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谢过司徒了。”李煜向其执师礼,口中的称呼也不自觉的发生了一些改变,毕竟在谈正事的时候,是不需要谈及私下关系的。
“殿下客气了。其实辽与我朝一直以来都是友好互通的。
主要就是因为在地域上我们并没有多少实际的冲突。我朝地处于江淮之间,辽国呢则是远属塞北,两国之间隔了中原地区。
同时中原地区呢,因为各种原因,王朝更迭比较频繁。所以为了彼此的利益,我朝与辽一直都是互通友好的关系。”周宗为李煜解释道,同时他也点出了两国可以一直友好下去的主要原因。
“嗯,那不知历史上辽可有遣使过来的先例呢?”李煜有些好奇的问道,毕竟两朝交好总归是要有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不然就凭隔着中原地区就友好,那不现实。
“这个自然是有的,例如在开元年间,辽国的契丹贵族就曾数度遣使至我朝,献马、羊等比较珍稀之物。当然了,仅是辽国一方前来,自是不行的。我朝也曾在保大元年942年,陛下即位之时,公乘镕由海上到契丹辽国,以续旧好。也是自那以后,两国使节便再没有断过了。”周宗一点一点的很耐心的为李煜解释道,谁让自家将女儿嫁给了这位殿下呢,他与眼前这位殿下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存在了。所以,教导好这位殿下正确看待与辽国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免得其以后继位后要是那天脑子发热,被人蛊惑,做出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来怎么办?
“嗯,”李煜应道,他的脸上带了一丝疑惑,可是最后并没有说出。就好像有什么那言之隐一般。
“怎么殿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周宗可是一直在盯着这位殿下的神情,就是怕他会有什么疑惑,等着为他解惑呢。
“本王在想,与辽国隔了中原地区的也不止我们一国,为何单单我国与其关系就更好呢?”李煜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因为曾经处于江淮的可不止唐一个国家。
“原来是这样啊,殿下不必疑惑,确实辽国可以交好的国家远不止我朝一个,但是我朝有着诸多能人啊,比如曾经的宋齐丘大人,他就曾利用杀辽使的办法,来离间了晋与辽国之间的关系。“周宗为李煜解惑道,随后他心里算是落下了一块巨石。因为从刚刚与李煜的交谈就能发现这位殿下还是比较有自己的想法的。
这对唐国而言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一位不会因为其他人的话而放弃思考的君主,再怎么样也不会被大臣们玩的团团转啊。
一个国家归根结底怕的就是只偏信一批人的君主,那样的国家不亡才怪,因为人都是有私心的,而这私心,在有些时候来说就是致命的缺陷。
“那请问司徒,此次接待辽使的规格该算作如何呢?”李煜再次问道,同时双手作揖冲着周宗拜了下去。
“殿下,请起。殿下此举可是折煞老夫了,如此大礼,老夫可是受不起啊。”周宗在惊得站起跑过去将站起行礼的李煜扶起之后赶忙推脱道。
“不,司徒大人当得此礼,要不是司徒大人教我,从嘉又岂能明白如此之多的事情。从嘉再次再谢司徒大人。”李煜说道,只不过这次就没有再拜了,而是坐着抱了抱拳,毕竟他的身份尊贵,不适合做出太多的感激之举。
这些动作做的少了,是恩,是谢。
多了,就是逾矩,是罪了。
“殿下仁孝,老夫真是自愧弗如。”周宗也是反拜道。
然后,顿了顿,在停了下来等了一下气氛缓和好之后,他开始再次扯回了正题,回答起了李煜刚刚的疑惑:“此次辽使的接待规格要高,但不宜太高,否则就有些轻了我朝的威名。”周宗说道。
“好,本王明白了。”李煜点点头应道,他算是明白了这又是一次比较坑爹的差事,干好了没奖励;干得不好,就会被那些御史抓住小辫子好好的奏上一番,想到这里李煜的心里就有些苦了。
“既然如此,那殿下就随臣一起去府里到处看看吧!臣早已为殿下准备好了食物。”周宗开始邀请李煜去府里走走,毕竟他还为李煜准备了一些别的东西。
“嗯,好。”李煜接受了周宗的邀请,因为他没法拒绝。
刚刚接受了人家的解惑,接下来,就拒绝,实在是太不近人情了些。
于是,李煜压下了自己心里的烦愁,开始跟着周宗在其府里走了起来。
“殿下,这里是平时府里侍卫家奴居住的地方。”不知道周宗从哪里得知李煜对属下特别的关心,居然将李煜带到了这里。
对此,李煜只是笑着回应,毕竟他对周宗家的家奴侍卫的居住环境都提不起兴趣啊,因为那又不是他东宫府的。
再好,也不会投到他麾下啊。于是乎,李煜在这种无语的态度下,硬生生的在周宗的带领下走遍了周司徒府家奴和侍卫们居住的房子,好好的观看了一番。
第51章 五十一:使自北来()
……
站在窗前,望着眼前海景的耶律风不禁回忆起了自己刚出现在船上时的景象。
那时的他就显示出了自己与海航的格格不入,上船之后就开始晕的不行,整个人就如同废了一般直吐;人几乎都要失去所有的意识,身上的衣物也变得比以往邋遢了许多。
要知道以往他可是很注重仪表的,也是在那时候,他才明白自己这是发生晕船反应了。
不过比较庆幸的事情是此次他这次出使南唐获得了整个辽国上上下下的重视和支持的,所以船上还是有一些懂得水性的汉人的。
然后在那些汉人神奇的帮助下,他的晕船反应很快就得到了缓解。
也不知自己当初为何会选择这么个差使,就凭自己辽国国主亲舅的身份,自己的生活怎么看也不会太差的。耶律风有些想不通自己当初为什么要脑子一热,一听到出使地是南唐就立马站出来了。
自离开了北地踏上这条船上起,耶律风就开始自己鄙视起了自己。
不过由于在海上的整日无聊,这个他到底为什么要来此遭罪的问题真的就被他想通了。
他想来是因为他自己潜意识里就不想错过这个所谓的士子的乐园,至于为什么他会这么想,自然就要归功于那些辽国的汉臣了,在那些汉臣的口中。在南唐这个国度里,读书人才是真正的主人,他们有地位,有话语权。
这在辽国是不能想象的,想通了这一点的耶律风就开始了登船后的日常发呆。
一个时辰就这么悄然逝去了……
涨潮了,突如其来的水波声传入了他耳中,已经快黄昏了吗?
说完,耶律风从船上走入了船舱里。然后他坐了下来,从腰间拔出宝剑来,自顾自的擦拭起来。
直到很晚,他才放下了剑,就那么静坐着。直到天快亮时,耶律风才转身去了属于他房间里休息了。
直到第二天,刺眼的阳光将他照醒。
他才起来,起来后他学着那些汉臣感慨了起来:“真是久违的温暖啊,该去船上慰问下将士了,看来这枯燥无味的生活也不是全无所获吗?”。
一边在船上走动,他又一边感慨道:“哎……什么时候才能下船去见到那读书人的天国啊,虽然现在的生活不错,但却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让人莫名的心烦啊。”
耶律风在船上晃悠了一圈后,自认为已经收揽了人心的他,便又继续倚着船栏发呆了。
“可惜了,真是可惜了,堂堂有着帝王之相的家伙居然就这么早死了。可惜了……”耶律风在呆了了一会之后,想起了什么一般。
拿出了自前日就从辽国传来的信纸又看了一遍后,一如昨天一般感慨道。
“呵,谁能想到呢,那么英明的一个家伙。”耶律风继续感慨道。
然后将那信纸丢了出去,信纸开始随着风往海里吹去。
“那些家伙,还真是不称职,这么重要的消息,现在才送到我这里,真是不将我当回事啊!”耶律风不满的语气再次响起,好似人在无聊的时候,就很唠叨一般。
而那被丢弃的信纸上写着的,则是:后周显德六年959、辽应历九年三月,周世宗以契丹未逐,决意北伐,以吴延祚、张美权留守东京今河南开封,下令诸将各领马步诸军及水师赴沧州今河北沧县东南,韩通为陆路都部署,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
四月,辽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境内,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西南守将先后降后周。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