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骠骑天下-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隗林对王道政治也颇为向往。但这也仅仅是一种个人意愿罢了,他明白时下所向,对于自己憧憬的政治也不会像王绾那般极力推崇,处处维护。

    作为王绾的盟友兼下属,隗林并不方便辩驳王绾。然而李斯可没有那么客气,他当即冷冷站了起来,对着王绾作揖施礼完后,便问道:“敢问王丞相,何等出身?”

    李斯语气颇有不善。王绾表面上骂的是出修筑驰道意见的陈胜,实际上还是拿着天下治式这个大命题来说事呢。若只是骂陈胜,李斯必欣然听之任之,说不定还会撸起袖子,一起痛骂。可是一旦涉及到天下治式的问题,那可是在跟他李斯过不去了。

    天下人都清楚,李斯向皇帝提出了天下郡县制,和王绾所倡导的天下分封制背道而驰,两者之间水火不容。最终皇帝采纳的是郡县制而非分封制,此举宣告了李斯即将是新时代的权臣。但王绾这老不死却因为他李斯的一是挫败,重新登上了相位。在这丞相位置上呆着也便罢了,但他竟然还想倒算反攻,妄图再次推动他的分封制,这不是在挑战李斯的极限么?这个老不死,必须要痛击他一番,才能够让他清醒,我李斯虽然暂时失势了,可也不是你能够挑衅的!

    李斯素来雄辩,哪怕一句平淡无奇的话里,都能够无穷演化,引人入彀。王绾闻言,不敢立答,细思一下,才说道:“老夫乃卫国人士,年轻时四处游学,曾求学过孟子,也曾和荀况论道过,最后入秦,拜入文信侯门下,后经过文信侯吕不韦推荐,当了陛下的太傅,几经辗转,官居于斯。这些,难道廷尉大人不知?”王绾冷冷一笑,笑容里似乎包含了对李斯的不齿。

    王绾这些话别人听起了并无奇异之处。但对于李斯来说,却不怎么好听。李斯的老师便是荀况,王绾的话里隐约已经有拿辈分压李斯的嫌疑。李斯后来也入秦,成了文信侯吕不韦的客卿,最终也是得吕不韦的引荐,才当秦国的官员,有了往上攀爬的机会。而这些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无论是荀况还是吕不韦,都是推行王道政治的思想家,从荀况的思想著作和吕不韦集中数千门客所修著的《吕氏春秋》都可以看出这一点。然而李斯的政治理念却和他们不一样,王绾的话中带刺,讽刺李斯的忘恩负义,数典忘宗。

    李斯不理会王绾的尖酸刻薄,淡然一笑,说道:“原来王丞相也曾在文信侯门下。不知丞相可知文信侯吕不韦,乃商贾出身,言必及利。为何王丞相当初还要屈身事之?”李斯见王绾言语刻薄,也就不存情面,说道:“丞相之言何其虚伪!天下纷纷扰扰,往来皆为名利!帝王言利,利在黎民百姓,黔首百姓得生息,必颂帝王之仁义;商贾往来天下,互通有无,便利天下,此亦为义。岂有丞相所言如此不堪呼?!丞相所言大义,无非是复辟王道分封之说,虽不言利,却贪虚名,欺世盗名!”李斯越说越激动,声音铿锵,脖子都红了。

    “你,你……”王绾被李斯最后一句欺世盗名气得不轻,浑身发颤,险些便晕了过去。

    然而李斯心里也是不爽。最近诸事不顺。他心里也窝着一肚子火气。此刻王绾这个老不死竟敢送上门来找骂,不趁机骂个痛快,如何对得起自己?

    李斯正想张嘴,皇帝的脸色却沉了下来。皇帝重重一拍案桌,阴沉道:“够了,朝廷议事,何时成了闹市泼妇骂街了?”

    &nnsp;

    0 

章 一百八十八 利义之争(三)() 
见皇帝不悦。两人这才想起,皇帝似乎对文信侯吕不韦这个名字有些反感。两人不敢造次,躬身谢罪之后,回到了各自的位置之上。

    皇帝轻轻敲了敲案桌,说道:“既然陈胜所呈方案可行,李卿着手准备,先把驰道修起来,朕注意到这驰道之中,那轨路构造甚是有趣。不知效果是否真如所述那边巧妙。修整之时可要仔细,轨路若是可行,修整到北边的直道,便用这法子,调兵运粮,都便利得很。”

    “是。”李斯应了一声,冷眼看了王绾一眼。王绾也冷冷哼了一声,对李斯的表情视而不见。

    议定了一件事,皇帝从案头上的竹简堆里抽出一卷奏章,扬了扬说道:“这是任嚣的战报,近来岭南战事屡屡受挫,任嚣向朕要兵要粮了,诸位卿家;岭南战事,朝廷五十万大军深陷其中,每日消耗钱粮无数,若不能尽快解决,后果堪忧啊!诸位有何良策,能缓解南方战事?”皇帝此言一出,群臣再次寂静下来。

    征伐南海诸地,朝廷里一直都有着两个声音。军方一些眼光卓见者以及好战派,自然欣然喜欢领兵作战,立功换取荣华富贵。但文官们却一直都觉得南海乃蛮夷之地,征讨出师无名尚且其次。战事一起,消耗的国家财力才是真正的无底深渊,若不是灭齐国之时得到无数粮草财货,加上有巴郡、陇西等巨富资助,这场仗根本打不起来。

    在作战初期,朝廷也太低估了南海各地的越民土蛮的抵抗力,以为大军一到,便能够摧枯拉朽,马到功成,只消一两年时间,便可彻底将南海诸地尽数纳入帝国版图之内。

    可实际上,除了瓯越之地战况推进迅速,在预定时间里达到了效果之外,其余的几路大军无一例外,都严重受挫,最典型的便是前主帅屠雎,遭到了当地土蛮的伏击,身死军百,溃退了数百里,两年血战下来所占领的要塞据点,几乎全部被夺回。任嚣接管岭南大军之后,短时间里也无法挺进,朝廷每每议论,都有大臣谏言退兵,让皇帝颜面扫地。

    见众人悄无声息,王绾便站起起来,说道:“陛下,老臣建议,既然南征大军僵持不进,理应暂时罢兵,撤回各地,休养生息,再徐徐图之。”

    皇帝眉头微皱。自从他称帝之后。跟随了他数十年的老臣王绾好像立马变了个人似的,天天口里都叨念着王道和先王旧制如何。恨不得皇帝一日之间,将周王室那一套统统搬出来,以示继承了正统。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这老家伙还整天叨念着“不出不义之兵”,作战需出师有名;让皇帝啼笑皆非,这春秋战国数百年来,这大秦灭国数十年来,打的那一战是所谓的“义战”。战争,从来都是先讲究利益的,道义,只能是附属品,甚至只能拿来当借口和遮羞布罢了。若真把这当一回事,被灭之国可能便不会是六国,而是秦国了。

    王贲听到王绾此言,站起来说道:“丞相此言差矣!若此时退兵,后患无穷!”出征南海,战略拟定皆由他父亲王翦和他亲自拟定,可以算是他父亲王翦最后制定的一次战略作战,不管如何,他也不能任其付之东流,尤其是眼下放弃这场战争所引发的后果,也不是秦国所能够承受得了的。

    王绾沉下脸,不阴不阳地说道:“退兵能让我大秦少死伤战士,少耗费钱粮,如何后患无穷了!分明是尔等为了战功,媚言圣上,发动这一场不顾道义,得不偿失的战争,五十万大秦军士被尔等推到水深火热之中!反而是老夫不是了!”

    “丞相大人!”王贲被王绾这诛心之言气得不轻。他大声道:“丞相大人!我王贲官居太尉,爵位列侯,哪怕再立战功,官也无法再大,爵也无可再封了吧!若为荣华富贵,我王氏父子蒙陛下恩赐,至少五世子孙不愁富贵荣华!何需战士浴血,于我战功!”王贲朝着着皇帝重重一躬身,然后走到身后的一副南海大地图上,指着地图说道:“丞相大人,睁大你的眼睛,好好看着,我大秦为何要征南海吧!”

    王贲往地图上一划。巴郡、黔中郡、九江郡以及闽中郡等地的边界便出现了一道划痕。王贲提起凝神,说道:“南海诸地,地域版图,堪比我大秦如今版图。与我大秦接地数郡,人口虽然不及我中原各地繁密,但数百位之众,仍有之!虽然暂时还未能形成一个王国,但各位可不要忘记了,数百年前,楚国便是从南方蛮夷之间崛起,成为问鼎中原的大国!倘若让南海成了气候,那么我大秦腹地,便有一个盘踞五关天险,进可攻我,退可据的王国!到了那时候,我大秦便难以安宁!这是远忧!”

    王贲手重重一敲南海番禹,说道:“根据黑水阁回报,在番禹一带,已经有数个小政权在迅速崛起,领民数十万,成军近十万!击溃屠雎大军者,便是这一股力量!”王贲说道这里,在地图上的地点上一圈:“丞相大人,仔细看一下,屠雎五万大军溃败的地方,距离番禺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