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山村当老板-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振远眼珠子一转,笑着说道:“嘿,这玩意儿好,以后啥也别干了,就整天卖鱼饵,也能发大财啊。”

    刘青山笑了,马向江也笑了,知父莫如子,看样子刘青山是摸透了自己父亲的脾气呀,一切都在刘青山的预料当中,马向江不由得佩服起眼前这个八岁的小孩起来。

第37章 年三十() 
马上就要过年了,刘青山的鱼饵专卖店并没有正式的开张,而是进行了试营业。

    九十年代的时候,农民们能干的赚钱的事情并不多,有本事的做个小买卖,没本事的干个建筑,到砖厂干点力气活,一天赚个十块八块的,而且还不是天天有活。

    刘青山给大家铺了一条康庄大道,在水库里面钓鱼,然后到东区去卖,一天赚几十块钱,上百都不成问题。

    当然了,前提是需要买清泉岭刘家卖的鱼饵,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年底了,大家都没有事情干,亲戚直接相互串门,看望的多起了。而大家聚在一起,说着说着,便议论起大寨村南水库钓鱼的赚钱的事情。

    一传十,十传百,没有三两天的功夫,便在大寨乡传开了。原先大寨乡只有几十个喜欢钓鱼的人,转眼之间,就发动起来了二三百人开始钓鱼,大寨乡的各个水库,也都热闹起来。

    而且,整个大寨乡的钓鱼卖鱼形成了一条产业,这边有人专门钓鱼,然后另一边有人专门负责收鱼,收上来的鱼直接拉到东区去卖。鱼贩子一块钱一斤收,到东区之后以一块五到两块钱不等的价格销售。

    本来东区转盘路那边只有刘青山一家卖鱼的,没过两天,这里就有一排十来家卖鱼的。

    还有一个原因,让大寨乡鱼的销路一下子打开了。那就是新华厂的职工福利发的就是刘青山从南水库钓上来的鱼,而福利鱼发下去之后,新华厂的职工发现这些纯野生的鱼特别好吃,于是便四下里打听着哪里还能买到这种鱼。

    结果,打听到东区这边就有卖野生鱼的,便纷纷来买。

    新华厂职工的购买力在1991年的时候是非常强劲的,两千多职工,一天购买上五千斤也不在话下。而且,过年期间,许多前来卖鱼的都是各单位来买回去发福利的,购买量特别大。

    鱼贩子头天下午收鱼,第二天一上午的时间就把鱼卖光了。

    现在,东区这边一天就能卖两万多斤鱼,带来三万五千块钱以上的收入,而三百多个从业人员,每人平均能获得收入一百块钱。

    在1991年的时候,这种收入,绝对算得上发大财了。

    年三十前这几天,刘青山安排着父亲继续卖对联,而自己则带着母亲林士菊、小姨林士花、表叔马向江、未来同学父亲包海亮和未来小姨夫马军,在清泉岭村头路口的一个原先打麦场边上的公共小屋子里面,刘家的鱼饵专卖店开始了试营业运营。这打麦场是清泉岭村的公共场所,而那间靠路边的小房子也是村集体的,刘家要用,刘振远给村长送了两瓶好酒,村长立马就答应了。

    正式的开张得等到明年过完元宵节之后,而刘青山估摸着,不用自己特别去宣传,过年期间靠着大家走亲戚的时候宣传,明年春天,钓鱼的人肯定会更多起来。到时候,自家的鱼饵店的收入,肯定还会增加。

    腊月三十这天,刘家鱼饵店今年最后一天的营业时间,销售收入就是两千五百块钱。

    而鱼饵本身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刘青山最大的成本也就是雇员的工资成本了。

    在自己这些雇员里面,马向江的工资是一天五十、包海亮的工资带拖拉机五十、马军的工资带三轮车一天四十、林士花一天工资是三十,这样总算下来,刘青山一天的工资支出是一百七十块钱,一年的工资就是六万块钱。

    而根据之前刘青山的粗略调查推算,到明年的时候,自己的小小鱼饵店的销售收入能做到三十万以上。

    一年就净赚二十万多,这样的买卖,在当时已经算的上是非常不错的买卖了。

    不过刘青山毕竟只有八岁,他只能当个影子老板,公认的老板,目前来看只能是自己父亲了。

    到腊月三十这天晚上,刘青山让母亲给小姨林士花封了个两千块钱的红包,工资加亲戚面子,算是勉强过去了。而别人的工资呢,也都结算清楚了。

    这样,送走了大家之后,刘家就只剩下他们家人了。

    一算账,他们家年前这段时间,竟然收入了两万两千块钱。

    卖鱼赚了一万,卖鱼饵赚了一万,卖对联赚了两千。

    而且,家里面还有不少刘青山配的鱼饵,对联也剩下了不少。鱼饵转过年头可以接着卖,而对联到了明年过年的时候也可以继续卖钱。

    “士菊,咱们明年翻盖房子的钱已经够了。”

    刘振远端起酒杯,抿了口酒,很是得意得说道。

    刘青山啃着鸡爪,眼睛看着电视机,耳朵却听着父母的对话。

    “当家的,多亏了咱们儿子啊。”

    夫妻两个一块看向了刘青山,然后刘青山满意地说道:“是啊,咱儿子学习也好,干啥也好,都是一把好手,将来咱们儿子一定能考上大学。”

    听到这句话,刘青山咯噔一下,心说:别,爸爸妈妈,那条路儿子已经走过了,不喜欢呢。哎,看样子还得想个办法,断了父亲让自己考大学的念想啊。

    刘青山眼珠子一转,内心微微一笑,便有了个不错的主意。

    吃过晚饭,刘青山帮着母亲收拾碗筷,然后母亲林士菊心疼得说道:“儿子,你去玩去吧,这些事情妈妈做就好了。”

    “不,妈你也挺辛苦的,我帮你一块咱们都不累的。”

    林士菊满意地笑着,而旁边的刘振远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忽然,林士菊想起了什么,便对刘振远说道:“振远,转过年咱们把打麦场那边都承包过来,你去跟村长商量商量去吧。”

    “行,刚好也去给村长送点礼。”

    刘振远走后,刘青山帮母亲刷完了碗之后,便乖乖得去写作业去了。林士菊看在眼里,心里面简直就跟吃了蜜一样。

    刘青山看着那些简单得要死的题目,心说:哎,我这样搞下去的话,或许应该得个奥斯卡奖了,嘿嘿,爸爸,妈妈,儿子此生绝不上大学。当然了,小学初中高中还是要上的,毕竟这些同学都是重要的人脉资源,将来自己要干一些事情,都还是用得着的。

第38章 瑞雪兆丰年() 
年三十晚上下了一场大雪,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大年初一见到雪,为年味增添了不少喜悦之色。

    鲁中地区过年和全国其他地方有着细微的习俗差别,全国大部分时间过年都是年初二回娘家,而鲁中地区则是大年初三回娘家。

    过年期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拜年了,年三十早上请家堂,把老祖宗请到家里面来,家里正堂屋还要摆上八仙桌子当供桌。

    年三十晚上要供家堂的人家,都要忙到很晚,主要工作就是置办供桌上的供品。

    初一初二这两天,是拜年的时间。在1991年的时候,刘青山的记忆里,仿佛大家都很开心的。在那个时候大家的贫富差距还没有那么大,大家都没有钱,而有钱的人家,趁个万儿八千的就已经很不错了。

    只用了十来天的时间,刘家就存了两万块钱,一下子就成了清泉岭村的首富。

    清泉岭村人口很少,只有二百来人,六十几户,在整个大寨乡是最小的行政村。清泉岭村的集体土地很多,不过多是山地,能够种麦子的耕地平均每人不到一亩地。

    相比较大寨村平均每人两亩的上等耕田,清泉岭村实际上是很穷的。

    没有良种,在1991年的时候,山地上基本上不长什么庄家,种玉米收成很少,只能种些红薯。在1991年的时候,红薯的价格是很低的,只有一两分钱一斤,一亩地收成三千斤红薯,也只能卖几十块钱而已。

    在1991年的时候,土地里的收入是农民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了。

    麦子的价格在1991年的时候也只有三毛钱左右,一亩地收获三四百斤麦子算是高产的了,也只能卖一百多块钱。一家三口三亩水浇地,十亩山地,一年下来,扣除种子钱,化肥钱和人工费,能有六七百块钱的收入就算是不错了。

    好在1991年的时候物价比较低,一年赚六七百块钱,然后平时再干个建筑,打点短工,家里养头猪,放几只羊,赚个三百五百的,一年一千块钱的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