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臣-第6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身黑的李茂身边跟着辽王世子李无生,父子二人一同完成开府大典,传出的信号无比明晰,那就是李无生的地位得到了确认,成为李茂合乎礼法的继承人。

    这一通流程下来,李茂和李无生父子累的够呛,稍事休息后紧跟着就是宣布辽王府的架构,封赏辽王臣属和一系列的任命。

    李茂在这件事上没有听从吴用,曾孝序等人的规划,一人制定了王府的组织架构,俨然就是一个内阁制的小朝廷,除了这些之外,还增设了很多职权机构。

    比如将兵工厂,建造厂等等实业机构升格与职事官等同的地位,将礼部的职权拆解成了文武两院,分别培养文官和武将,同时把蔡京当初制定的比较理想化的政策稍加改动继续推行等等。

    辽王开府,重中之重就是封赏文臣武将,因为李茂借助后世的经验实行了内阁首辅制度。

    第一任首辅就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在信安军文武看来,首辅和宰执地位相当,放在两汉就是国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知道些许内情的人,对辽王首辅的人选早就有所预料,等任命一颁布,果然和他们猜测一致,出任辽王府首辅的是李茂的老师,陈文昭。

    陈文昭除了是李茂的授业恩师,还是原任的河北东西两路经略安抚使,由其出任首辅,没人能挑出毛病。

    内阁学士则有曾孝序,孙定,吴用,杜壆,刘敏,宋江,朱武,分别执掌不同的职权范围。

    其他如李茂的心腹近人,萧让,金大坚,何栗,沈忱等人,分别出任比较重要州府的知府知州。

    武将方面的变化更大一些,仿照的是后世的军区负责制,略有改动,划分为北地五州,河北,河东,幽燕,四个大都督府,在大都督府之上设枢密院,由李茂兼任枢密使。

    韩世忠,鲁达,卢俊义,杜壆为首任四个大都督府总管,其他武将按照以往立下的功劳大小,分别授封不同的将军职位,不需一一赘述。

    辽王府的框架制定好之后,一点时间没耽搁就开始了运转,至于这些和大宋朝职官体系的区别,李茂也没想过得到朝廷的承认,信安军现在自成体系,辽王印信自然比赵桓的玉玺更好用。

    外事决断完成,王府内部的封赏也同时进行,潘大娘正式晋升为王太后,美滋滋的一连好几天合不拢嘴。

    王后则按照老规矩,依旧是孟玉楼,李清照和吴月娘三位,辽王内宫的设立又是李茂的手笔,不像前朝和现在设立那么多的等级,直接按照吴月娘的气话,设六院了事。

    郑玉,耶律南仙,李瓶儿,段三娘,李师师等人出掌内宫六院事务,郑爱月,茵宁等大丫鬟也摇身一变成为正式的辽王妃嫔之一,可以说皆大欢喜,把一碗水端平了。

    稍微有点差池的是潘小妹被封为长郡主,估计是这个封号把潘小妹得罪了,险些没黑化成潘金莲,坏了好几次李茂晚上的好事儿,弄的李茂哭笑不得。

    内外名份敲定之后,随即展开的是无比繁忙的公务,即便李茂有陈文昭等人辅佐,也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因为事务太多太乱,短时间内想要理顺非常不现实。

    李茂开府,大宋朝廷,女直金国皆有使臣来贺,朝廷的使臣早就回去了,女直人的使者却一直滞留不走,辽王府和女直金国,正在为几个地方的明确归属打嘴仗。

    女直人现在的精力尽管大部分放在肃清契丹残余势力之上,但对李茂的信安军哪能没有防备,几处战略要地本就界线不清,不处理好难免会发生摩擦甚至打一场战争。

    另外就是女直人明确的向李茂提出了要求,不准李茂和信安军勾连契丹人,否则盟约作废。

    李茂和陈文昭与内阁学士们商议过后,答应了女直人的要求,眼下不是双线作战的时候,尽量安抚住女直人对信安军有利无害。

    女直人得到了李茂的承诺,拿到了售卖营平二州的金银,这才兴高采烈的离开燕京回去复命。

    这一天李茂从内阁办公的偏殿出来,信步逛了逛王宫,燕京王宫就是后世宫殿的基础。

    契丹人为了建造这个陪都皇宫没少下心血,后来历经女直人,忽必烈,朱棣的大规模翻新改造,才形成了后世的紫禁城。

    现在的王宫照比紫禁城差了不知凡几,但也比李茂在信安军州的经略府奢华百倍,毕竟是皇宫的规制,面积大小就相差几十倍。

    大有大的不方便,内宅众女住处有些分散,彼此不再像经略府时亲近了,六院之间分出了亲疏。

    这一点李茂也没办法解决,只好由她们去,只要别从宅斗进化成宫斗,他就烧高香了。

    穿过御花园,李茂听到了阵阵读书声,知道前面是王府内专供王子和郡主们学习的地方。

    李无生确立了王世子的地位,和世子妃黄棠另有居所,也不合其他人一起读书学习,有李茂安排的文臣武将悉心教授。

    其他王子郡主则由女官授课,说起来李茂的王宫最大的变革就是没有太监,而是公开聘任了一些女官。

    大多是读过诗书的大家闺秀,和宫女有本质的区别,她们不是李茂的私产和奴婢,拥有正经的官职。

    起初有人以为李茂这是要广蓄王宫,沉湎女色,但时常出入王宫的人都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些女官彻底的替代了宫禁内的职权,比如王府的大总管就是陈泽之妻白玉莲,每日里皆要上朝下朝,和大臣们相差无几。

第八一五章 自己招灾惹祸() 
此时在进学的是赵谌,郑娇儿,西门雪,其他王子郡主的年纪还太小,各有其生母照料,再过几年才可以教授文化知识。

    另类的是被李茂一砖头拍傻的王采,这货现在越来越肥,不知道是不是当年被砖头砸坏了某处神经,吃饭都不知道饥饱,必须随时有人监管看护。

    程家小娘看到李茂现身,躬身施礼道:“妾身拜见辽王殿下,殿下千岁。”

    程家小娘虽然有残疾,但满腹经纶不亚于饱学之士,让程家小娘出任王府公学的教授,还是陈文昭提议的,李茂听过一次课就应允了。

    董平如今是幽燕大都督府的五虎上将之一,因为李茂这个辽王是封国国王,所以臣属们的官职和大宋朝廷那边品级没有太大差别,董平的品级是从一品武将,地位绝对不低。

    “平身。”李茂对程家小娘尊重的很,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女太傅,是王子郡主们的老师。

    王采最不守规矩,满脸憨笑的跑到李茂面前,伸手就要吃的,这都养成了条件反射,因为每次李茂都会给王胖子一块糖果什么的。

    赵谌等人则恭敬的以父王相称,郑娇儿和西门雪都是从小养到大,赵谌被带到李茂身边的时候也还不记事。

    再加上没人在这件事上多嘴,赵谌几人当然不知道李茂并非他们的亲生父亲,父慈子孝感情相当好。

    李茂给了王采一块蔗糖熬制的酥糖,把王采乐呵的合不拢嘴,倒也不是太过痴傻,还知道把酥糖分给赵谌等人一起食用。

    “王府公学的进度怎么样了?”李茂和程家小娘交谈,说的是在原先书院的基础上扩建学校,招收的学生包括但不限于信安军文武的子嗣。

    在李茂的设想中,王府公学就是和朝廷太学国子监打擂台的,年前会举行一场类似科举的考试,招考对象不限,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可以来考试,通过之后会授予辽王府属官。

    程家小娘彬彬有礼道:“王妃正在操办,再有十几天就能开学授课了。”

    李茂嘴角一抽抽,程家小娘说的王妃自然是李清照,自从生下王子李无缺,母子平安出了月子,李清照就没闲着,又露出了疯狂女科学家的脾性。

    他劝了几回都没用,为了让李清照远离比较危险的实验,这才把王府公学的建设一股脑的抛给李清照操办。

    大宋朝有过几次太后垂帘听政的例子,李清照以王妃的身份出面办学也不显得突兀,反而赢得了一部分士林读书人的赞许,夸奖李清照有贤德之名。

    当然反对的声音同样很大,女人哪有抛头露面的道理,王妃也不行啊!

    随着李茂在辽王藩地内推行一系列举措,利益受损的一部分人和辽王府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迟早是个问题,只是还不到解决的时机。

    聊了几句就到了下学的时候,程家小娘自有人接回家去,来往都是“公车”接送,但凡王府属官都是这样的待遇,算是辽王治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