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万毅的身影消失在视界之外时,时间仿佛都停止下来。
在火车站不远的阵地上,李鸿德专注地观察着视线以内的全部范围,戚万红和相小墩和都把眼睛贴在各自的二十响的准星上。
县城外的铁路线上枪炮大作,而城里一如既往地平静,空气里飘浮着一股股硝烟气味。
原山方雄见山口带人出去,自己只好带人在这里面不安地待着,稍一细听,几乎全是自己军队的歪把子机枪和小钢炮的炮声,于是大着胆子道:“几个土匪的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的快坐上火车前去观战,顺便兜兜风。”
“好,好好!这真是大将的风范,我的也不例外地参加。”猿桥新一赶紧拍马屁地道。
“好!我就同猿桥君一人上一节车厢,出去观战。你们这些人就在此坐镇指挥。”原山方雄说完带到出了大厅,并快速地上了不远的火车。
火车出了车站不到五里就停了下来,这是为什么?是没有了铁轨了呗!铁轨哪去了?被万毅手下的东北军和洪涛手下的八路军游击队、民众给破坏了呗!
只见下了轨的火车向一边歪了下去,要不是被路边的几块巨石撑着,就会来一个四腿朝天。
这时候万毅移动至原山方雄的车箱边,轻轻地打开车门。这节车箱居然没有锁。
万毅向空中竖起大拇指,这表示他已经有了决定,然后他招呼继柳和允夺向自己接近。看到二人在车门一侧就位,万毅用力地摔上车门,然后缩在车身后面。
这声音在深夜里听上去就像一颗手**爆炸那么响亮。
火车里的鬼叫声音停顿了一下,有人起身向门口走来。
继柳收起手枪,从后腰拔出匕首。这是一把双刃刀,由德国不锈钢制造,表面经黑色特别处理,不会发光。
一个卫兵出现在门口,他看上去很警觉,先是站在门旁边观察着外边的情况。宋继柳习惯性地舔了舔上嘴唇,屏住呼吸在黑暗里注视着近在咫尺的敌人。
等这个卫兵离开门口的光线转入黑暗中时,宋继柳像幽灵一样扑了上去,一只手捂住他的嘴,同时把双刃刀插入他的喉咙。继柳用手臂紧紧地箍住尸体慢慢放倒,不让尸体发出响声来。
看到宋继柳的手势,万毅立刻从门口冲了进去。
车箱里其余三个卫兵都围坐在地上,****枪就放在他们的手边或者抱在怀里。面对着车箱门的家伙看到万毅,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就在他张开嘴要喊叫的时候,万毅一枪这个家的半边头打掉。
继柳紧跟着万毅蹿入车箱里。连续两枪打在另一个卫兵的脑袋上,第三个卫兵刚刚抓起他的步枪,万毅已把枪口对准了他,一枪打在他的眉心上。
这时刘家语因对万毅亲自出马不放心,也不例外地同牟锋跑了上来,刘家语没有停步就蹿到车箱外当起了警卫员。
此时,小鬼子也不例外地组织人马向这里冲来救人,刘家语、牟锋和李鸿德、伍志刚等人向冲来的小鬼子开火。
听到外面的动静,原山方雄正从地上爬起来,受伤的身躯很是吃力。摔伤的熊猫眼朦胧中看到万毅,这名心狠手辣的空军少将也惊得呆住了。万毅手疾眼快,举起二十响向他左小腿开了两枪。山方雄正颓然栽倒。
万毅赶紧把他拖出车箱,叫人包扎,抬走。
这时刘家语和李鸿德在继柳打倒几个鬼子的情况下,把猿桥新一也不例外从第二个车箱拖出来。
当蒋介石听说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二师万毅团捉了一个鬼子空军少将,在办公室一摸自己的光头,高兴地大叫:“娘希匹,这个东北军还真有几下子!叫他们立即把小鬼子的空军少将送来,另给他们记三等功!”
skbshge
第125章 抗日县长()
第125章 抗日县长
月亮透过淡淡的云层,高挂上东边的柳梢,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大地,驱散着人们战斗的疲劳。夜露悄悄地滋润着大自刍然的一切,也滋润着人们喜悦的心头。
从四周聚过来的乡亲,聚集在赣榆韦家岭的县常备总队驻地的一所大房子里外。他们有的坐在长凳上,有的蹲在庙槛、台阶上,谈论着战斗的经过,畅叙着胜利的欢乐。
老百姓在谈论什么?原来在谈论着一场战斗的喜事。
上天,日寇骑兵队由县城沿海岚公路北犯,在八条路村遭到国民党赣榆县长朱爱周部队伏击。是役县队毙敌数名,缴获战马四匹继而在县北大伞庄将敌包围,生擒伪盐警四十余人,日军指挥宫大宫留夫被活捉,敌人被消灭。
这是东北军一一二师战地工作团主任刘家语等人,前来协助的结果。于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张伯扬带着群众抬来开水,送来热饭、菜汤,招呼大家快吃。
刘家语和赣榆的地方领导朱爱周县长,看望过阻击回来的刘寄萍、张树仁、范树平等同志,仍回到县政府。张伯扬瑞来饭菜,朱爱周早就饿得肚子咕咕乱叫,接过来跨坐在堂屋门前的一座土炮身上,大口吃了起来。
乡亲们都挪动脚,靠向朱爱周紧紧靠近。只见朱明远正三扒两咽地填饱肚子,抹着嘴巴向朱爱周走来。他今天在封锁线上夺到一支****,喜悦的小鹿在心头乱蹦乱撞,直到此刻还咧着嘴巴,眯着眼睛,望着自己当县长的叔叔傻傻地直笑!
朱爱周,滨海地区赣榆县罗阳乡大朱庄人,名秉莲,字爱周,出身子封建地主家庭。他一九二六年毕业于北京高等警官学校,当过灌云、盐城两县公安局长,在铜山和安徽省萧县任过县府秘书多年。一九三六年任江苏省第三水警区区长,驻南通,负责长江下游及苏北各县沿海海面防务。
朱爱周特有民族气节,政治上比较开明,在赣榆上层社会具有一定影响。他任赣榆县长后,能团结各方面人士,共同抗日。他的政府和军队里,有热心抗战的进步人士,有顽固**的落后势力,甚至有招安的土匪,释放的囚犯,朱爱周都兼收并蓄起来,为抗战出力。
因此,当地的进步力量要把他拉向民主、抗战的道路,和共产党一道完成抗战大业。可是,顽固势力则时时刻刻想把他拖到**反人民的立场上去。朱爱周表面上对进步与顽固两方都敷衍拉拢,而双方亦都能听从他的指挥,不致将矛盾激化。
朱爱周拥护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坚持国共合作,一致对敌,这是他的主流。
早在一九三八年春,中**员刘寄萍拿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秘书陈鉴波的私人介绍信来到赣榆,朱爱周即委任刘寄萍为县政务委员、县军警政训处主任,同时委任共产党员陶君彦、李克济、辛明、吴明如、张廷垣、姚健民、于国范等人为政训员,等于把武装部队的政治训练工作交给共产党人。另外,他还委任中国共产党员张树仁为区长。
朱爱国认为自己的军队素质太差,不能打硬仗,便以共产党人为主成立了政治工作大队,来做他部队的政治工作,以提高其素质。政工大队由朱明远任大队长,李克济任指导员,中共鲁东南特委先后派来多名党员到朱爱周的军队里做政治工作。朱爱周曾对人这样说,我的军队没有共产党人帮助训练是不行的。
正是由于朱爱周能同共产党团结抗战,接受共产党抗日民族党人,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支持。特别是经过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二师战地工作团刘家语主任的帮助,才形成赣榆县抗战初期各阶层团结抗战的大好局面。
当然,朱爱周的抗日也有他的局限性,如县城沦陷时,刘家语和刘寄萍等人建议他把政府和军队拉到西北山区,背靠山东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朱爱周不同意这个主张,他想把军队拉西向南方,向韩德勤靠拢,只因东陇海铁路日寇封锁甚严密,未能通过,才不得已撤往西北山区。
朱爱周利用县长身份和在地方上的威望,把全县各阶层各方面人士,集合到抗日的旗帜下,一致对外,起到中共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桥梁作用。他到赣榆任县长之始,就恢复县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自己任主任,成员有热心抗战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张树仁、范树平、张伯扬,也有顽固派代表人物董毓珮、徐达人、蒋亦良、宋少峰等人。
在这大是大非之际,这些人虽然意见不合,各有各的打算,但基本上都能服从朱爱周的领导,为抗日做些工作。朱爱周在动委会上提出的“开狱放囚”的主张,他认为在押囚犯有可能为抗战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