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的防御体系。
三国场景中,诸葛亮站在一高台上,一脸恬然的摇着手中的扇子。刘振明则是两眼放光的站在他背后,看着不远处的蜀魏两军厮杀。
诸葛亮轻喝道:“四为正。四为奇,骑兵在那里!前去支援天位。”
随着一声令下,早已经等候多时,在一旁歇着的赵云马上率领五千骑兵快速而去。
不错,这个阵法就是诸葛亮的八阵图,诸葛亮的八阵图,是基于古代八阵的创新阵图,诸葛亮自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
当然,真实的八阵图并非三国演义中记载的那样逆天,什么乱石一堆,就能发出冲天的杀气,最后陆逊帅率兵一进入,就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可当10万精兵,这就太瞎扯淡了。
刘振明如今就站在八阵图的中军位置中。亲眼见识着诸葛亮在使用,八阵图其实是一种兵力的配置和调度手段。
所谓天、地、风、云、龙、虎、蛇、鸟其实是布置在不同方位的八支部队的旗号。整支部队又可分为八个小队,各小队分别担任不同的作战任务,相互配合。这样的阵法能使士兵们有劳有逸,各个战斗单元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
说到底,八阵图其实是一种兵力的配置和调度手段,包括了防御,进攻,行军,奇袭等等军事作战思想,虽然没有三国演义中说得那么牛叉,但是却是是一套非常厉害整体防御体系。
就像是海战中的t字型阵型,航母舰队的配置阵型一样,使用的好,就能够起到有效的防御进攻目的。
诸葛亮此次采用此阵型对付魏军,可让刘振明开了眼见,只见蜀军在他的指挥下,能够根据敌军的作战方向不断的变换,随时的调整,前部能够改后部,行动十分灵活,将有效的兵力用在最重要的地方。
形成阵首、侧翼和殿后的兵力配置。一处受到攻击,相邻左右中阵可自动作为两翼,前来夹击来犯之敌。
此外,各兵种的使用,更是让刘振明自叹弗如,在现有情况之下,诸葛亮已经把各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阵内最活跃、机动性最强的是骑兵,诸葛亮赋予其侧击、佯击、伏击、断敌粮道、阻击、夜袭、尾击和行军、宿营、布阵时的警戒等广泛任务。
而一般情况下,则横列成两排,置于大方阵之后,就如刚才的赵云部就被诸葛亮用作了侧击。阵内的弩兵,在其他兵力的配合保护下,发挥了长于远射的优势,车兵通过用车设置障碍,迟滞和割裂敌军的冲击和机动,对阵内步、弩、骑兵提供掩蔽和保护,增强防御的稳定性。
何为名将之流,那就是在有限的情况之下,把手中所拥有的兵力发挥到最大的作用,诸葛亮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而刘振明此时,正在朝这方面前进。
那骑兵、弩兵、车兵、步兵等,在刘振明眼中,已经成为了一支支的现代军队,刘振明当然还不至于脑残得将此早已经失传的八阵图完全的复制进来,他是借鉴它,与现代的其他防守阵法,考虑现代武器,现代军队的特点之后,不断的杂糅着,不断的推演着,最后形成一套新的防御体系来。
第三百零四章 兵法大家()
中军主帅台,诸葛亮羽扇纶巾,迎风而立,宛若谪仙之人。
下方,则是传令兵来往如梭,各军的情报在最短的时间送到这里,而诸葛亮则迅速的下达着各种命令,都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心细,刘振明今天是见识到了,小到数百人的调动,大至几千兵马的调动,都由他来决定。
此举除了让刘振明看出诸葛亮智力超群外,还让刘振明看到了诸葛亮凡是亲为所带来的隐患,那就是没有给太多人成长的机会,难怪后期蜀国无将可用,
诸葛亮见刘振明在发呆,不由抽空道:“子谦,知八阵之机,才是王者之将!这八阵图说复杂确实复杂,但是说简单,也是十分的简单!”
刘振明一愣,好奇的问道:“老师何出此言?”
诸葛亮慢悠悠的说道:“子谦,你认为这个世上聪明人多呢?还是平庸者多呢?”
刘振明心中猜测着诸葛亮的意思,踌躇道:“应该是平庸者多吧。”
“不错!”诸葛亮轻轻点了点头,正色道:“所以这八阵图对一般的将领士兵来说,要越简单越好,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够很好的执行命令,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八阵图却不简单,需要主将能够随时抓住战机,随时的洞悉战情并且做出正确的应对之策。”
刘振明有些了然了,身处九个位置(外围的八个方向有八支军队,而中军还有一支机动人马)的军队只要能够做进攻、撤退、支援就行。但是诸葛亮却要精心计算每支军队调动后产生的后果,也难怪这八阵图最终会失传了,盖因其对于主帅的要求实在太高了,这不是一个死阵,而是一个机动的,随时在变化的阵势,照本宣科、按图索骥只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诸葛亮语重心长的说道:“子谦,我们蜀国将领老的老,少的少,只有你年纪虽幼。但是想法已经很是老成,为师希望你能够担起重任。”
啥?
刘振明默然了,他注定不属于这个时代,在这里,他只是一介匆匆的过客而已,诸葛亮的一番话,让他只有默然以对。
退出三国场景后,刘振明又分别进了大唐场景和大明场景,分别与李靖商讨了一下六花阵。与戚继光讨论了一下鸳鸯阵和三才阵。
这些古代的进攻和防守阵法,到底在火器时代有没有用呢。这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至少刘振明在见识这些阵法后,心中有所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的战术思想似乎到了清代,就开始出现了断代,跟不上武器的发展了,燧发枪时,西方军队有三段击,出现火炮后。又有步炮兵协同作战,还有此后的突击群战术等等。
就算被刘振明嗤之以鼻的日军,还有他称之为浪式进攻法,而中国,似乎一直在追随着别人的步伐。
刘振明他不甘心啊,拥有如此的资源,如果还不能够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守、进攻战术来。他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
从系统中退出来后,刘振明将整个垦区防御图摆在了桌上,他对辽阳垦区自是熟悉无比,每每一落到地图上的任何一点。脑海中便会闪现出此地的地形、工事、兵力来。
刘振明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冥思苦想,时而在地图上勾勾画画,时而涂涂改改,好好一幅地图,在他的勾画下,上面不久便密密麻麻的标识满了记号。
垦区内的工事,除非万不得已,他尽量不去更改,因为另行修筑工事,耗时颇多,刘振明最主要改变的是各工事的兵力部署情况。
“步、炮、工兵、机枪班、掷弹兵、迫击炮班,还有骑兵。”刘振明一边嘴中喃喃有词,一边各个番号的军队写在地图上。
整个垦区,在刘振明的眼中,已经成为了一幅类似于八阵图的阵型,各支军队在他的设想中,都有了自己的位置,有了自己的目标,优化兵力,协调所有的军队,而不是像当晚那样,当岳渔阳的预备团遭到进攻之时,他还需要亲自率领骑兵和亲兵队前去救援。
在这个防御体系内,很容易就能够从其他地方抽调兵力前来救援,而且,机动兵力还能够主动出击,截断敌军的后退之路。
一种立体式的,远超要塞防御体系的全新军事防御体系慢慢在刘振明的脑海中成行,开始发酵,开始明朗。
当然了,所有的防御体系都有它的缺点,就算是法国佬耗资无数的马其诺防线,也不是被德军给绕过去了,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吗?
就算刘振明这阵再牛叉,防御体系修筑得再好,日军不来进攻,或是采取长久围困之策,刘振明也是没有辄的,但是就目前看来,日军是欲夺这个阵地而后快,暂时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了。
“呼!”刘振明长舒一口气,放下笔来,揉了揉太阳穴,一种战术的创建并非在一两个小时内就能够完成的,即便刘振明能够在训练基地中博取众长,但是,忙乎了半天,他也只是完成了一小半。
因为此防御体系的思想主要是秉承诸葛亮八阵图那种将天、地、人、武器视为一体,将各军之间的配合发挥到极致的思想,故此刘振明称之为新八阵图防御体系。
众参谋见刘振明皱着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