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还是赵信先咳嗽几声,笑着对林旻道;“恭喜林伯父,赵兄才华横溢,将来成就必在赵信之上,林伯父能得此佳婿,当真是人生幸事。”
林旻脸色阴沉着,碍着赵信的身份在此,他到不敢出重言反骂。只好把怒火全部撒向赵奢,对之吼道;“赵奢,你别以为这样我就会把女儿嫁给你。我告诉你,你这小子想要痴心妄想我的女儿门都没有,除非我死了,否则绝无可能。”
赵奢面色慢慢变冷,神情失落无比。他本以为林英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说了自己已经怀有身孕。林旻就算碍于面子不肯同意,但最后还是会被自己打动的,却没有料到是这种结局。
赵信却忽然又插言道;“敢问林伯父为何这般瞧不起赵兄?”
“我为何要瞧得起他?这小子自小满口大话,整天吹嘘自己有管仲之才,吴起之谋。却只能做个小的可怜的税吏。我平生最恨夸夸其谈之辈,而他正是如此。我凭什么要瞧得起他?”
“这恐怕就是你的错了。”赵信扬了扬眉,“林伯父若是信我的话,我可以拍胸脯担保,赵兄绝对是个难得一遇的旷世之才。我已经打算向主父推荐他为羽林校尉,在我手下任职,如无意外的话,赵兄几日后便可就职。”
林旻一怔,面色有些不自然了,而林英则是面露喜色的望着自己的心上人,眼中满是温柔。
“此事当真?”许久林旻才将信将疑的问道。
赵信躬身笑道;“主父令我挑选一名校尉进入羽林,若无意外的话我想主父会答应我的提议的。赵兄之才远在我之上,我想他觐见主父时,必然能得到主父的赏识,将这区区校尉之职揽住手中。”
“凭着召赵兄之才,莫说是这小小的羽林校尉,将来就算为将封侯也并非难事。林伯父若是不信,我赵信可以拍胸脯担保。”
林旻神色有些犹豫,显然心中已经有些松动了,只是碍于面子不肯轻易低头。赵信见此又趁机说道;“而且林伯父可曾想过,你已经得罪了公子成,日后他必然寻机报仇。公子成在朝中势力极大,连相邦肥义都要礼让三分,今日我能保得住你一时,却保不住你的官位。我恐怕丢官是小,赵权这人心胸狭隘,向来是睚眦必报,我怕他不肯就此放过林伯父你。”
见林旻神色大变,显然已经被自己的话吓住了。赵信又接着说道;“但如果你的女婿是羽林校尉那就不一样了,主父对羽林极为器重,每一名羽林士卒他都能亲口喊出名字,更别说是校尉一职。若是有人敢动他亲军校尉的家人,可想依照主父的脾气会如何为之。所以投鼠忌器下,公子成最多只会将你免冠,你至少乐得自在。将来赵兄为将封侯,你这个丈人岂不是也是风光无限。”
林旻犹豫许久,终于跺了跺脚,瞪了一眼女儿和赵奢道;“罢了罢了,你们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了,我是不管了。反正必须尽快,否则英儿的肚子被人看出了端详,我这张老脸往哪里搁啊。”
赵奢大喜,连忙上前拜倒;“多些伯父,哦不,是多些泰山大人。我回去立刻让长辈过来提亲。再询问神师,让他挑选个最近黄道吉日我来迎娶英儿。”
赵信又在旁边笑道;“这提亲之事包在我身上了,我父亲当年为田部吏的时候,对赵兄印象极佳,昨日还曾跟我提起他。我会后就跟他提这事,让他帮忙这事。”
赵颌是堂堂的内史,位列三卿的社稷大臣,有他亲自来为赵奢提婚,林旻倒是觉得倍有面子,当下看赵奢这个女婿也顺眼了许多。不过面子上到底是放不下,只是哼了一声便甩袖而走。
待林旻走远,赵奢和林英相互对望一下,齐齐上前拜倒,同声说道;“多些赵都尉的相助之恩。”
“阿,你们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赵信连忙手乱脚乱的扶起二人,笑着说道;“赵兄,你我惺惺相惜,既然引以为知己,又何必如此见外。这谢不谢的事情,以后无须再提了。”
似笑非笑的看着林英,出言调笑道:“还有你,嫂子,你倒是聪明的很呀。”
林英自然知道赵信所指为何,所以只是莞尔一笑,道:“这也是迫于无奈的之举,到让赵都尉见笑了。”
赵信哈哈一笑,道;“不见外不见外。不过你们得抓紧时间了。否则十月之后林伯父没做成外公,恐怕心知被骗要暴跳如雷了。”
赵奢不由老脸一红,嘿嘿笑道;“这个就不用都尉你操心了。我自然会勤加耕耘的。”
说完两人相视一笑,齐齐嘿嘿直笑,脸色则是会心的笑容。到是一旁的林英又好气又好笑,只好拧过头去不在言语。心知却是一阵幸福感涌了上来。
第一百四十二章 激流涌动(一)()
赵奢的婚事敲定后,赵信第二日便向主父推荐了赵奢为羽林校尉。
对赵信举荐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主父心中多少有些疑虑,不过仍然按照原定接见了赵奢此人。''
赵奢果然没有让赵信失望,他在兵事上的独特见识引起了主父极大的兴趣,又得知他也是赵氏族人后,主父便毫不犹豫的命他为羽林校尉,归郎中令韩胜和羽林都尉赵信直属。
因为担心日子一久,女儿的肚子会藏不住,所以林旻再得知赵奢被任命为羽林校尉后,便催促着赵奢早日迎娶女儿。赵奢自然也乐得如此,于是央得旧任上司赵颌为自己做媒登门求亲,定于七月初八之日行婚嫁之事。
赵奢行婚之时,赵信带着一众羽林将尉亲自上门为之助兴,赵颌韩胜等大臣将军们也纷纷登门恭贺,原本平常至极的一场婚宴,到成了热闹至极。让出身寒苦、见惯了世态炎凉的赵奢脸色增光不少,心中愈发对赵信感激和尊敬起来。
只觉得这个上司虽然年纪轻轻,可为人处事和察言观色的手段却是高超至极,尤其是待人真诚,身边有着一大帮真心追随的兄弟们。如此人物,将来定然前途不可限量。
虽说主父给了赵奢十五天的假期,可赵奢只是在三天后便结束了休假,披甲匆匆赶往大营报道。赵奢的加入对赵信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他正愁这新军的操练无人可以替自己担当,赵奢既然积极性这么高他自然也不会客气,所幸将新营的所有事物都托付于他,自己只是和李维负责西宫守卫,倒是乐得清闲。
自信宫朝会罢朝归来后,主父出人意料的高调入驻王宫,重新以一种强硬的姿态出现在赵国朝堂。朝中那些早已经习惯了他不在的大臣们,有些吃惊的发现主父忽然间如同变了个人一般,原本朝中大小事务皆是嫌其繁琐不愿过问,如今却事事关心。即便是本人有事不能临朝,也要派右师楼缓参与了解情况。
在朝会时,主父的座位排定到成了十分尴尬的事。民无二主,天无二日,按照礼制,赵国地位最为尊崇者应该是赵王何,他才是整个赵国的大王,是万民的主宰,其他人都是他的臣子,只能匍匐在他脚下,没有与他平起平坐的资格。
惟独主父赵雍却是个例外,从未有过的例外。纲理伦常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到了他们两个人身上却变得不适用了起来。
一方面赵何是赵王,整个赵国的人都是他的子民,自然也包括主父在内;而另一方面,赵雍却是赵何的亲生父亲,这顶王冠还是他让给赵何的。
而“主父”此称谓无疑是赵雍首创之词,礼制的规格根本无例可寻。在他之前千余年的时间里,都未曾有过像他这样在位时心甘情愿的将王位让给儿子的。只是自赵雍禅位后长年不在宫中,即便回到宫内也只是召集心腹大臣召开小规模的会议,到也省掉了很多麻烦。
如今这种场面便让负责礼乐的大司礼为此绞尽脑汁,才总算想出了一套折中的办法。在原本用于朝会的临厥宫主殿中加设了一个金座,与王座平起居于其左,礼制皆以左为尊,父左子右,赵雍居于左象征着父子身份的。可高度上却微微低于王座少许,以示君臣之别。
于是,在赵国的朝会上便出现了一幕极为古怪的场面,原本高高在上的王座左边却多了一个同样黄金打造的主父位,两君同时临朝,共同接受着朝臣百官的参拜。
朝臣方面,因为主父长年不在国中,朝事几乎都是由肥义和公子成等重臣相商处置。到了赵何登基后,国事虽然依旧有肥义这个相邦代为处置,赵何耳濡目染下渐渐开始学会了为王之道。肥义试着让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