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里条顿军得到了艾森豪威尔所部白鹰军的支持,勉强站住了脚。本来隆美尔希望艾森豪威尔支持他反攻华兰军,摧毁对方的进攻主力,不过了解清苦之后他才知道,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因为华兰潜艇的破交战封锁,白鹰军来自大陆的补给也基本断绝,现在埃森豪尔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别说反攻华兰军,能守住杰勒法已经是邀天之幸了。更让隆美尔心焦的是,艾森豪威尔给了他另外一个坏消息,来自南非地区的华兰军已经在八个月前开始北上反攻。他们依托海上补给沿着海岸线反攻,已经快打到达喀尔了,白鹰军如今仅存的二十一万部队中,有十万都摆在了那个方向进行防守。
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白鹰国投降()
南大陆的战局糜烂如此,失败只是迟早的事情,而新大陆方向却已经到了最后时刻。孙立人和粟继业的用兵如神,让麦克阿瑟和巴顿等人知道了什么叫人外有人,白鹰军的有生力量大批被歼灭,而被孙立人放在后面进行清缴工作的数十万倭军则有效安定了地方。
对于白鹰国这个移民国家来说,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度本就不高,政府号召的反抗活动多是阳奉阴违,偶尔有些反抗的人,也被倭兵镇压了下去。他们的镇压手段非常简单,你当顺民可以照常工作生活,一旦有人反抗整个镇子就被彻底屠杀。
在倭兵毫无怜悯的屠杀之下,白鹰国的城镇中居民都自发建立了护卫队,当然这些人不是用来反抗的,而是将那些企图反抗的人揪出来交给倭兵处理。对于这些主动上交反抗者的村镇倭兵也不伤害,甚至还给予部分奖励。再这样的示范效果下,占领区的民情被迅速平定下来。
在节节败退之中,白鹰军已经快要绝望了,战略要地的相继失守,各个工业中心的丧失,让白鹰军越打越弱。本来白鹰军研制了巴顿式重型坦克、巴祖卡火箭筒和t34“希神”多管火箭炮等新式武器,希望能够借以对抗华兰军的装甲部队,但华兰军没打算跟他们打纯粹的地面战。
已经完全掌握制空权的华兰军除了使用强4式攻击机以外,成建制的坦克杀手,武装直升机部队也大显身手,给了白鹰军以极为沉重的打击。
在拥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华兰军的直升机横行无忌,打得白鹰军坦克部队都不敢白天出动。因为在白天直升机会以团为单位成群出动,一旦发现白鹰军坦克群就蜂拥而上展开围攻。通常四十八架武直-2型直升机组成的陆航团,可以在半小时内消灭一个装甲师的全部重装备。
面对这样无法抵御的敌人,白鹰军除了后撤,以空间换时间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当1944年新年到来的时候,白鹰国已经只剩下了纽约、华盛顿、费城等几个据点还苟延残喘,而原来越凶的海上封锁,让政府机关连逃出去流亡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这样的打击下,已经感到绝望的罗斯福听从了华兰国外交特使的劝告,宣布白鹰国全部投降。白鹰国投降,其在战争中始终没有多大作为的风暴洋舰队也降旗投降了。失去了白鹰国的支持,流亡加拿大的撒尔帝国政府也只好选择了投降,残存的撒尔舰队卸掉武装进入纽约港等待处置,轴心国的形式已经不可逆转。
华兰国海军齐集风暴洋,拥有三十七艘航空母舰的超大型舰队没有进攻摩洛哥,反而是先发动了对撒尔三岛的进攻。这片原本是撒尔帝国本土,因为白鹰国与条顿国妥协而被让给条顿国的群岛,如今的防御力量早已变得非常薄弱。
因为条顿军不得不将大量空军抽调到东线与华兰军作战,西部风暴洋海岸线的空中防御只能暂时放弃,而华兰海军就是抓住这个机会,实施了登陆作战。在数千架舰载机夺取制空权以后,以战列舰的舰炮掩护实施登陆作战,守卫这里的条顿军根本毫无反抗能力。
因为大量抽调精锐部队在西线开战,条顿军在撒尔三岛仅有三万多驻军,这片数十万平凡公里的土地上,三万多驻军撒下去涟漪都激不起来,结果造成当华兰军开始登陆的时候,发现防守海岸的仅有条顿国防军第三梯队的一个突击营。
条顿军分为四个梯队,其中第一梯队规模最大,每个师拥有18000人的编制,装备也最好,条顿军最精锐的坦克师都在这些部队中。第二梯队的每个师编制只有15000人左右,他们多来自预备役部队,但也拥有不错的装备。第三梯队则是年龄偏大的预备役士兵组成,他们缺乏重型武器和火炮,仅作为防御支撑而已。至于第四梯队,大多是从现役部队加强营中招募,多是临时组建的二级防御部队,所以在常设部队中第三梯队已经是最弱的了。
这样的一个突击营,缺乏反坦克武器、防空武器和大口径火炮,如何能够对抗武器先进人数众多的华兰军登陆部队。当华兰军依靠运输舰将大量兵力送上滩头,快鹿3型两栖装甲车蜂拥而至,他们连抵抗的能力也没有。华兰军很快完全掌控的三岛,并开始在这里大量囤积物资准备进攻西大陆。
都快被人家打到门口了,希斯勒自然不能不管,可是如今条顿军却已经无能为力了。疯狂的希斯勒最终决定,出动全部海军与敌方决战,所有潜艇发起破交战,打断对方的海上补给线。
希斯勒的反攻注定是最后的疯狂,华兰军强大的海军舰队与条顿海军在日德兰群岛附近再次相遇,这个命运之地曾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海战的爆发地,如今也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海战。
结果没有任何悬念,仅有三艘航空母舰的条顿军舰队尽管受到了岸基空军的帮助,却难以对抗庞大的华兰舰队,尤其是最新加入现役的,排水量超过八万吨的北疆级航空母舰,因为使用了比几内亚级更好的蒸汽弹射器,让改装后的海歼5式战斗机登上了航母。
世界上第一种舰载喷气式战斗机成为了战场的新主角,而拥有四台弹射器的航空母舰,让飞机的出动效率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很快华兰海军的舰载机就完全压制了条顿飞机,在撒尔三岛起飞的路基飞机协助下,条顿海军和空军的飞机被全歼,整支舰队都被击沉了。
失去了大舰队以后,条顿军基本失去了对自己沿海区域的控制权,而那些技术落后华兰军两代的潜艇,根本无法对抗华兰海军以水上巡逻机、驱逐舰和潜艇组成的立体反潜网。尤其是驱逐舰的拖曳式阵列声呐投入使用以后,条顿海军的悲剧就已经注定了。
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大战终结()
丧失了海军和白鹰国这个有力的盟友,条顿国就已经失去了获胜的可能,如今他们除了决死一战就只能投降了。希斯勒是个疯狂的人,也是个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认输的人,尽管从各条战线上都传来了失败的消息,他却没有任何投降的想法。
华兰军很快在撒尔三岛集结起大军,在加莱地区展开了登陆作战,伞兵两个军的兵力,在敌军阵地后方实施空降,与其同时在空军和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从大型滚装船上起飞的直升机部队携带两个师实施机降作战。
新的作战模式让条顿军无所适从,直接降落在海岸防线侧后的机降部队配合着伞兵,将条顿军的后方绞成了一团乱麻。通讯被切断、补给被切断、没有了援军和指挥部的命令,前线条顿军只能凭借工事死守海岸,然而北华级战列舰那420毫米口径的主炮开始对岸炮击,注定了条顿军钢筋混凝土工事只不过是浮云而已。
在摧毁了希斯勒多年构筑的风暴洋防线之后,华兰军集结上百万部队突入高卢国境内,向着整个西大陆的四面八方突进。条顿军已经失去了所有希望,常年的战争消耗了太多的精锐士兵,如今西线用于抵抗的部队虽然尚有六十多万,但大多数都是刚刚紧急入伍的新兵,他们之中甚至有不少是希斯勒青年团的团员,普遍只有十六七岁而已。
华兰国的人口和经济优势暴露无遗,已经拥有近十五亿人口的华兰国,在能够保证国内生产满负荷开动的情况下,还能轻松抽调数千万士兵用于作战,而这一切却不会影响国家的任何运作。仗打到这个时候,条顿国的农业已经几乎被摧毁,士兵们也只能啃着黑面包作战,华兰国却仍然是物资丰富,粮食充足,百姓们没有冻饿之苦。除了因为打仗让工作时间延长以外,他们的生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条顿国的全境已经处于华兰空军频繁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