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明一听火了:“你要是敢动山子一根指头,我天天揍你!”
林茂伟叉腰自豪得说道:“我们庙子村的人,还怕了你清泉岭村的人嘛?”
“呵呵,就你是庙子村的,我姥姥还是庙子村的呢。”
“你姥姥也是庙子村的?”林茂伟并不知道这一点。
林茂军也托着下巴,好像也想到了:“哥,好像是。”
林茂伟现在就更有些尴尬了,打又打不过,走的话可就丢人丢大了,怎么办?
看到两边一直僵持着,刘青山忽然从曹明他们的身后走了出来,然后摆出一副高姿态说道:“冤家宜解不宜结,反正这件事是由我和林茂军引起的,我当时出手可能也真的重了一点。”
听到这里,林茂军忙嘀咕道:“何止是重了点,实在是太重了。”
刘青山深知,这个年纪的小孩,用尽全力打一拳,也绝对不会出什么事情,所以当时根本就没有收着。
“我看啊,我和林茂军给大家道个歉,然后我再在供销社里面请大家吃麦芽糖,大家说怎么样?”
听到刘青山的提议,大家心里都觉得好,但是却也没有人敢站出来说点什么。这套路不合常理啊,小孩子们可没有这么多的心思啊,怎么一年级的大山竟然还知道冤家宜解不宜结呢?
刘青山也没有说非得看到大家都同意才进行下一步,而是过去直接拉着林茂军的手,带头鞠躬说道:“对不起了,以后林茂军我罩着,谁欺负他的话先问过我,不过林茂军你也不要欺负别人,要是有人找我告状的话,我也不会饶了你,走,咱们吃麦芽糖去。”
刘青山带头,领着林茂军的手,便向庙子村的供销社方向走去。
因为当年庙子也是个管区驻地,所以也有自己的供销社,一直到1992年的时候,供销社还没有撤销。不过,庙子村供销社比起大寨村供销社,可就差远了。大寨村供销社是三层小洋楼,而庙子村供销社则是三间草房子。
这个年代的供销社,有点像后世里的村里小卖部,柴米油盐,瓜果梨糖的东西都有。
而在1992年的时候,小朋友们平时的零食名单里面,可绝对没有辣条啊、干脆面啊等等的好东西。
1992年供销社里能买到什么?
对小朋友来说,到供销社里面最喜欢的商品,肯定就是糖和瓜子了。糖的种类不算多,有高粱饴、麦芽糖、水果糖、虾仁酥、花生酥等等;瓜子也只有香山瓜子这一种,很薄的塑料袋包装,五分钱一包;除了糖和瓜子之外,小朋友们对点心也比较喜欢。
在这个年代,蛋糕这种东西在农村是买不到的,要买蛋糕只能到县城里面的蛋糕铺子里面去。供销社里面有辅食出售,小朋友们喜欢的主要是桃酥、江米条、蜜食等等。
在1992年的时候,小伙伴们要是有两毛钱的零食可就能大展身手了。
庙子村供销社里面出售的麦芽糖是小朋友们的最爱,一分钱一条,两毛钱能买二十条。这种麦芽糖特别甜,特别黏牙,嚼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牙齿都要被麦芽糖粘下来了。有些刚好换牙的小朋友,被麦芽糖把乳牙粘下来,也不是什么少见的事情。
刘青山大手一挥,拉着林茂军,便要到供销社里面请客了。
“就,这样就完了?”林茂伟身后的两个小伙伴面面相觑,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反应过来,赶忙跟上了大部队。
有糖吃,谁不高兴。
过年时候吃的水果糖,比起麦芽糖来,还是差了点劲儿,所以现在一旦有了吃麦芽糖的机会,大家是绝对不会错过的。
平时大家都没有什么零钱,能有个三两分钱的零钱,就去买东西吃了。铅笔一根才五分钱,麦芽糖一分钱一条,瓜子五分钱一包。别说这种东西了,就是大人们抽的烟,九毛钱的带过滤嘴的已经很上档次了。
庙子村供销社比较阴暗,前来买东西的人也比大寨村供销社里少了不少。
当时的人估计也没有想到,当年如此吃香的供销社,也会有垮掉的一天。
进了供销社,刘青山阔绰得在柜台上拿出了一张一块的钞票,放在了柜台上,对着站在柜台后面漂亮的售货员阿姨说道:“来一百根粘牙糖。”
麦芽糖特别粘牙,所以当地人习惯称呼麦芽糖为粘牙糖。
一块钱在1992年的时候不是小数,也就是刘青山这样的富二代才有这样的魄力,普通家庭水舍得拿一块钱给自己孩子当零花钱呢?
加上刘青山,在场的一共九个人,一百条麦芽糖,一人十根,还剩下十根,刘青山塞进了书包里。
所有人吃着麦芽糖,都高兴地笑了,完全把刚才为什么在一起的原因忘记了。
第68章 我要搞事情()
有钱的当老大,没钱的难过活。这样的道理,在刘青山看来实在是太正确了。
一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一块钱,买来了同学们的和谐相处。刘青山一个煎饼就已经把林茂军给收买了,现在一毛钱的麦芽糖,又把林茂伟给收买了。
当然了,曹明、曹喜才、曹华和曹玲玲他们同样吃得津津有味。
看着小伙伴们吃得津津有味,一个想法从刘青山的脑海里面一闪而过。
“操场上面这么多人,大多数小朋友放学之后不会立刻回家,而是在学校操场上面玩一个多小时。现在虽然大家都还没有多少钱,但是一个小朋友手里有个一毛两门的零花钱也是很正常的。这全校二三百人的学生,平均每天消费个二三十块钱是绰绰有余的。这些钱,可都进了供销社那黑森森的屋子里面去了,如果说想办法把这个买卖给做了的话,一来可以锻炼锻炼小伙伴们做生意的能力,二来,也可以弄点小钱花,何乐不为呢?有钱了,下一步庙子村小学的老大就是我的了,以后培养起一批得力干将,将来自己拉起来干大事的时候也用得着啊!”
想到这里,刘青山嘴角微微一笑。
“山子,你笑什么?”
一行人处理完了纠纷,在操场上又玩了一会儿,现在已经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明子哥,喜才哥,你们想不想有零花钱。”
曹喜才首先回答:“当然想了,我爸一周能有一天给我两毛钱我就高兴坏了。”
“我爸每天给我两毛钱零花钱,我都买泡泡糖了。”曹玲玲说道。
庙子村供销社并不卖泡泡糖,而供销社旁边有一家小卖部,他们家卖泡泡糖。在1992年的时候,一个泡泡糖要1毛钱,要是大大卷的话,需要五毛钱,当时来说已经非常高端的零食了。
“我妈每天给我一毛钱的零花钱,不过我都攒着呢,到赶会的时候我去买个枪。”曹明说道。
曹明所说的赶会,是指每年的春秋农闲的时候,县里会邀请各地的客商在城子坡镇集市的位置召开十来天的物资交流会,当地老百姓俗称叫做赶会。
“赶会”是比“赶集”还要热闹的,物资交流会上的商品也要比集市上面多,所以小伙伴们没有不盼着能赶会的。
每到物资交流会的时候,县里会请戏班子唱大戏,然后那些有年纪的人就会拿着马扎来坐着听戏;还有马戏团的表演,歌舞团的表演,各色各样的商品,物资交流会绝对热闹。
“山子,你是不是想要干点什么啊?”曹华问道。
在刘青山的四个小朋友里面,曹明的学习成绩是最好的,这家伙个头不高,身体很强壮,后来可是个工程师。几个人里学习最差的就是曹华,不过这小子开个车,修个家电什么的都很在行。
“我有个想法,就是说每天下午放了学呢,咱们在操场边上摆个摊,卖点小玩具小零食什么的,每天赚个十块八块的,咱们平均分,怎么样?”
这小买卖赚钱不多,刘青山主要是图的找个事情干。
“摆摊,卖东西?好啊好啊!”
大家一听刘青山的主意,立马都兴奋了起来。
曹明说道:“山子,咱们卖什么好呢?”
“你喜欢枪是吧?弄他十几把摆在这里,完了之后你挑着喜欢的先玩儿。还有什么麦芽糖啊、巧克力啊、泡泡糖啊、瓜子啊等等的,咱们都摆上点,学校里面的学生肯定有买的。”
曹明皱了下眉头:“那本钱还不小呢,货源哪里,本钱怎么办?”
“这些你们都不用操心,你们就每天下午的时候帮着我卖东西就行了,你们干不?我觉得我们每天最少能分一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