其中奥妙,也不可能顺利将钥匙捅进锁孔中,更别提开锁了。

    萧伟面前这把紫铜暗锁,锁孔形状看起来极为普通,但实际与钥匙的匹配是一个迷宫装置,类似我们玩过的九连环游戏,必须找到其中关键才行。两个人商量了一番,十分钟以后,钥匙顺利捅到锁孔中,不费吹灰之力,木箱上的铜锁被打开了。

    箱盖掀开,最上面铺了一层油纸。三把两把将油纸撕开,箱内,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一箱日记。两个人迅速将所有日记搬出,直到箱子腾空,并没有期待中的值钱物品,更没有那只传说中的“盒子”。高阳俯身拿起一本日记,他注意到,手中这本的封面右下角写着一个阿拉伯数字编号:5。翻开扉页,上面有一行小字:

    萧剑南,民国十四年至民国十五年。

    两个人都是一愣,同时想到,这个萧剑南是谁?看了看笔迹,应该是曾老的。又拿起几本,不错,都是萧剑南,笔迹也似乎都是曾老的。萧伟记得很清楚,祖父写“萧”字,喜欢将最上面的草字头写成两个“十”。

    两个人面面相觑,愣了半刻,高阳蹲下身又拿起几本日记翻看,翻了一阵儿,叫道:“萧伟,你看这本儿!”萧伟凑过身去,只见这本日记上写着:

    曾弓北,一九五一年三月至一九五二年一月。

    萧伟眉头紧锁,喃喃道:“这是怎么回事儿?难道我爷爷改过名儿么?”高阳没有回答,将前后几本日记的字迹对比了一番,对萧伟道:“不错,看来这个萧剑南应该是曾老以前的名字,你看,除了笔迹相同外,‘曾弓北’和‘萧剑南’这两个名字,好像也是有联系的!”萧伟道:“有什么联系?”

    高阳道:“两个名字用的是‘对仗’。”萧伟道:“‘对仗’是什么玩意儿?”高阳笑道:“‘对仗’就是俗称的对对子,我小时候读过一本声律启蒙,专门讲对仗的,古人作诗写对联,对仗是很严格的,比如说”

    萧伟笑了,道:“哥们儿,你可真会掉书袋,早说对对子不就结了。对仗,还肚胀呢!对对子我懂,不就是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么”高阳纠正道:“是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高阳一口气将声律启蒙的“一东”1背完,萧伟听傻了。高阳的确有学问,不过书呆子气十足,一谈到学问就搂不住。萧伟赶紧打岔,连拉带拽,道:“行了行了,哥们儿,我知道你有学问,赶快说正题!”

    高阳指了指手里的日记,分析道:“曾老这两个名字,‘曾弓北’与‘萧剑南’,这个‘曾’,取的是增加的增那个音,对‘萧’,是削减的削,用的是同音相对,下面是弓对剑,南对北,都很工整!”萧伟咂了咂嘴,道:“你和我们家老爷子都够有学问的,难怪他喜欢你。对了,我爷爷为什么要改名字?原来这个‘萧剑南’的名儿不也挺好么?”

    高阳沉吟了片刻,道:“我猜,会不会出了什么事?你看,连你爸都姓曾。不过到你这一辈儿,事情过去了,所以你就姓回了萧。”萧伟点头道:“有道理,我还一直以为我随我妈的姓,好几次想改回姓曾,我爷爷就是不让,闹得差点翻脸。”

    高阳道:“随你妈的姓也没什么不好,再说了,现在不都一样了么。”萧伟听了高阳这话,神色一变,骂道:“一样个屁,我妈是什么人?想起姓她的姓我就恶心!”高阳看到萧伟发怒,摇头叹了口气,继续低头翻看曾老的日记。

    翻了一会儿,萧伟突然道:“对了高阳,你说我爷爷改名这事儿,会不会跟那个盒子的事儿有关?”高阳问道:“怎么讲?”萧伟道:“你想,一件是我爷爷临死前还念念不忘的事儿,另外一件是能让他连名字都改了的事儿,这两件肯定都是大事儿,人一辈子能遇见几件大事儿啊?我琢磨着会不会有那么点关系?”高阳道:“你分析得有一定道理,不过最多也只是个猜测,在科学上讲,尽可能大胆猜测,最重要的,还是要小心求证。”

    萧伟笑了,道:“你可真够啰唆的,整个一‘唐僧’。对了,怎么求证?”高阳道:“曾老的日记里应该有答案。”萧伟点了点头。

    几分钟以后,两个人已将所有的日记整理好。看来这是曾老一生的日记,每本的封面上都编了号码,一共一百八本。两个人抽出第一本,打开扉页,上面用蝇头小楷工工整整写着:

    民国十四年七月初六,获奉天警备队录取通知,兴奋莫名,余幼时之梦想遂得实现。自即日起将竭尽所能,兴利于民,尽警察之本分。购日记簿若干,以志未来所学所为。

    萧剑南于民国十四年七月初六

    掐着手指头算了算,祖父一九七年生人,那一年应该是十八岁。日记往下的内容,基本是祖父在警备厅的刑侦工作记录,偶尔也记述一些生活琐事,比如郊游感想以及时政评论等,不过这些是用纯文言写成,骈四俪六,看得萧伟直挠腮帮子。萧伟记得,祖父当年曾念过私塾。

    高阳倒是读得津津有味,日记中大量的离奇案件侦破记录,令人拍案叫绝。在萧伟不停地催促下,两个人快速翻看下去。到第十四本,日记的署名变成了“曾弓北”,而且从这里开始,每一本或多或少都有被撕去的痕迹。

    直到天将破晓,萧伟已呵欠连天,两个人才将所有日记草草翻完。放下手中日记,高阳道:“看来你猜对了,这日记里面的确隐藏了一件大事,曾老改名字的事情,恐怕就与这有关。”

    萧伟道:“会不会也跟那只盒子有关?”高阳摇头道:“这还不好说。不过问题应该就出现在那些被撕去的部分,如果我们能找到那部分,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萧伟点头。

    高阳又道:“看来我们要想办法在老宅再好好翻翻,但愿这部分日记不是被撕掉烧了。另外,箱子里的日记你要好好研究研究,可能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我们刚才看得太草率了。”

    萧伟一咧嘴,道:“我研究?你饶了我吧,我你又不是不知道,一看书就头疼,这么一大摞,我得‘研究’到猴年马月去!”萧伟琢磨了片刻,道:“这么着吧,日记你全拿走,你帮我好好看看,万一有什么发现,你告诉我不就结了?”

    高阳道:“我拿回去看?”萧伟呵呵一笑,道:“哥们儿,你学问比我大,这个忙你得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