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血裔-第6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围也有不少人都在附议:“没错,以一省之地换满清的人心四散,咱们总归是赚到了,没了盛京的皇族聚集人气,这些人立刻就得内斗,到时候随便咱们如何进攻,满清都无还手之力了。”

    程孝廉想了想:“张将军,你还是带兵出去,但是咱们的目的是拖住图海,既不让他攻城略地,又不让他回身防守。通知城外的王继勇,让他带着人直奔辽东,到时候图海一着急非得出错不可。”

    张勇站了出来:“臣依然认为可以先放图海走几日,到时候臣再出城挡住图海,让王继勇将军直奔辽东便是了。”

    程孝廉摇了摇头:“河南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百姓刚吃了些日子饱饭,再让满清搅和一顿,还不知道十几年能够恢复元气。咱们现在做的这些河南的百姓也许不知道,但是只要河南百姓恢复了元气,咱们要多少兵源有多少兵源,若是再乱起来,十年八年河南都不可能恢复元气。现在看吃点亏,会有回报的那一天的。”

    陈承安当先拱手:“陛下仁爱天下,是万民之福。”周围的臣子一看也没办法说服了,也顺水推舟:“臣等替天下万民谢过陛下。”

    图海这边一南下,那边北京城就城门大开,听到这个消息,图海可是十分激动,大明的军伍出城了说明自己的计策生效了,没了北京城做屏障再和大明军伍作战就不会这么吃亏了。

    就在他紧锣密鼓地备战的时候,突然得到了消息,有一支大明的骑兵北上了。

    蓟州镇已经被打破了城墙,肯定不是为了收复蓟州镇而去,再往北可就出了山海关了,若是这支骑兵奔着盛京去,到时候大清国被人一锅端了,就是他打下了河南又能怎样?

    只是局势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怕是也难以回头了,张勇的大军绝对不会放任他大摇大摆地赶回去,着急往回赶非得让张勇找到机会打得他大败而归。

    既然不能着急也就只能平心静气和张勇打上一仗,若是能打赢了,再回去支援不迟。况且他也很清楚明朝因为几线交战,根本找不出来大队军伍突袭辽东,辽东留下的兵力虽然不多,但是应付这些兵力应该没问题。

    一封急报迅速由这里发往辽东,如今已经不是大清独霸天下的时候了,就算是大清的皇上也得担起这份责任来了。

    张勇从北京城出来倒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吃亏的,满清骑兵厉害,但是天下无双已经是老年历了,虽说王继勇带着骑兵走了,但是打了这么多仗,对付骑兵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手段,其实早在宋朝的时候汉人就自己发明了对付游牧民族骑兵的阵型,明朝之所以打不过主要也不是兵员素质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

    步兵有不步兵的长处,骑兵也有骑兵的短处,打得好了,什么兵种都能赢。

    只是因为对面领军的是图海,张勇可不敢大意,要是小看了图海非得吃了大亏。

    王继勇这两日很是激动,他就是那种战场上越打越兴奋的将领,如今程孝廉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了他,一旦打好了那可是灭国之功,有多少人想要分这个功劳都没机会,落在他的手里可不能让功劳跑了。

    三天的功夫,这些骑兵就行进了三百里,也幸亏都是老兵,若是那些新兵,非得把大胯都磨烂了不可。

    这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多少阻拦,图海根本就没有想过有人能够越过他杀过来,也就没有留下足够的兵力。

    不过王继勇知道重头戏不在这里,也没跟他们多做纠缠,只要不是主动冒出头来的,就放任他们不管,若是因为攻城耽误了时辰,怕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一路之上长驱直入,这一天来到了山海关前,山海关修建的时候就是为了抵御建州女真,后来满清入关,山海关就像是其他的九边重镇一样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不但没有加固,有的还被摧毁了一些守城设施。

    这样的山海关基本上挡不住大明的军伍,王继勇只是大喊了一句:“图海已经在京城授首,大明军伍马上要收复辽东,速速开门投降,免得枉杀无辜!”

    这山海关的守将可是不知道具体情况,一看明朝的军伍杀了过来,自然觉得张勇喊得是实情,赶紧打开城门,这年头跟什么过不去也别跟自己的命过不去,这天下到底是明朝还是清朝的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哪个朝代还不需要守城的士卒呢。

    张勇眼看他们打开了城门也没有过多的为难他们,毕竟以后还要攻城略地,若是这一次杀了投降的士卒,以后可就没人敢投降了。

    “你们做的十分好,等我收复了辽东,一定向皇上给你们请功,到时候愿意守城的继续守城,不愿守城的也可以回家种田!”

    (本章完)

第915章 上下同心() 
?    康熙看着奏折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下面有的臣子突然发现自从这个明朝复兴以来,自家皇上的脸色越发地难看了,以前吴三桂造反作乱的时候,虽然也有很多坏消息,但是总的来说皇上满脸都是信心,自从明朝出现之后,皇上的信心一次不如一次足了。

    其实经历磨难对于人的成长来说绝对是个考验,如果人能通过了这次考验,对于自身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就像是史书之上,康熙灭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这都是一个个的成长历程,到了后期的时候他都不会再为这些事担忧,这就是一种成长的过程。他有了运筹帷幄的气度,也就有了盛世明君的模样。

    人从来都没有生来就会的,都是不断地学习和磨砺才能慢慢懂一些东西,这些特质在皇帝的身上被无限放大,有的人天生聪慧,就是天生就是干这一行的,都不用完成这个系统的教育就能脱颖而出,大多都成了史书上的明君。有的人愚钝,根本弄不懂里面的门道,有缺少自制力,因为做了皇上就肆无忌惮,也就成了亡国之君。

    康熙刚刚平定了鳌拜,三藩刚刚起事的时候他一直是满怀信心,因为知道这一步是成为明君必须要经历的挑战,但是经过了这么多事情,乱子不仅没有平定,反而愈演愈烈,甚至被人家逼出了关外,千古名君没做成,反倒是要成了亡国之主,况且他年纪并不大,这些事都得一个人强撑着,个人的气场也就渐渐地发生了变化。

    康熙把奏折往桌案上一拍,冷笑一声:“图海说了,有一支骑兵奔着咱们盛京来了,人数不多,他打赢了这一仗就赶过来。”

    自从满清退出关外之后,这朝堂上的争斗已经少多了,所以听到这句话朝堂并没有出现以往那种疯狂的弹劾情况。

    明珠缓缓走了出来:“皇上,今时不比往昔,以前的时候咱们京师自然不可能有人围攻,但是现在咱们处于劣势,这种情况也是免除不了的,况且臣认为但凡是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图海也不可能让人打过来。咱们要杀回关外去,得付出和当初的祖宗一样的努力,甚至要比他们还努力。臣希望陛下能够做好这个准备。”

    而这个时候索额图也站了出来:“臣附议,如今咱们不是天下之主了,要想打回这江山来,想要不流血是不可能的,希望陛下能够正确看待这件事,不要误了图海将军在前线的大事。”

    索额图和明珠好歹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臣子,除去了那些党争之事,基本的素质还算是不错的,他们心里清楚,党争是太平的时候做的事情,如今天下都要丢了再争来争去辽东要是保不住了,他们可是连安身之所都没了,在这个紧要的关头,两人总算是达成了统一战线。

    康熙眯着眼看着下面的两个他曾经最为倚重的臣子,仿佛是看到了什么新鲜事一般,可是看着两个人坚毅的目光就算是碰上了他的目光也没有退缩的样子,又觉得有股热血再涌动。

    “两位大人说得对,如今这种情况图海肯定不可能故意把人马放过来,既然朕是这天下之主,就得拿出点天下之主的样子来,怕疼碰流血可不是天下之主该有的样子。”

    说着又促狭地看了他们两个一眼:“朕倒是希望你们两个能够一直这个样子,何愁大清不兴?”

    索额图哈哈笑了一声:“臣倒是怀念和纳兰大人争斗的日子,臣希望还有和纳兰大人争斗的那一天!”

    “臣也这么觉得。”

    康熙看着下面站着的两个臣子,觉得天下事无比美好,就像是前方有什么困难都不能击倒他,有一日他终能恢复河山。

    这一日争斗了这么多年的纳兰明珠和索额图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