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的退路,随后北上与燕军会和,共歼齐军,父王以为如何?”
赵雍邹眉,沉吟一会了说道;“你说的从战术上确实可行,但并非万无一失。大军出动,定然声势浩大,齐军的统帅田文若是机灵些的话,恐怕我们大军还没赶到他就已经率领齐军逃之夭夭了。而且齐国毕竟是大国,论国力雄厚远胜于我们诸国,就算他的主力大军在河北损失殆尽,也可以轻易的再次从内地招募起来一支大军。齐王和孟尝君这两人都是睚眦必报之人,我们若是背后捅冷刀子,他们必然嫉恨我赵国,从此再无和解的可能,齐国也会将我赵国视为生死对头,而和争霸的秦国何解。”
“所以对付齐国这样恢复能力很强的国家,必须下定决定,即便不能一战将其彻底打跨,至少也要让他元气大伤,再无还手之力。否则它必然掉转枪头,从此视我赵国为心腹大敌,将我们的主要精力都留在了河间。这对我们赵国争霸天下的目的相互背驰,南辕北辙。”
赵何面色露出不解神色,困惑道;“那父王您的意思是我们赵国袖手旁观以,保存实力为上,不插手齐燕之间的纠纷?这样燕国万一支撑不住了,那当如何?”
赵雍笑着摇头道;“当然不是,我说的是尽量避免和齐国兵戎相见,但却能够迫使齐国知难而退。”
肥义略微差异,道;“恕老臣愚钝,如不出兵,如何能让齐国知难而退。”
赵雍的嘴角处露出了笑容,“寡人决定在信宫大朝天下,邀请各国君王和太子共同赴宴,齐国则多加一个孟尝君。”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几乎所有人都忍不住面面相觑。
大朝天下,号令诸侯来贺。这是何等威风之事,仪仗似乎也只有未衰落之前的周天子可以做到。即便是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人,也只是号令些小国君侯前来会盟,地点也大多挑在国外。可信都是赵国陪都,就在赵国腹地,如今的齐、秦、楚、魏、韩、燕也是堂堂的万乘之国,动则带甲数十万,赵雍若是原来想来号令诸侯前来,恐怕会冷冷清清收场,成为天下人的笑话。
可今时不同往日,在吞下中山国后,赵国的南北两块一斤浑然融为一体,人口也增加了一小半,国势暴涨。更重要的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曾经强盛一时的中山国竟然被赵国攻灭,赵国之军力鼎盛,令天下人为之动容。单从军队的做作战强度来说,赵军的精锐无疑已经是被
大朝天下,令天下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不已,可是赵主父就如此轻易的做到了,这部不得说是个奇迹,
肥义此言一出,在场的十几人竟然有大半喝彩,皆附议赞同。唯有赵章邹眉说道;“相邦此举未免有些太过奸诈了,如此一来我们必然遭来燕国的嫉恨,还不如痛痛快快的打上一仗。如今我功灭中山的主力大军仍然集结待命,大可以直接向东横插,切断齐国大军的退路,随后北上与燕军会和,共歼齐军,父王以为如何?”
赵雍邹眉,沉吟一会了说道;“你说的从战术上确实可行,但并非万无一失。大军出动,定然声势浩大,齐军的统帅田文若是机灵些的话,恐怕我们大军还没赶到他就已经率领齐军逃之夭夭了。而且齐国毕竟是大国,论国力雄厚远胜于我们诸国,就算他的主力大军在河北损失殆尽,也可以轻易的再次从内地招募起来一支大军。齐王和孟尝君这两人都是睚眦必报之人,我们若是背后捅冷刀子,他们必然嫉恨我赵国,从此再无和解的可能,齐国也会将我赵国视为生死对头,而和争霸的秦国何解。”
“赵雍笑着摇头道;“当然不是,我说的是尽量避免和齐国兵戎相见,但却能够迫使齐国知难而退。”
第九十一章 大朝信宫(九)()
通往各国的驿道上,背插红旗的一队队赵国骑兵们尽情驰骋,只是奋力的抽打着马鞭,丝毫不恤胯下战马的耐力。他们背着着象征着使节的红色旗帜,携带着主父写给各国君主的书信,马不停蹄人不离鞍,一路飞驰奔向各国的王都。
很快,赵国的骑兵们就将主父的意思传遍了天下,赵雍的书信简单明了,只是寥寥数语,毫不客气的告诉他们;我赵雍将要在信宫大朝天下,广邀各国君王和太子前来相会。
虽说是请,却与胁迫无疑,要知道邀请一国的君王和储君来到自己的陪都会面,这本身就是一种恃强凌弱的以势压人,一直低调置身于列国相互征战外的赵国,如今却用一种强硬无比的姿态向天下宣布了自己的高调复出,就此参与到中原霸权的争夺之中。
千年成周,古都洛邑,悠长的钟鼓声敲响,王宫内沉重的城门缓缓推开,赵国信使高举着主父的诏令一路策马疾行,如入无人之境。周天子姬延双手微微颤抖,从满脸骄横的赵国使者手中接过了诏令,脸色有些苍白的说道;“请转告主父,寡人因身体抱恙,就不前往恭贺了。今令太宰代替寡人前往,还望主父见谅。”
在大梁,在新郑,魏王和韩王忽然间才发现了,就在他们仍在齐秦争霸之间摇摆不定之时,他们的老兄弟赵国不知何时已经变得如此强大了起来。北驱三胡,南并中山,十余年间国土和人口增长了近一倍,远远的将魏韩二国甩在了身后。之前为了对抗强秦的蚕食,魏韩二王不得不奉齐王为主,任他驱使与秦国争霸。可如今他们却多了一种选择,赵国的强势复出让两国重新审视起了天下格局,单纯的两极争霸变成了秦齐赵各据一方,齐国已经不再是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国家。
毕竟相比其贪婪无度的齐王,同为三晋的赵国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从血缘上都更容易让魏国和韩国接受。当初魏文侯称霸中原时,正是打着紧密团结三晋的旗帜,重复了当年晋国的强势将齐秦楚强行压制。所以赵雍书信来邀,魏王嗣和韩王仓并没有过多的抗拒,多年来积弱的心态,早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大国的骄傲,便纷纷应邀携着太子前往信都相会。
燕国自不用多说,在得知赵雍答应为燕国调停后,燕王职大喜,便将国事交予苏秦等人,立刻动身前往信都于燕太子相会。宋鲁卫国小势衰,在齐魏楚等国的咄咄逼人下朝夕不保,自然对赵国多加巴结,收到书信后皆携太子前往赴约。楚国因为隔得太远,与赵国并未接壤,自然不惧赵国强势。再加上楚国虽数败于齐秦,国力大衰,但终究是地广人众,依旧是七雄中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楚王自然不肯自降身份来朝拜赵雍,便只是派出令尹斗阶代替自己出使赵国,像主父恭贺。
临淄宫呢,收到赵雍书信的齐王田地暴跳如雷,狠狠的将信笺摔倒了地上,在宫人们的战战兢兢中怒吼了许久,最终还是不甘心的将信笺从新捡了起来。他虽然性情急躁,却并非傻瓜,如今赵国大军兵锋已经逼近河间,在齐赵边境集结,一旦加入占据,必然将深入燕地的齐国大军退路截断,赵信此时派来邀他前去信都,无疑是**裸的用武力强逼,若是拒绝,下一刻极有可能是大军挥至。
赵国这些年来的逐渐强大田地也是心中清楚的,只是因为赵国一直与周边各国保持和平相处,只是对胡人和中山国大兴兵戈,所以久而久之,田地便也将赵国的威胁不放在心上了,只是专心西向与秦国争霸。
他之前之所以同意任由赵国兼并中山,一方面因为正在函谷关与秦国激战,无暇北顾;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宋国的膏腴之地垂涎已久,想要撇开楚魏独吞之,这边需要赵国对他吞并宋国的默许;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田地原本以为依照中山国昔日之强,怎么也能拖住一年半载,即便赵国能够得手,也必然会元气大伤,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消化掉中山以补充损耗的国力。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中山国竟然会如此不济,也没想到赵国竟会如此之强。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顽强存立了两百多年的中山国竟然已经化为了尘埃,彻底的融入到了赵国之中,赵国非但没有因为旷日持久的战事损耗国力,反而因为兼并了心腹大患中山国而士气大振,赫赫武功令诸侯畏惧不已。
这时田地才不得不重新注意起赵国这个新兴起的军事大国,发现它的强大实力已经不是四面树敌的齐国所能对抗了。只是田地他早已经习惯了霸主的身份,现如今如何能做到对赵国低头,于是便刷了个花招,明里答应了会携太子前往赴约,过几天却派出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