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儿子,我儿子就是啊,怎么这么厉害呢?”
刘振远实在搞不明白,自己儿子配饵料的本事是跟谁学的呢?
第29章 新思路()
在南水库这边不受欢迎,刘青山便拉着自己父亲,到供销社那边找母亲和小姨去了。
越到年底,对联的生意越好,到腊月二十七八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对联销售的最高峰了。
林士菊看到自己丈夫垂头丧气,便忙问怎么回事。
听完丈夫的话,林士菊便忙安慰自己丈夫:“振远,咱们不是也从南水库那边赚了一万块钱了吗?”
“爸,知足行了,南水库那边也就头两天上鱼快,三两天后啊,就不怎么上鱼了。”
听了儿子的话,刘振远忽然想起来,自己儿子怎么对钓鱼这么有研究呢?
“哎对了儿子,你跟谁学的钓鱼啊?”
“就过年的时候听我大姨夫讲的,我放学之后就天天到北河水坑里面琢磨。”
刘青山倒是没撒谎,自己喜欢上钓鱼,引路人正是自己的大姨夫沈悦同。
要说钓鱼,农村人虽然喜欢的要比城里人多,但是要说到钓鱼理论,农村人就远比不上人家城里人了。
尤其是像沈悦同这种当官的,真正的大鱼没钓上几根,但是钓鱼的书没少看,钓鱼的理论更是一套一套的。
刘青山说跟自己大姨夫学的钓鱼,刘振远绝对信。
每次遇到自己的大姐夫,一块喝酒的时候,说来说去,沈悦同都会讲半天的钓鱼理论,搞得刘振远头脑嗡嗡的。
可是,没想到的是,一旁的自己儿子竟然听了沈悦同的话,悄悄地记住了,而且还在这方面有了不小的研究。
然而,即便如此,刘振远对自己儿子的评价也并不高,只不过是“钓鱼奇才”而已。
他不知道,自己儿子不但是“钓鱼奇才”,而且是全省钓鱼大赛的冠军呢。
刘振远哦了一声,丢给刘青山一块钱,说道:“到供销社了,你去看看有啥想要的,自己买去吧。”
小孩子不能拿钱,是农村里面大人反复灌输的思想。刘青山作为一个即将八岁的小孩,能有一块钱的零花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然而,对于前世里面随便一旦买卖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刘青山来说,这点钱实在有点寒碜。
到了供销社里面,刘青山有些无奈。
“哎,老爸啊,我给你赚了一万块,你就给我一块钱的零花钱”
1991年,供销社还是农村里面最风光的单位。许多商品,只有供销社里面才能买到。而且,供销社里的商品的质量要比集市上面的高出很多,许多单位过年发福利,都会到供销社里面买东西。有些比较紧俏的商品,要想买到,就得必须跟供销社的领导搞好关系。因为这个,供销社在1991年的时候绝对是红火的单位。
以大寨乡为例子,在1991年的时候,算得上是吃公家饭的单位,也就有乡政府、乡供销社、派出所、邮局、信用社和学校这么几个部门。这些部门全部集中在大寨村大桥的东边,而这些单位,就数供销社最吃香,其他的单位都或多或少得用得着供销社,都不敢得罪他们。
而且,供销社职工的福利待遇是远远超过其他单位的。像学校里面的老师,在1991年的时候,工资是由乡级财政来承担的。但是,乡财政根本承担不起,于是乡里想办法便让各村承担老师的工资。村里有什么收入呢,就是三统五筹了。三统五筹在90年代的时候已经成为很难收缴的项目了,有些人穷根本交不起,有些人恶根本不敢收。然后呢,村里想办法,老师的工资呢,就让老师去到村里收三统五筹,收上来就是你的工资,收不上来,老师们就喝西北风去。
刘青山在供销社的一楼副食区里面转了一圈,买了两毛钱的桃酥、三毛钱的江米条,嘿,这量还真不少。
然后,刘青山又逛到二楼的百货区,买了五毛钱的油毡纸。
刘青山打算回家之后开始配鱼饵卖鱼饵,需要有东西装商品。然而,在1991年的时候,后世常见的塑料袋在大寨村还没有出现。
刘青山第一次见到塑料袋,实在1992年春天的时候。
当时大寨村的一个小卖部里面有这种塑料袋,而塑料袋一开始是作为商品出售的,一个塑料袋是五毛钱,在当时来看价格绝对不便宜。要知道后世的时候,塑料袋可都是免费附带的啊。
没有塑料袋,便只能用油毡纸了。
一块钱花没了,刘青山看着手里的东西,不由得感慨:“这年头钱真值钱,这些东西,放到2018年,最少也得花一百块钱。”
回到父母身边,刘青山一边吃着桃酥和江米条,一边看着父母卖对联。
虽然说自己在南水库那边折腾了两天,但是整体上家里卖对联的速度比前世的时候没有多少变化,感觉仍然能赚三两千块钱的样子。
中午的时候,林士菊的三姑打发自己的大媳妇给送过来了午饭,芹菜肉馅子的水饺。
另外的,刘青山的表哥刚子也一块跟着过来了。
对联摊子这边已经步入正轨,不需要刘青山帮什么忙,然后到了下午,刘青山和刚子便约好了要找个地方玩去。
在1991年的时候,小孩子从四五岁开始,就满村子里跑,家长们也都很放心。
在那个年代,每个村子都是少有外来人口进入,而且车子什么的又少,能够威胁到小孩安全的东西还是很少的。
到2018年的时候,让两个七八岁的小孩满村子跑,都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太多危险了。
到哪里玩呢?
刘青山提议去爬山,刚子欣然答应。
当然饿了,虽然说大人们放心自己的孩子满村子跑,但是大冬天的爬山还是很危险的。所以呢,这个计划只能是暗地里进行了。
吃过中午饭,刘青山和刚子跟大人们说要去找刚子的同学玩,然后便走了。
过了大寨村桥,进了东门,便是真正的大寨村了。
长大后的刘青山曾经听三姑姥爷说过,大寨村的东门,当年是很气派的,很粗的木头柱子,还有土围墙和炮楼子呢。刘青山知道,这东西当年是对付土匪的。陈三坎、刘黑七他们可都曾经来大寨村祸害过。
穿过村子,沿着西大路,刘青山抬头看到的,是一座海拔高三四百米的小山,大寨村村民称作吴家峪子的山沟沟。今天,他决定跟表哥征服这座山。
第30章 阎王鼻子泉()
春天看花,夏天看草,秋天看果,冬天爬山,看什么呢?
满眼望去,整个吴家峪子枯草一片,风吹过,发出呜呜声响,冷的让人浑身哆嗦。
远处坟头上的草摇摆着,徒添悲凉景色。
满目的荒凉尽显一种悲壮的风景,触景生情,却让刘青山生发出一种豪迈之情。
冬天上山的人少,刘青山和刚子一路上没有碰到什么人。
山上的积雪没有人清扫,一场场的积雪铺在山上,将整个吴家峪子打扮的银装素裹。
向阳山坡的雪已经化了,而背阴处的山沟里,雪却还很厚。
相对二三百米的海拔,绝对海拔四百米以上,这已经算得上比较高大的山了。
鲁中地区的山都不算高,“沂蒙七十二崮”里面最有名的“孟良崮”,海拔也不过才五百米,面积一点五平方公里而已。就在这么小的面积里面,几万人的厮杀,可想当年战争是多么残酷。
“山子,你说咱们今天到山上能不能抓到个山鸡野兔什么的?”
前世的时候,从小到大,刘青山到山上去都抱着抓个山鸡,套个野兔,逮个野獾的目的的。不过可惜的是,自己从小到大也没有真正实现过一次这样的梦想。
“那玩意能是说逮就逮得到的吗?”
“那咱们到山上去干什么呢?”
爬山这件事是刘青山提出来的,至于说到山上去干什么,他没仔细跟刚子说。
刚子虽然比刘青山大一岁,但是个头上跟刘青山差不了多少,两个人并排而行,外人看着却觉得刘青山是哥哥了。
冬天到山上能干什么?
看景,看枯草,看积雪,看远处的山村,这些对刘青山来说都充满了意义。然而,这些活动让八九岁的刚子就觉得难以理解了。
“到了山上就知道了,山上有野兔的。”
刘青山他们是沿着大寨村西头的西大路,出了村子。
这西大路是有些来头的,当年鲁中地区最大的土匪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