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为罗刹皇帝尼古拉二世的两个女儿,订婚是绝对不能马虎的,哪怕是嫁入赵守宏家当妾室,也必须如明媒正娶般隆重。何况赵守宏打算借助这个机会,提高自己的威望,让世界各国充分感觉到他的强势,这样可以避免许多麻烦。
第八百四十五章高手对决()
在如今的华兰国内,赵守宏对抗洋人的事迹早已广为流传,他的声望如日中天。只要由中川广播电台加以解释,相信没有人会认为他迎娶外国公主是通敌叛国的罪行。
毕竟赵守宏曾经数次打败罗刹帝国,还侵吞了其大片土地。这个时候罗刹皇帝将两个女儿给他做妾,大家只会认为这是如戏文里说的纳顺表,以女儿被质和亲,这是示弱的表示。
一个月之后,赵守宏在蜀都隆重的举行了订婚仪式。仪式上两位罗刹公主打扮得花枝招展,犹如婚礼上的服饰一般。订婚之后,两位女大公都会入住总领府,等待三年后再行完婚,实际上等于是已经嫁入总领府了。在乌拉尔地区,宋哲元也低调的与玛利亚女大公也举行了订婚仪式,只不过他们没有声张,除了一些好友之外,只有赵守宏和几位军方大员派人送上了一份贺礼。
早在订婚开始准备之时,来自特区的物资就源源不断地进入了罗刹帝国境内。刚刚被从后勤部抽调出来,升任罗刹军总指挥的布鲁希洛夫对此相当高兴,在整合了如今东部战线的所有罗刹军之后,他终于有了胜利的把握。
布罗西洛夫以进攻著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会防守。实际上作为世界大战中数得着的名将,布鲁西洛夫的防守别有心得。他很快在古比雪夫和喀山一线构筑防线,有利阻挡住了伏龙芝军队的进攻势头。
红罗军与罗刹军在阵线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昔日袍泽一旦站在不同的阵营中,立刻犹如杀父仇人一般。相同的进攻战术与战斗习惯,双方都很清楚对方下一步要做什么。原本战斗中应该出现诡诈险谋,因为双方指挥官的滴水不流,以及军官士兵们的互相熟悉而无法施为。这场战争变成了正面对抗的消耗战,比拼谁能比谁支撑更久的战斗。
“乌拉。”随着红罗军指挥员的呼喝声,那些衣着简陋武器陈旧的红罗军士兵越出战壕,向着罗刹军的方向发起了全面冲锋。被以布党乌托邦思想武装起来的士兵,成了完全藐视死亡的军队。他们的冲锋虽然损失惨重,却能够在武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取得战果。
此时的伏龙芝将军站立在堑壕中,冷静的看着正在发起集群冲锋的红罗军战士。看着大片大片的战士被射杀,幸存者却毫不犹豫的继续冲锋,五十米、二十米、十米,当红罗军的战士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冲到罗刹军阵地前十米的时候,对面也是高喊一声乌拉,全都冲出了战壕。
双方的战士绞击在一起,丝毫不留任何余地,他们心中所想的只是刺刀见红,是如何将自己的刺刀捅入敌人的身体。至于自己是否能够活下来,他们似乎并不在意。
伏龙芝冷静的看着这一切,直到后续兵力不足的红罗军冲锋队伍被消灭在阵地前,他才长出了一口气。这一次的进攻又失败了,但却绞杀了不少罗刹军的士兵,这就是一个不小的胜利。
原本伏龙芝在对付高尔察克的时候,往往以计谋取胜,红罗军的损失很少却能取得极大战果。但是高尔察克毕竟是个海军上将,他对陆战并不精通,当善战的布鲁西洛夫指挥战斗之后,一切情况都发生了逆转。
罗刹军开始有组织的在三个要点城市组织防御战线,抵挡住了红罗军的攻势。布鲁西洛夫选择的位置极好,这三个城市呈品字形分布,防御部队可以相互呼应,一旦进攻其中一城,另外两城都可以向红罗军后方迂回包抄。如果红罗军放弃三城,直接进攻后方的乌法,任意城市都能切断其退路和补给线,这让伏龙芝找不到丝毫空隙。
罗刹军训练有素武器精良,红罗军唯一的优势就是人数众多。面对这样的情况,即使以伏龙芝之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将队伍分为三个部分,同时进攻三个城市,与罗刹军打起了艰难的阵地战。
好在身为布宁的绝对心腹,伏龙芝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援助,大量刚刚应征入伍的新兵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他们都是被布党宣传而愿意豁出性命来拼的底层农民。
对他们来说罗刹政府的高压政策让他完全心向布党,尽管如今红色罗刹境内的瘟疫依然没有结束,生活水平甚至更低,但听信了宣传的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罗刹帝国的错误。
是尼古拉二世选择加入世界大战,让底层民众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他们的巧取豪夺与经济物资封锁,让红色罗刹得不到救治流感的特效药,所以为了保卫亲人保卫将来的好日子,也为了保卫伟大的乌托邦主义,他们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被乌托邦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是最强悍的军队,这一点在此时还没有多少人清楚,布鲁西洛夫也是如此。正因为对形势估计不足,罗刹军的防守显得相当吃力,他们不得不利用西部特区支援的火炮与机枪,利用弹药的极速倾泻来对抗敌军的无畏勇气。
一队队红罗军前赴后继,短短五天之内死于三座城市之外的红罗军人就超过了二十万,而拜坚固工事与充足弹药所赐,罗刹军的伤亡刚满三万。此时的红罗军和罗刹军就是在拼消耗,是在比拼谁的血先流干。
在这样激烈的战斗中双方的指挥员却始终保持着冷静,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他们手中始终掌握着充足的预备队,等到对方出现任何破绽。这两位目光敏锐的指挥者都很清楚,对面是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一旦出现任何破绽双方都是不死不休的。
这样的单纯消耗战双方都很无奈,但死伤更加严重的一方,持久力会更低。当攻防战进行了五天之后,红罗军终于出现了一丝疲态。布鲁西洛夫等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他立刻挥兵东进,直取伏尔加河畔的察里津。
第八百四十六章铁壁察里津()
即使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布鲁西洛夫始终保留着手中最强大的实力,三万人六个旅的哥萨克骑兵和两万人组成的罗刹坦克第一师。在红罗军显出疲态,新的兵员补充乏力时,他果断的将自己手中所有预备队全部派出,攻敌所必救。
察里津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这里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是红色罗刹国内著名的产粮区,素有“南部粮仓”之称。在大工业时代到来之后,这里重要的地理位置让四五条铁路线在此处汇聚,粮仓之上有多了一个交通枢纽的头衔。
在罗刹帝国的建设历史上,这里的地理优势绝无仅有,因此很快察里津就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城市。在如今红色罗刹的土地上,察里津的工业产值占到了全部工业的十分之一,铁路运输量则是三分之一,这是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可以说一旦察里津失守,伏尔加河以东的地区的红罗军队将被截断退路,红罗政权将不攻自破。
布鲁西洛夫眼光极准,他第一时间就看到了红罗军的这个死穴,却一直忍到这个时候才出手。罗刹军的出击正好赶在红罗军后力不济的时候,其前后攻防兵力脱节,根本无法抽调多少军队阻挡布罗西洛夫的进攻。
在突破一点之后,罗刹军已经无遮无拦的冲入了顿河平原,以极快的速度杀奔伏龙芝的后方基地察里津。
红色罗刹政权已经到了相当危机的时刻,在这个时候布宁果断的派出了斯特林,这个曾经在乌拉尔征粮时期获得优异成绩的领导者。斯特林是个铁腕人物,不管是对敌人还是对自己人从来都是下手狠辣,在政府中颇有凶名。
正是因为曾经的记录,布宁才会派遣斯特林前往察里津,因为他除了阻挡罗刹军的进攻,还有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运送粮食。长时间的战乱让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大城市严重缺粮,而身为粮仓兼交通枢纽的察里津,一年来输送的粮食却屈指可数。
在接到布宁的任命之后,斯大林立刻带上自己的副手伏罗希洛夫,坐上火车来到察里津。抵达这里之后斯特林才发现,形势非常的不乐观。因为处于后方,察里津的城防比较涣散,光是互不统属的司令部就有四五个,分属于运输、消防、后勤、卫戍等几个部门,兵员素质参差不起纪律松散,且多半都是没经过多少军事训练的后勤兵。
至于粮食问题则更加严重,当地心向罗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