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静了三秒!
杨嗣昌首先跪拜道:“臣无异议。”
陈洪谧紧跟其后跪拜道:“臣无异议。”
接下来,所有人都大声说道:“臣无异议。”不过,在这些“赞同”的声音当中却仍有着不少的愤怒、不甘的面孔,只是碍于大流他们并不能说点什么罢了,而至于以后,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愤怒的,而那位被尊为“一字并肩王”的王爷相信要不了多久也会沦落到平民之中的。
对于殿下众臣的反应崇祯也是看在了眼里,他并没有说什么,因为本来自己的这道圣旨之下本来就没有商讨的意思,若是有人胆敢反对?那自己也不介意送他去该去的地方,自己的皇弟可不是谁都能去评价的。
“既然众卿没有任何的异议,那这次的封赏就这样定下来了,兵部、吏部、户部、礼部,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吧,朕累了。”说完,崇祯不等众臣的反应直接起身向走入了后殿。
崇祯确实累了,不说那几天定下的那一系列的计划,就是面对这些不能为自己解忧的无能臣子崇祯也是觉得无比的心碎,再加上那看似胜利实际上却是惨败的战事让崇祯可以说是真正的心力憔悴,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管理下的朝廷到底出了什么错,不然,自己也不可能会下那个决定了,可……
哎……
想到自己的这个计划,崇祯忽然有点迷茫了起来,自己做的到底对,还是不对?
看着崇祯那微微有些驼背的背影,饶是有着无比疑问的杨嗣昌和陈洪谧都不由得深皱着眉头,两人对望了一眼,但是两人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不知情。
没有了崇祯的朝会已经不能称之为朝会了,在殿内众臣的疑惑、愤怒、不甘和殿外官员不明所以的疑问中渐渐散去了,这一原本看似不一般、很是盛大的朝会就这样算是惨淡的收场了。
“诶……杨大人!”
“呃,陈公、卢大人、蔡大人……众位大人不知道有何事?”杨嗣昌见一帮朝廷重臣把自己围了起来,一脸奇怪地问道。
围着杨嗣昌的有文渊阁大学士陈洪谧、兵部郎中蔡肱明、户部主事卢若腾……一众五六人在金銮殿外一个转角处围聚在一起。
围着杨嗣昌的几位管员对望了一会,最后由兵部郎中蔡肱明说道:“大人,那个什么‘一字并肩王’张瑞王爷的事有吏部、户部、礼部三部准备办理就好了,关我们兵部什么事?难道皇上的意思是那位王爷还要在兵部任职?还是说有自己的封地?刚刚皇上并没有提及王爷封地的事宜啊。”蔡肱明话说到“王爷”的时候脸上不由得一脸的怪异。
杨嗣昌看了陈洪谧等人一眼见到几人都是一脸茫然的看着自己,杨嗣昌微微耸了耸肩道:“各位大人,你们不知道?”
“知道?我们为什么会知道?难道说杨公你真的知道?”陈洪谧等人一脸的奇怪,对杨嗣昌的话还真的有点不明白。
“噢……”杨嗣昌拍了拍自己的脑袋似想起什么了一般。
“怎么了?杨公?”
“哦,没什么,陈公,呵呵……”杨嗣昌讪讪一笑道:“各位大人真的没有听到什么小道消息和宫里传出的消息吗?”
众人都摇了摇头。
“杨公,你到是快说啊,别卖什么关子了,急啊,你到底知道点什么内幕告诉为兄的几个啊,这次皇上行事诡异,我等都把握不到皇上的圣意,生怕不小心搞砸了,好象那个‘一字并肩王’王爷在皇上心里的分量可不低啊。”一旁的吏部郎中梁玉蕤急切地问道,对于身旁的顶头上司陈洪谧他可不觉得自己逾越了身份。
吏部,六部中最让人眼红的地方,可以说在这里掌管着整个大明朝官员官职的升降,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通常吏部的尚书都由文渊阁大学士担任,也就是说陈洪谧既是文渊阁大学士也兼任着吏部尚书的官职。
所以这一堆大官之中也就只有梁玉蕤这个郎中的官职最小,不过,因为陈洪谧已经把梁玉蕤当做自己的门生也就是下一任的吏部尚书来培养,所以众人也并未觉得梁玉蕤此刻说话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呵呵……旧谷啊(旧谷,梁玉蕤的字),你还是那么的心急,你没看陈公都没开口嘛。”
梁玉蕤不好意思地看了看陈洪谧,但是脸上的急迫之意仍是表现无疑。
“文弱(杨嗣昌的字),别再吊我们的胃了,赶快说吧,你到底知道点什么内幕?”最后,还是能与杨嗣昌官职相提并论的陈洪谧开口说道。
杨嗣昌见到陈洪谧开口也不再卖关子遂说道:“各位大人,其实按道理来说我也和列位大人一样是瞎子照灯笼……一摸黑,也不可能知道皇上的用意的。不过,各位大人应该也都知道皇上从天津卫撤离时的护卫是我一手操办的吧?”
众人点了点头,而兵部郎中蔡肱明对自己的这位上司“不怀好意”地笑了笑,笑得杨嗣昌的老脸不由得一红。
不过,脸皮已经很是厚实的杨嗣昌并没有在意蔡肱明那别样的笑意反而是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继续说道:“各位大人都已经知道最后陪皇上回京的曹芮乃在下的老部下,正好他回京之后在老夫养伤期间去探望过老夫一次才被皇上征召到御书房,所以……老夫对于皇上为什么会让我兵部也参与其中也有个大概的猜想。”
“猜想?难道文弱你也不能肯定?”
“是的,龙甫(陈洪谧,字龙甫),我也不敢很是确定这就是皇上做这个决定的原因。”
“是什么猜想?”
“曹芮曾和我谈过那天晚上的详细情况……”于是,杨嗣昌把崇祯撤离天津卫遇到满清国师霍尔曼的详细经过低声告诉了众人。
虽然众人身旁不时有着散朝的官员以及巡逻队经过,但是这一堆人的身份那可是在朝堂上跺跺脚天下都要震三分的主,试问其他的官员有几个那么不长眼在身份、官职不对等的情况下来凑热闹或者偷听?那不是自己找死嘛。所以,杨嗣昌才敢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行这秘密之事的宣扬之语。
听着杨嗣昌对那天晚上崇祯经历的叙述,几人微皱眉头、几人愤怒异常、几人又很是平静而又怀疑似没什么大不了的,总之,在这一堆绝对的朝廷重臣里个个的表情不一,对崇祯那夜遇袭的情况很是不同的观点。
众人的表情都被杨嗣昌看在眼里,他并没有多解释什么,只是把自己遭遇到的、听到的告诉众人,至于最后这些人将要作出什么决定,这可不是自己能给的答案。
“众位大人,老夫听到的这些话可都是全告诉你们了,你们要是不相信大可以后去好好查查,不过,我相信曹芮应该不可能再谈及这事了吧!”杨嗣昌也是变相的告诉众人逼迫曹芮说实话的招数已经没用了,在皇上下了禁口令的事情要是还有所提及那绝对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强人才会做的事。
这,其实也是杨嗣昌在变相地保护自己的心腹爱将。
ps:大家国庆快乐!中秋吃月饼了没?)
第124章 养心殿议事(一)()
“文弱,你这说的是什么话?难道你的为人老夫还信不过你吗?你有必要告诉我们这些不实的信息吗?不过,这个张瑞张王爷嘛……”陈洪谧满面的愁容。
见到陈洪谧满面的愁容,梁玉蕤有些担心地问道:“老师……”
陈洪谧摆了摆手让梁玉蕤不要说话,梁玉蕤知趣地站在一边不再说什么,只等陈洪谧给自己答案。
陈洪谧不说,杨嗣昌也未说话,场上的众人也都没说任何的言语,虽然在这段时间中也围过来一些官员,这些人中也有几位尚书、侍郎,但是有陈洪谧和杨嗣昌两位大佬没开口他们也不好逾越。
而后面来的几位大人也在其他人的叙述下明白了陈、杨两人沉默的原因。
思考了一阵,陈洪谧定定地看着杨嗣昌道:“文弱,照曹芮的话来看,那位张王爷有自己的私兵?”
私兵???
这两个字在这一堆人中炸开了锅,虽然现在朝廷大员中每家每院里都有些护卫、有些江湖上的豪杰,但是这些人在私底下都被称为护院或者门客,能被称为私兵的那都是那些掌管一方的诸侯和手握重兵的将帅。而至于不是朝廷方面却被称之为有私兵的人,那这人的身份可就呼之欲出了。
反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