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血裔-第5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出城市里,奴才愧不敢当。”

    “唉,如今河南局势糜乱,正是要借助大将军神威,别说是出城十里,就是本王亲自牵马执蹬也是应该的。”

    “王爷这么说真是折了奴才的寿,奴才刚刚赶到河南,对河南的局势两眼一抹黑,王爷只管下令,让奴才打谁奴才回去点齐兵马便去打谁。”

    喇布心中倒是有些吃惊,他可没有想到图海这么好说话,但是朝廷里混的人,说的话最多也就能信三分,图海究竟是否可信还有待考究,不过这面子上的功夫一定要做活了。

    “大将军客气了,我这就把河南的局势与大将军细细道来,大将军自己做判断就是。不过这里可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还是先入城再说。”

    回到了城中,喇布细细将河南的局势介绍了一番,图海轻轻皱了皱眉头:“这汝州的官员可是有些奇怪啊。”

    喇布愣了一下:“如何奇怪?”

    “河南府和开封府都反了,他们偏偏凑出了所有的粮草,按照咱们之前的判断,河南府和开封府可不是像凑不出来粮食的人啊。”

    喇布一听便气得脸色铁青:“不说本王还不生气,这两府的官员简直是不忠不义之徒,遇到了事情第一个跳出来便反了,枉费了我在南阳府布下的大好局势,若不是他们之前已经死了,我非得把他们抽筋扒皮不可。”

    图海刚刚到达河南,许多事情也没有机会仔细推敲,听喇布这么说也就不再追究这件事,立刻转移了一下话题:“接下来咱们该如何处理河南的局势?”

    喇布伸手一指摆在桌案上的地形图:“如今明朝的反贼在汝宁府和南阳府都有布军,我的意思是大将军你去汝宁府平乱,而我带领大军在南阳府平乱,我已经派人去打探了,很快就有人把汝宁府的消息传过来。”

    图海点点头:“一切谨遵王爷安排。”他确实没有说谎,刚刚进了河南两眼一抹黑,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个时候听从喇布是最好的安排,除非喇布也投靠了大明,否则他只会给自己脏活累活而不会把自己推到坑里去,只要自己能够慢慢了解河南的局势,自然能够做出最好的选择。

    孟轲在汝宁府正在练兵,还没有想到他将要面对的是图海的十万大军,而这个时候程孝廉那边却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等待图海的十万大军,他们都没有想到喇布这个时候依然想要独吞一份功劳,所以冒险地把图海推向了汝宁府。

    他的设想也很好,打赢了固然皆大欢喜,若是打不赢,那就先退一步,再把图海调过来不迟,总之河南不能再乱了,所以必须让图海把汝宁府平定了再说。

    五日之后王继勇带着一万骑兵赶到了河南府,在程孝廉的指示下只是把人马藏在了山中,陕西要防备蒙古从宁夏入侵还要防备满清从潼关入侵,王继勇带来了一万人也是极限了,这可是这些日子苦心训练的骑兵,经过了数次的战斗,比当初王~辅臣手下的骑兵也差不到哪儿去。

    自从毛家在草原立足之后,大明的马匹供应明显充足多了,而且都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马种,也就是说大明的骑兵在硬件上面已经不输给任何一家的骑兵了,所缺的就是软实力而已。

    就在程孝廉紧张筹备战事的时候,吴三桂那边也没有闲着,他的人马趁着满清后援断了一半的情况下,用起了以命搏命的战术,把定远平寇大将军岳乐和康亲王杰书打得焦头烂额的,要不是满清底子雄厚,只怕这个时候已经溃不成军了。

    面对大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一千的做法,岳乐和杰书只能高挂免战牌,守城不出,保存实力以图后变。

    胡国柱这两日算得上春风得意,迈着步子就走进了夏国相的大营之中:“我说大帅,咱们可从来没打过这么痛快的大仗了。”

    夏国相无奈地笑了一声:“你光顾着痛快了,咱们的家底都快被耗光了,况且要不是大明在那边牵制住了河南的兵力,还指不定谁输谁赢呢。”

    “说起来明朝的那帮小子还是有点玩意的,竟然真的把人给牵制住了,我还以为他们只会玩阴的呢,不过他们抢了咱们的地盘这笔账我可是记着呢,早晚要找他们讨回来。”

    夏国相摆摆手:“这个时候万万不可提起这种事情来,他们抢了给他们便是,只要把满清赶出关外,我就不相信天底下的汉人谁能战得过咱们。”

    “说的没错,对了,今日我找你来有事相商。延平王政经派了人来找咱们商量反清复明的大事呢。”

    “哼,当初咱们形势不利的时候,他们乱打一气不肯听咱们招呼,如今看到咱们占到优势了又想来分一杯羹,既然他想要反清复明,让他去找大明便是了,大明朝廷不是就在川蜀么,告诉他让他自己去联络。”

    “这,他们虽然不济,但是总归是有点用处的吧。”

    “贤弟你糊涂啊,咱们父王已经称帝,他们要反清复明,都是一笔糊涂仗,咱们要是跟他们搅在一起,手底下那帮文人非得被他们策反了不成。”

    (本章完)

第755章 麻翻() 
郑经的形象在后世很多人眼里就是影视剧康熙王朝里那个不学无术的胖子,自不量力要挑拨天朝威信,最后被逼着拿刀抹了脖子。

    但是实际上这个人很有才干,在台湾发展垦殖,兴修水利,开办教育,治乡抚藩。清朝统治者在史书上也不得不记下:兹地自郑氏窃踞,民间积储有年矣了。

    在史书上,郑经在三藩之乱时留下长子郑克臧监国镇守台湾,亲自带领大军出兵,占领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四座首府,后来耿精忠投降清朝,郑经独木难支,撤兵回台,自此意志消沉,沉迷酒色,两年之后遗憾病逝。

    只是现在可不同那时了,如今耿尚两家把地盘都换给了吴三桂作为西进的资本,耿尚联军虽然烟消云灭了,但是这约定还作数呢,也就是郑经现在占领的四个州府都是吴三桂的地盘。

    不过对于吴三桂来说,台湾郑氏就是疥藓之疾,根本不值一提,只要能够打败满清,随便一挥手,就能把他们赶下海去。

    郑经也没心思和吴三桂合作,他老子可是被大明隆武帝亲自赐姓朱,世称国姓爷,虽然因为家里的私事连他老子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但是要是让他跟吴三桂这个卖国贼合作那不是误了国姓爷的威名,现在不过是恢复汉人江山,等以后再满满与吴三桂算账罢了。

    吴三桂卖国的名声自从他斩杀了永历皇帝就已经传遍天下了,郑经不屑于与他合作又没有办法,只能勉强维系,如今想要在沿海造出点声势,吴三桂对他一点都不搭理,派了好几次使者都没有消息,这一次更是告诉他让他去川蜀找大明朝商量大事,真是活生生气死人。

    不过吴三桂这一举动倒是提醒了郑经,他的消息也算是灵通,听闻大明已经占领了半壁江山,既然自己郑家是国姓爷一脉,自然要跟着大明干了,当即从台湾招来了镇守的军师陈永华,让他走一趟成都府。

    不过有了吴三桂的前车之鉴,他也谨小慎微了,告诉了陈永华:“不着急亮出身份,走便了成都府,若是大明可期,咱们就卯足了劲给他们卖命,若是不可期,那就象征性地办点事,保存实力等待大明别的朱氏子孙站出来吧。”

    陈永华就是后世武侠小说之中那位天地会总舵主,不过他可不是艺术形象里面表现的武功盖世,而是郑成功派给郑经的老师,被郑成功赞为当世之卧龙。后来因为支持长子郑克臧与冯锡范和刘国轩这些支持郑克塽的老臣不和,淡出台湾权力中心,忧悒成疾,抑郁而终。

    当然现在形势一片大好,郑克臧已经作为世子监国台湾,陈永华也算是春风得意,作为世子的岳父泰山威势正隆,接到了郑经的旨意不敢怠慢,带齐了人马扮作商队往川蜀而去。

    郑经既然派出了自己的老师,显然是对大明的看重也是一种考验,心中虽然七上八下,还是希望饱经磨难的汉人能有机会恢复自己的河山。

    而这个时候喇布也带着人马赶到了汝州城下,他的兵马整合之后也有近三万人,这三万人进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职责可不是守土而是剿贼,万一那些人越过他直接奔着京师去了他找谁哭去。

    所以喇布将大营屯在城外,并让人通知了城中的郑泽和李友通,让他们随时策应。

    对于喇布孤身前来,程孝廉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图海的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