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周伍豪将自己这么长时间所想的办法一口气说了出来,在场的将领们纷纷点头。虽然周伍豪并非军人出身,但这一招的确非常厉害,能够直接打在敌人的要害处。
听到这个计划,蒋瑞元也颇为心动,尽管计划中尚有些漏洞,但弥补却非常容易。如果按照周伍豪的说法,革命军应该能够以较小的损失击败陈炯明,毕竟在仅剩下粤州一城之地后,粤军也就无心守城了。
反复思量之后,蒋瑞元摇了摇头:“不行,进攻既然已经开始,断无半途而废的可能。我相信忠勇的革命军人,会以他们的血肉打开胜利的大门。”在最后一刻,蒋瑞元的自尊心和野心战胜了求胜的欲望,不管需要付出多大代价,他都要保证自己的绝对权威。
总指挥的权威无法撼动,周伍豪除了脸色数变之外,也毫无办法,血腥的近身巷战依然在进行。城内的粤军同样叫苦不迭,按照陈炯明的想法,利用地利和老兵的优势,让革命军吃点苦头不敢轻易进城就好。对方知难而退也不会干预向人口众多的粤州城内开炮,这样双方的僵持对粤军有利。
没想到蒋瑞元这个死脑筋,竟然要凭借兵力优势死磕到底,现在革命军阵亡人数高达七千以上,粤军却也付出超过两千人的代价。照这么打下去,就算革命军被击退,粤军也基本上打残了。一个军阀安身立命的本钱就是军队,手中有兵有粮,心中自然不慌。就算你才高八斗德高望重,手里没有兵权,没人会拿你当一回事。
只有军阀才能深切的感受到兵力的重要性,陈炯明此刻就在为此而着急,粤军兵力已经不足一万,照这样打下去他会变成光杆司令的。陈炯明也想要率队突围,先退到惠州城去休整。可是粤军侦察兵四处查看后发现,在粤州城外的各个战略要点上,有大量的革命军驻守,其武器也非常厉害,至少侦察兵看到了数量不少的山炮,以及带有钢制护盾的红联制马克西姆重机枪。
如果粤军打算撤出粤州城,就要冒着被城外革命军夹击的危险,他们不但失去了城市的复杂地形掩护,还要面对更加强大的敌军和火力。因此陈炯明只好守在城内,继续和革命军玩这种血肉磨盘的游戏。
天黑之后,双方不得不停止了战斗,在各自的占领区内休息进食。这到不是他们不堪夜战,而是经过一天高强度的贴身肉搏,双方的士兵都已经精疲力竭,根本无力再战了。这精神必须高度集中,惨烈程度异乎寻常的战斗太过耗费精力,如果不休息一晚,恐怕双方士兵从精神到身体都会垮掉的。
第九百四十六章军阀授首()
对于这样的血战,蒋瑞元不为所动,实际上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这位总在人前吹嘘自己是日本士官学校高材生的蒋瑞元,其在军事上的造诣远差于政治方面。当初蒋瑞元前往倭国求学,实际上并未学到什么真本事,这却并不能全怪他。因为按照倭国的规定,前往倭国求学的华兰学生,需要先进行两年的语言学习,直到能够流利掌握倭语之后,才能真正入学。
在忍受了最初两年的语言学习之后,蒋瑞元好不容易进入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可惜他所选的专业却是炮兵。在那个年代,载重汽车尚未发明的时候,火炮的移动都仰赖与马匹,养马也就成了炮兵的必修课。
这些刚刚入学的华兰学员,是被倭国人看不起的,他们自然没有什么好的待遇。蒋瑞元等刚刚入学的学员们,都被分配去学习养马了。本来按照惯例,华兰学员要先学习一年养马的技巧,然后在进入正统的炮兵学习科目。
没想到一年的养马期尚未结束,民主革命就爆发了,这些官费留学的军校生失去了经济来源,只好灰溜溜的回到国内。蒋瑞元到倭国三年,却是学了两年倭语和一年养马,军事学习竟然一点都没有。
虽然没有学习过军事,蒋瑞元回国后却以倭国陆士优秀生自居,加上他本就是共兴会的老会员。结果蒋瑞元一下子就被孙文海所挑中,担任了他的军事顾问。面对不懂军事的孙文海,蒋瑞元毕竟受到过耳濡目染,就算不会也能胡诌一通,所以他很快得到了孙文海的信任。上次他一路护送孙文海到达永丰炮舰,因此而受到了其重用,这次进攻陈炯明,他这位昔日的军事顾问,也就堂而皇之的当上了总指挥。
孙文海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认为的国大党第一军事奇才蒋瑞元,居然会是个绣花枕头,而这次的大战也注定会让他痛彻心扉。在失去了退路以后,粤军的战斗力表现的越来越强悍,其不畏死的战斗精神,与革命军一般无二,而战术素养的差距,在巷战中也越来越明显。
粤州城的巷战整整持续了五天,近三万名革命军战士白骨于此,成为战场上的冤魂。如果不是发现城外的革命军因为兵力短缺而被逐步充入城内战场,陈炯明在部队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带着两千多残兵临阵脱逃,恐怕革命军的损失还要更重。
此战之后,退往惠州的陈炯明气得大骂蒋瑞元这个榆木脑袋,有这样打仗的吗?居然凭借兵力优势死磕,如果他手里有两万部队,定要让对方铩羽而归。可惜陈炯明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在对革命军重新整编之后,蒋瑞元带上两万部队继续进攻惠州城。
这一次战斗更加悬殊,陈炯明的两千残兵缺医少药,武器弹药同样所剩无几,他们根本无力防守惠州城。而惠州城面积太小,根本无法复制粤州城的巷战。这一次粤军拒城而守,蒋瑞元却再次来了个以力伤敌,硬生生用兵力打垮对方。或许这种一力降十会的战术,最能够让粤军无机可乘,尽管损失的确惨重,陈炯明却毫无翻盘的机会。
双方在城墙上展开了激战,因为双方的火炮数量都不多,难以对城墙造成毁灭性破坏,所以在这个时代拒城而守还是没有问题的。凭借这惠州城五米多高的厚实城墙,粤军可以居高临下的射杀革命军。
革命军也不甘示弱,在将数十挺重机枪集火掩护之下,士兵们利用临时绑扎的云梯登城作战。面对拥有坚城的粤军,革命军组成了敢死队,他们口叼钢刀,不顾一切的向着云梯上爬去,双方的战斗异常激烈。
每当一名革命军战士被流弹击毙掉落城下,都会有新的战士爬上云梯。没人有丝毫的犹豫,为了崇高的理想,他们不惜以自己生命作为代价。一边是为了理想而战,一边求生的本能,双方战斗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粤军只有两千多人,根本不足以防守所有的城墙,革命军战士很快占据了部分城墙,与粤军爆发了激烈的短兵相接。步枪、手枪、钢刀和刺刀,都成了双方搏杀的有利武器,城墙上尸体堆积血流成河,拼杀的双方士兵甚至会被尸体绊倒。到处都是血污,随处可见断臂残肢,硝烟混合着血腥味让人几乎无法呼吸,城墙上的战场化身为修罗地狱,收割着一个个士兵的生命。
这一次的进攻,已经无人再反对蒋瑞元的命令了。对于这个执拗而冷酷的指挥官,大家都失去了规劝的动力。何况按照现在的形势,强攻已经变成了唯一的选择。
在激战六个小时之后,惠州城被攻占,革命军付出了两千余人阵亡的代价,打垮了陈炯明最后的家底。八百多名粤军战死当场,四百多人被俘,其余的士兵和将领都趁乱逃出了惠州城,但这其中却并不包括陈炯明。就在城破之前,发疯似的陈炯明杀死了自己的家人,随后吞枪自尽了。
惠州城的胜利,让革命军彻底扫除了后路的敌人,稳固了粤东省的根据地,为第二次北伐奠定了基础。尽管蒋瑞元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军官们对他颇有微词。这样的胜利是依靠三万多革命军的生命换来的,这样的惨胜不要也罢。不少人甚至私下里表示,如果听取了周伍豪的建议,革命军在获胜的情况下,阵亡人数应该不会超过五千。
对于这些说法,蒋瑞元才不会理睬,只要能够取得胜利,他不在乎付出多少代价。他只知道这些军队并非他的嫡系,而他已经获得了足够的战功。
尽管革命军牺牲如此惨重,让孙文海痛心不已,但他们还是通令嘉奖了参展部队,并为蒋瑞元升了官。这一战彻底击败了陈炯明,却也彻底断送了短期内重新北伐的可能,革命军只好重新组建部队进行训练,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第九百四十七章古怪的水井()
对于自己所要扶植的势力,红联政府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