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明皇族朱氏的龙脉之说,据《朱祖璋系年要目》介绍,朱元璋祖居江苏省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元朝元年,为了逃避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携带全家老小,逃到泗州、盱眙一带,居住在古泗州城北13里的孙家岗。《泗虹合志》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杨家墩家有个洼窝,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经常卧于其处。有一次,一个道士路过此处,见了这个地势说,“葬于此处,后代可出天子。”道士的徒弟追问原因,道士说:“你若是不信,就拿个枯树枝栽在这儿,十天之内就能起死复生”,朱初一偷偷试验了一下,果真如此。于是,朱初一把道士的话告诉了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十年后,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朱初一病死,如道士所言,葬于此。半年后,朱世珍妻陈氏即怀了朱元璋。
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位后,便追尊他的高祖为玄皇帝,曾祖为恒皇帝,祖父为裕皇帝,父亲为淳皇帝。朱元璋的强烈的光宗耀祖思想,促使他不惜代价筑祖陵,似乎非此不能达到巩固大明王朝的目的。于是,公元1386年,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标,带领文武群臣和工匠,到泗州城北杨家墩,开始修建祖陵。以后陆续增修,经过28年,耗费大量资金,到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才把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陵墓全部修建成功。至此杨家墩改称明祖陵。
李自成攻破此处后,为了破坏明朝的龙脉,将明祖陵破坏的一塌糊涂。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打击李自成起义军,崇祯皇帝竟然也派人挖了李自成的祖坟。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县人,从小苦大仇深,和一些穷苦百姓参加了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后来因为作战勇敢和有智慧,得到高迎祥的赏识,最后,接替高迎祥成为起义军首领,所到之处,百姓云集响应,一时间朱家天下摇摇欲坠,李氏“帝王之相”隐隐可见。当此之时,崇祯帝不知听了何人建议,希冀用伐掘李自成祖坟的办法断其“龙脉”,泄其“王气”,以使“贼势当自破矣”,从而挽大厦于将倒。看来,明朝廷以为只要掘了李自成的祖坟,破了李氏“风脉”,李自成兵败就无疑的了。
因事情重大,所以内监在米脂县传旨时倒也费了一番心机:为了不走『露』风声,内监特地扮成一个生意人,来到县衙之后跪在地上声称,自己在卖蒜时,忽有士兵将蒜抢走,所以前来请县老爷做主。随即,就见内监双膝挪动爬至边大绶身前,以手按着边大绶的脚悄声说道:“有诏旨。”边大绶大吃一惊,随即将内监唤至二堂。来到二堂,内监又让边大绶屏退左右,然后道明身份,取下帽子,从帽子裂缝内取出诏旨。边大绶拜读之后明白了一切。
两人重又来至大堂。边大绶故作恼怒,喝道:“卖蒜被抢,实乃小事,尔竟如此作态,难道想恫吓本官吗?”随即命衙役将内监逐出公堂。
为了准确地找到李家祖坟,边大绶首先找到了曾参与埋葬李自成家人的李自成的同乡李诚。开始,李诚不肯告知,后来,经过拷训,李诚给边大绶提供:“记得李闯祖父下葬掘土时,地下面有三个空『穴』,其中的一个空『穴』尚发现有一只黑碗,当时用土填了两个空『穴』,在其中一『穴』安葬,并用黑油点灯放在墓内棺前。因此,只要找到那个置有黑碗的坟墓,便是李闯的祖坟。”
第69章 中国盗墓史上的挖祖坟事件(3)()
得到李诚提供的线索后,边大绶立刻下令寻找,但是,一连掘了数座坟,都没有找到李诚所说的黑碗。当时,天『色』已晚,难以下山,他们就坐在李自成家的旧窑中烤火。翌日凌晨,他们又挖了数家坟冢。到了正午时分,果然在一墓中发现黑碗,照李诚所说,它必然是李自成祖父的坟墓了。挖出来的骷髅如黑墨,额骨上长出了六七寸长的白『毛』,状极恐怖。在李自成祖父坟的左侧下方还有一座坟墓,据李诚指认它是李自成父守忠之墓。墓的正顶长有一棵榆树,粗如臂膀,枝叶诡异,边大绶命人砍下榆树,不料树倒墓开。墓中竟蟠着一条白蛇,“长尺有二寸,头角崭然”,役卒上前捕捉,将蛇置于练总郝光正行装袋内。役卒把棺木打开后,只见所有的骨节都变成青铜『色』的绿『色』,额骨上也有六七寸长的白『毛』。其余七八座墓中骷髅上也都有白『毛』。边大绶为了断李自成的“龙脉”,还派人在旧址上边的大小垴(nǎo小山头)之间挖下宽二十米、深五米的大壕,他命人将骨骸“聚火烧化”,并把周围“大小树木一千三百余棵悉数斫伐”。
边大绶把挖李自成祖坟的全过程详细记录在了向陕西督军汪乔年呈报的《塘报》中,陕西督军汪乔年得知后,嘉奖边大绶:“据来报,知闯王墓已开,可以制贼死命。他日功成,定当首叙以酬。”
当李自成得知祖墓被汪乔年挖掘的消息后,切齿痛恨,发誓道:“必杀汪乔年。”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二月,李自成大军进『逼』襄城,汪乔年赶往襄城防守。当李军兵临城下时,官军三路军马主帅一一逃走。士兵溃不成军。汪乔年所率守城兵卒不足千人。二月二十七日城陷,双方于城内展开巷战,汪乔年亲上战场,“手刃三人”,自刎时被俘。汪乔年破口大骂,被割去舌头,处以“磔刑”(肢解躯体)身死。
边大绶在掘墓之后,解职归里。同时,贾焕逃离米脂,后来出家做了僧人。
南京定都短命亡
南京,战国时楚威王始置金陵邑、以为“王之地也”,简称“宁”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公元211年,吴大帝孙权在石头山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公元229年在此建都,名“建业”,都城周长约11公里,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晋灭吴后,于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为避司马邺之讳,改为“建康”。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建立东晋(公元317~公元420年),南京从此成为正统中华文化的中心。东晋以后,宋(公元420~公元479年)、齐(公元479~公元502年)、梁(公元502~公元557年)、陈(公元557~公元589年)相继在此建都,史称南朝。南朝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南朝与此前的吴、晋合称“六朝”。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东有“龙盘”紫金山,西有“虎踞”清凉山,北有玄武湖,南有雨花台,山水环抱,形势极为险要。
关于南京的风水,当年蜀国军师诸葛亮顺江而下时,看到金陵古城,不禁失声惊叫:“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东晋大臣王导也曾说:“建康,古之金陵。”然而,十分奇怪的是,这座王气旺盛的古城,定都于此的六个王朝,却都短命,东吴69年,东晋102年,南朝宋59年,齐23年,梁55年,陈32年。后来,明初定都于此,一世而终,仅仅50余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维持了9年;有人认为,楚王埋金以镇王气,风水没了;有人认为,是秦始皇斩断地脉,断了龙气。到底有没有这种事?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城还没有成为城的时候,南京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它先是吴王的属地,后来被越王占领。接着,楚王又赶走越王,驻军江边的狮子山。有一次,楚王巡视自己的疆土,登上狮子山,环望四周,看到此处风景雄丽,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可是突然,楚王的脸『色』由晴转阴。大臣们忙问原因,楚王烦躁地说:“这地方风景虽好,但王气太盛!”大臣们表示要想法子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让这里再出帝王,于是征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一巫师来应征,设计了一个方案,即在狮子山上埋一批黄金,用黄金镇压此地的王气,可保不再出帝王,此乃黄金“镇王气”。楚王同意后,大臣们马上『操』办在狮子山顶挖坑砌砖,埋下一批黄金。
按皇家习惯,一般地上的建筑物称为宫,地下的建筑物称为陵,埋金子的地方自然就叫“金陵”了。这个地方最早的名字就是叫“金陵邑”,“邑”是比“州”级别低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