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山村当老板-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于后来公司的领导知道了这个情况,有些工作要安排的时候,都得先问问刘青山钓协有没有活动,他有没有空。

    自己的第一根钓鱼竿,就是这个时候父亲从临水的批发市场买过来的地摊货,四米长的玻璃钢的大杆子,塑料浮子,钓线是小卖部里面两毛钱一盒十来米的尼龙线,钓钩是买鱼线附赠的,不过铅皮得自己找人淘换,这东西清泉岭村小卖部里面没有。要买,得到大寨乡供销社里面去。

    当时这些东西花了五块钱,可没少让母亲林士菊心疼的。

    1991年五块钱是什么概念?

    在1991年的时候,大多数工厂企业的工资也都只有一二百块钱,而打工的农民的工资也只有五块钱一天的样子。也就是说,在1991年的时候,五块钱可是相当于一个农民建筑工一天的工资的。

    要知道,到2018年的时候,农民建筑工一天的工资普遍到了260块钱以上了。

    要说刘振远这么舍得给自己儿子买钓鱼竿,也是因为自己儿子寒假考试成绩好,让自己脸上有面子,自己高兴。

    刘振远没啥文化,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回家干活挣工分了。不过,他知道文化的重要性,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有出息,能考上大学,能光宗耀祖。在他的眼里,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他这辈子也算是没白活了。

    可惜的是,刘青山这辈子压根就没把上学这件事当回事。

    按照刘青山初步的打算,自己上完初中就得考虑怎么样当老板发财的事情了,上大学?不存在的。

    有些路你走过了,知道不是自己想要走的路,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再走一次了。

    刘青山高兴地从母亲手里接过钓鱼竿,到了屋里宝贝似得仔细把玩,心说这下重生过来终于有件不无聊的事情可以干了。

    “士菊,明天开始咱们就得赶集,明天是啥集?”

    “明天是庙子村集。”

    进门之后,刘振远小心得将重重的编织袋放到了八仙桌上。

    “行,待会给山子他小姨捎个信,让她明天过来跟咱们帮帮忙。”

    “嗯,那山子怎么办?”林士菊一边用毛巾抽打着刘振远后背上的尘土,一边问道。

    刘振远笑着摸了摸刘青山的脑袋,然后说道:“山子啊,让他一块跟着,咱儿子长大了,帮着算账肯定能行。”

    林士菊有些担心地看向儿子,而这时她又看到自己刚回来的丈夫转身又走了出去,便忙问道:“这咋才刚回来,怎么又出去呢?”

    “他二叔还在火车站看着批发回来对联呢,我回来是找车去把对联都拉回来的。”

    一边说着,刘振远快步走向大门口的位置。

    刘青山抬起头,看着那匆匆劳累的背影,一股暖流从心头涌了上来。

第4章 刘家的对联摊子() 
90年代的农村,物资是很匮乏的,因为运输工具和交通不发达,许多后世来看很普通的商品在农村却很难见到。比如说菠萝这种南方常见的水果,在1991年以前,刘青山就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在90年代,做点小买卖,利润率是相当高的。

    刘振远从临水市贩卖过来了一千块钱的对联,打算在年底的时候卖出去,按照当时的行情,就从腊月20到腊月30这十天的时间,赚个两三千块钱,是没有问题的。

    可以这么说,只要你有本事把商品弄过来,销路是不愁的。

    从临水一副对联不到一毛钱的批发价,到了鲁中县各个集市上,一副对联卖三毛钱是很畅销的。

    刘振远从临水市回来的第二天,刚好是庙子村集,于是刘振远便托人给自己的小姨子林士花捎信,让她帮忙赶集卖对联,然后刘家的对联摊子,便正式开张营业了。

    林士菊的娘家就是庙子村,所以刘振远赶庙子集也算是半个东道主,各方面也都有些照顾。

    一大早,刘振远推着木推车,满载着两筐篓的对联,便到集市上占摊子去了。

    过了腊八就是年,不管是庙子集还是大寨集,都要比平时热闹许多倍。对联这种摊位,平时是没有的,只有年集的时候才会出来,所以摊位比较紧张,每每要是去晚了,那就抢不到好位置了。

    在集市上面买东西,摊位是非常重要的。

    刘青山起床之后,母亲林士菊便催着他快点吃饭。

    吃过饭之后,林士菊提着提篮,锁好门之后,便带着自己儿子刘青山去找自己的丈夫,帮着卖对联。

    刘青山的家是清泉岭村,翻过一个山头之后就是庙子村了,直线距离只有不到二里地,不过山路崎岖,娘俩到集市上的时候,已经是八点多了。

    这个时候,集市上的人已经多了起来。

    90年代的农村大集,是非常热闹的,就是不是年集,平时也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到了年集的时候,集市上更是人挤人人挨人。

    刚进集头,林士菊刚好遇到了本家的一个婶子,便忙问今年的对联摊子在什么地方。

    对联摊子因为平时不开张,到了过年才有人出摊,所以每年年集的时候,对联摊子是不固定的。

    林士菊的婶子跟她说今年的对联摊子在最里边,她看到林士菊的丈夫了,他们家的摊子在对联摊子的最后一家便是。

    林士菊一听,脸上便有些着急,拉着刘青山的手说:“你爹还是来晚了,没抢到好摊子。”

    集市上人太多,往里挤的话,估计到了九点也到不了他们家的对联摊子,于是林士菊决定带着刘青山绕道从村里的小胡同到集尾他们家的摊子那边去。

    “娘,我爹是几点来的?”

    “五点从家里走的。”

    “那他们呢,别的卖对联的几点来占摊子?”

    “反正比咱们早。”

    林士菊的脚步有些快,刘青山跟得有些踉跄。

    在刘青山的记忆中,自己的父母从来都是很勤劳得去赚钱,不过,父母这辈子并没有赚到多少的财富,一年到头来勉强能有些积蓄,供自己上学都有些吃力的。

    刘青山是80后,1984年出生的,算是比较悲催的一代,上完初中之后,就开始九年义务教育了,还没上大学,大学就已经开始收费了,大学毕业的时候,国家又不包分配工作了,而大学毕业那会儿,又是房价疯涨的时候。

    所有的事情都让他们这代给赶上了,80后悲催,80后的父母更是可怜。

    在自己娘家村里,几步路就遇到熟人,林士菊没功夫跟熟人寒暄,匆匆得说上几句,便去找自己的丈夫了。

    娘俩花了半个小时找到刘振远的对联摊位,看到刘青山的小姨林士花正在帮客人拿对联。

    庙子集位于庙子村南的同村路上,每到赶集的日子,这条路就不通了。

    十几个卖对联的小贩,依次摆开,而刘家的摊子,在最末尾的位置。

    刘青山看到,靠里边的对联摊位上,卖货显然要比他们家的快。

    “山子他娘,快帮着照顾客人。”

    刘振远接过了自己老婆递过来的碗筷,刚扒拉了两口,看到摊位上来了人驻足,便忙说道。

    不过,可能是出于头一次干这个营生的原因,林士菊笑着脸看着对方,却不知道开口说什么话。

    这时候,刘青山忙凑过来说道:“叔叔,您真识货,一眼就看出我们的对联和别人家的不一样来了吧?”

    站在摊子对面的,是个二十七八岁的男子,方脸阔口,手脚粗糙,一看便是个在家里面干力气活的农村汉子。

    那男子楞了一下,抬头看了刘青山一眼,然后又低头看着地上的对联,笑着说道:“你们家的怎么还和别人家的不一样呢?”

    “这个啊,叔叔你听我给你讲讲,我们家的对联字体叫吉祥宋体,这个集上大多数都是标准宋体,也有楷体,篆体什么的。但是叔叔我问你,你过年买对联图的是什么,不就是吉祥吗,你过年买了吉祥宋体的对联,回家之后我婶子肯定夸你。”

    刘青山干了十几年销售,别的本事没有,吹牛的本事倒是练出来了,另外见人识人的本事也绝对远超过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他打眼一看,便知道对面站着的这个人,八成是小学都没上完的大文盲,所以随便自己怎么说,对方也不会反驳。如果说遇到个戴眼镜的,刘青山是绝对不会这样说的。

    “那俺得问问你,这集上,还有哪家是吉祥宋体的?”

    刘青山歪头一看旁边的摊位,发现旁边摊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