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相-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闻言,总算露出今日的第一个笑容,“算你识趣。”

    ※※※※※

    京城,蒋府。

    府前车如云集,府内白灯挂素。由于蒋嘉闵以身殉国,皇帝加封其太子太师衔,赐谥号文忠。因此有许多官员前来吊唁,在灵前或真或假的竭力哀嚎,以表哀思。

    但邵安的到来,还是惊动了蒋府的所有人。毕竟他乃堂堂宰辅,且身份尴尬。于是当看门的家仆见到丞相的车架时,张大嘴使劲揉了揉眼睛,确定没认错后,慌里慌张的向里屋通报。

    蒋嘉闵的长子急忙出来迎接,领邵安来到灵棚前吊唁。邵安一路走来,看着府内白布高悬,一片缟素,心中苦涩万分。蒋嘉闵本来可以在礼部度过一个安稳的桑榆之年,却因议和之事,搭上了性命。这到底是时运不济,还是命运多舛?

    邵安敬香毕,转头看向几位跪在灵堂披麻戴孝的人,他清晰的看到死者家属脸上的哀戚之色,然而他却无法安慰他们什么,只能依礼说一句,“节哀……”

    长子忍住心底的悲切,默默地向邵安行谢客大礼,不发一言。邵安却希望他们骂自己一顿,心里反倒会好受些。两人相对而立,灵堂霎静。

    ————————————————————

    ①恩荫:又可称为任子、门荫、荫补、世赏。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

055怨不休祸掀两党斗,谜不解惊现神秘礼() 
眼看就要冷场了,一直在外面的蒋偲火急火燎的挤入灵堂,打圆场道:“下官拜见丞相。邵相您能来,真乃我等荣幸。”

    邵安定眼一看,原来是蒋偲,他做为蒋嘉闵的堂弟,故在蒋府帮衬,打理后事。邵安便安慰他道:“蒋大人为国捐躯,理应前来吊唁,还望亲友节哀顺变。”

    蒋偲泣道:“多谢邵相关心。堂兄蒋大人一生清廉,也没多少积蓄。一朝撒手人寰,骤然离世,留下孤儿寡母,如何撑起这个家?”

    邵安听着心中极不是滋味,见旁边跪着的几个孩子,长子大约有十七八岁,而最小的稚子才六七岁,小小年纪就没了父亲。

    “不必担忧。皇上说了,丧葬费用由国库出,蒋大人的几个孩子,先安排入国子监读书,等学成后入仕为官。”这是皇帝才和邵安商议的,还未正式下旨,外人自然不得而知。

    蒋偲也猜出皇帝会有恩旨,现在听邵安这么说,心中就更有底了,忙应承道:“天恩浩荡,多谢圣上体恤,邵相照拂。”

    邵安点头,“蒋府内眷,你做为亲戚,也要多照应些。你任刑部郎中有好几年了,也该晋一晋。若有合适的职官,本官会给你留意的。”

    “多谢邵相。”蒋偲感动的热泪盈眶,要不是顾及着堂内气氛沉重,他恐怕就要喜上眉梢了。

    ※※※※※

    蒋嘉闵及其余遇难者的丧礼结束后,皇帝又对此次有功之臣加以封赏。头一位是董祈明,升为礼部尚书。

    经历了一波三折,这礼部的大权,终究是掌握在了董祈明的手中。上回邵安曾暗中阻止过董祈明任礼部尚书,如今皇帝却推翻吏部前议,这令心细如发的官员们捕捉到了一丝迹象——邵相失宠。

    而后是蒋偲,礼部左侍郎的位置空了出来,邵安便让他从刑部转到礼部,顶替了董祈明。

    最后是令人瞩目的军方升迁,此次高巍再立战功,身为枢密使,高巍算是到了武将的顶峰,位极人臣,赏无可赏。皇帝只能赐予金银,并授开府仪同三司①,一时间,高巍风头无人能及。

    跟随高巍出征的将领皆有赏赐,其中以李洪义升官最快,一下子由从四品宣威将军,到正三品怀化将军,不知羡煞多少人。不过一想到前锋营在他带领下的赫赫战功,以及护卫邵安议和之时,三番五次为国争光,再厚的封赏也不为过。

    武将们扬眉吐气,一扫先前在中书省打击下的败象,甚至还有挑衅的意思。而邵安经历此事,早已偃旗息鼓,不愿与枢密院争锋。

    可惜政斗历来是残酷的,处于斗争漩涡的邵安,哪能想避就避开?况且高巍怎么可能放过这个大好时机,不将邵安拉下相位,罢官免职,他焉能善罢甘休?

    开战的号角终于响起,而争议的论题则显而易见,正是关于蒋嘉闵等使者遇难的责任问题。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应该承担责任之人,自然是使团最高领导者——丞相邵安。高巍正是抓住这一致命点,毫不客气的上奏弹劾,虽没直言是邵安之过,但字里行间,处处提及责任人,句句都是暗讽。

    对此邵安亦不做辩解,毕竟高巍所言大多属实,只是略夸大其词而已。这几日,邵安内心也深受煎熬,或许他最后能逃脱惩罚,但他会一辈子会受到灵魂深处的拷问,不得安宁。

    邵安那边的人反应也极为迅速,倪泓羽立马上书,历数丞相任职以来的各种功绩,希望能够功过相抵。孙敕、彭源平也为其求情,望圣上从轻处罚。

    枢党这边不干了,继续写了封言辞更为激烈的折子,直接挑明了说,若不罢相,亡灵不安,民愤不平。奏折署名除了高巍,还有宋綦等几位年高德尊的老将军。

    于是,由两人的政斗,变为了两府的政斗,继而上升为相党和枢党之间的政斗。至此,泰安年间的党争才算真正拉开了序幕。然而当时任谁也没有想到,两党之间的政斗会愈演愈烈,斗争范围之广,历时之久,牵扯人员之众,堪比前朝太子晋王二党的夺嫡之争。

    这下,连沉寂已久的御史台也想来凑凑热闹了,于承平再次活跃在政坛上,以徇私舞弊,招权树党的罪名,弹劾邵安。这罪名简直是子虚乌有,相党迅速做出凌厉的反击,指责于承平毫无实据就弹劾重臣。皇帝遂命于承平致仕。

    可怜的于大人,刚想进去参合一脚,没多久就被无情的踢出来了。怪只怪他一时糊涂,忘记御史台的风闻奏事权早已废除,正好被抓住把柄,让皇帝杀鸡儆猴。

    于承平的下台,间接表明了皇帝的态度。人们这时才发现,原来邵安还未失去帝王的信任。相党顿时重整旗鼓,立志夺回丢失的河山。

    ※※※※※

    下朝后,邵安刚入中书省,就听刘汝卿禀报说,有几位大人在政事堂等他。果不其然,刚到门口,远远地就看见里面坐着孙敕、倪泓羽、彭源平,甚至连蒋偲都来了。

    邵安入内,倪泓羽、彭源平和蒋偲连忙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礼。唯有孙敕等众人都见完礼,方拱拱手道了声:“邵相。”

    邵安点头回礼,心知他们此刻前来的目的,便不动声色的上前入座,等他们开口。

    彭源平最先沉不住气,愤愤道:“枢党这回欺人太甚,一心想将邵安您排挤出朝堂,也不掂掂自己的分量。如今您宠命优渥,何不给予反击,让他们知道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

    末座的蒋偲连连点头,迫不及待的拍马屁道:“以邵相之威仪,何人敢不服?比如那御史台的于大人,敢得罪丞相,还不是被灰溜溜的赶回老家了。今后谁再敢挑衅,这就是榜样。”

    倪泓羽微微皱眉,冷冷地瞥了蒋偲一眼。先前因邵安的一句话,此人被提为礼部左侍郎,故自以为能入丞相的眼,削尖了脑袋势要挤进相党。这些日子经常缠着邵安,各种阿谀奉承。他身为蒋嘉闵的堂弟,说那些恭维的虚话,居然没有一点膈应。

    因为对蒋嘉闵心有愧疚,邵安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蒋偲极尽宽容,脸上无丝毫反感之意。这次也是一样,邵安略微点头,算是认同了蒋偲的发言。

    正当诸位斗志昂扬的时候,倪泓羽却提出相反的意见,“下官认为见好就收吧,咱也不必将枢党逼得太紧,否则会造成更大的反弹。不如各让一步,算了。”

    孙敕摇头,“高子重此人,固执己见,他不可能会收手的。于仲平是走了,但他非枢党之人,枢党并无半点损失。现下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孙大人有何高见?”邵安终于开口问道。

    “倪大人不喜争斗,处事过于柔弱了。本官认为,首先要撇清使团遇害的事,让枢党再不能以此发难。其次要看枢党的态度,等他们退了,咱们才可以退。”

    邵安看看孙敕,又看看倪泓羽,心中的天平摇摇摆摆,犹豫不定。按理,孙敕的建议恰到好处,十分中肯。按情,此次使团遇害的确是邵安之过,他心里总有一道坎,一直过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