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墨闻言不由好奇,跟姜浔行礼后来至桌案前望去,这一看之下不由眼睛放亮,心道这身后烈鸟不就是精卫营图腾么?那全身铁甲的骑士,尤其那面甲全大周目前为止不就是精卫营独有的么!怎么会如此巧合。
秦墨抬眼和叶斌互望一眼,齐声道了句:“天意!”然后相视一笑……
姜若颜见他们这般,便出声询问:“两位先生在说什么?天意?莫非当真见过画中之人?还望不吝告知,若颜感激不尽。”
秦墨笑着对姜若颜和姜浔行了个大礼道:“大人,小姐,天色不早了,打扰许久,我们也该告辞了。”
说罢就缓缓跺出门外,姜浔望了爱女一眼,发现她气色确实好转许多,便出门去送秦墨叶斌两人离开。
姜若颜呆立在原地,回味着秦墨和叶斌的话语,还是想不明白他们所指天意为何,但她知晓他们两人一定见过画中之人,只是出于某种原因不便细说罢了。
“婉儿,我有些饿了,去命厨房熬碗粥来吧。”见过秦墨和叶斌后,姜若颜心情舒畅不少,心结稍开,顿觉饥肠辘辘。
婉儿激动地说道:“小姐,你终于肯进食了?太好了,你都好几天没吃饭了,我这就去厨房命人备饭菜,你等着啊小姐!”
婉儿迈着碎步,快速走出姜若颜闺房向厨房跑去,留下姜若颜一人独自在房中,望了眼桌案上的丹青,随后来到绣琴前,缓缓弹奏起秦墨之前弹奏的曲子,但闻琴音袅袅,在空幽的闺房内缓缓传开。
……
秦墨和叶斌拜别姜浔后,直接向外城走去,一路上两人不断互望,随后秦墨开口说道:“不想世间之事竟如此巧合。”
叶斌道:“是啊,说不定这就是缘分吧,不想姜小姐梦中所绘之画卷竟和我精卫营图腾如此相似。”
秦墨道:“秦某本不信天命之言,不过,今日看来秦某还是要相信一次,此次天佑我远东,必能早日驱逐胡患!还百姓一片安宁。”
两人缓缓步出外城,消失在人海之中……
第79章 新的开始()
数日后,当远州商队满载所购物资抵达汉陵城时,城镇建设就正式开始了。
这几日刘策跟随洪应文巡视了治下各处堡垒村庄,发现各处武备荒废,人际罕至,破败的土墙和坑洼不平的地面令他不住蹙眉,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见过的百姓脸上写满了麻木畏惧,这让他意识到事态远比自己想象的恶劣。
想要改变这种局面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让治下百姓对未来抱有希望之情,有了希望一切才能朝自己预想的方向走去,那该如何着手呢?
汉陵局势不同湄河镇和高阳城,毕竟那时自己主要考虑的是精卫营生存问题,而且也不需要参与城镇建设中来,缺什么抢流贼的就行。但如今刘策必须要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他没有这方面治理的经验,可无论如何也要逼自己去学,逼自己去做,因为这里就是自己的根基,容不得他懈怠。
看来,想要城镇发展,矿产资源必须要有,以便发展工业。农田必须要重新开垦,让百姓衣食无忧。要想解决这些难题,首先就是要有个相对安稳的发展环境,呼兰人暂且不说,但盘踞在这一带的匪患就是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与河源不同的是,汉陵附近土匪山贼基本都躲在山林之中,一旦作战,山中地形长矛阵很难摆开架势,即使获胜也容易造成很大伤亡,这是刘策不愿意见到的,如果剿个匪都要造成巨大伤亡,还谈什么和呼兰人玩命?因此刘策这几日命冯英、高老汉、吴成孝以及秦墨叶斌从远州带来的一个名唤张拱的铁匠,一起研制打造自己设计的新兵器:戚刀和劲弩。
戚刀,明朝著名抗倭名将戚继光根据倭刀、鞑靼以及西方传入的兵器各种优点融合而成的单兵利器,可配盾牌使用,完全就是贴身近战利器,刀质优良者可破铁甲,而且戚继光所创的刀法,简单实用兼具攻守之效,在抗倭过程中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往往一场战役下来,倭寇和戚家军伤亡对比可以用碾压来形容。而且刘策发现此刀也十分适合山地作战,因此成为心中首选兵刃。
劲弩,大周境内手弩不多见,即使有,威力射程也不大,最主要问题是装填耗时,没有弓箭这么高的效率。但一个弓箭手训练周期太长,远远没有手弩训练来的快,所以尽管弩的制造工艺再精密复杂刘策也下定决心要批量装备到精卫营之中。而且刘策还将弩制造工艺进行了改良,主要是因为张拱居然知道齿轮制作方式,这简直就是替刘策解决了最重要的一个难题,只要将齿轮结合到弩臂之中,那么开弩阻力就会轻松许多,以后大规模发展出一支类似秦汉时期的弩阵也未尝不可。前世自己国家古代重装骑兵为什么不如国外那般耀眼,一来战场规模过大,几万十几万规模战役数百重装骑兵(重装骑兵和重骑兵不同概念)很难起到决定性作用,二来变态的弓弩装备比例直接导致了重装骑兵在自己国家古代时候的地位十分尴尬。至于所谓价格昂贵,装备不起?刘策认为纯属无稽之谈,金国这种渔猎文明都能有铁浮屠几万,农耕文明还会装备不起?开什么玩笑?再说还不是被刘琦、岳飞给灭的渣都不剩?首功当属各式弩箭的使用。
想到这儿,刘策索性前往冯英所在地查看军械打造进度,好为下一步做准备。
“嗞……”汉陵城外靠近河流连成片的铁匠铺内,一名铁匠正在将打制成型的戚刀刀片放在水中冷却,随后仔细观察了下刀的弧度以及刀刃以及刀身是否平整,随后满意的点点头将刀片放置在一旁堆置起来,只见他身边满满一排打制完成的戚刀刀片,其余铁匠四周也是如此。
铁匠铺外,不少木匠正在打制刀鞘或刀柄,河流边一群壮汉正在磨刀石前研磨刀刃,使其变得更为锋利。
另一侧,在张拱带领下,数百工匠正在将打制成型的齿轮安装到完工的劲弩之中,边上篾将正在将一条条异界特产烘干的桐树皮合并在一起不断用手搓成弩弦状,然后拉直放在一边。不一会儿就有人取走这些弩弦,用从乌树(异界特产)上取下的汁液制作成的胶水,将搓成型的弩弦彻底粘合在一起……
另一间铁匠铺内,高老汉指挥一些壮汉将铁匠打制好的甲叶放置竹筐内交给门口几名钻孔的的工匠,只见那些工匠取过一片甲叶就放置在一座小型水力钻床之上,每片甲叶用青铜所制造的小钻头飞快钻出上下四个均匀的孔方便拼接,一眼望去,这样的小型水力钻床足足四十多台。
这种水力钻床是冯英得意之作,虽然创意来自刘策。但实际操作还是他自己做出来的,属于跨时代的产物,借助水流速度和力度达到快速钻孔目的,而且各孔误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之前还要费劲心思手工凿打或熔炼之时钻孔效率高出不知道哪里去。
那些汉子将钻完孔的甲叶放在另一侧竹筐中,一会儿功夫又被人搬到一间巨大的屋子内。屋内有六百多名女子被分配在不同房间内,正在用韧绳将甲叶分别拼接在各自指定的部位,例如护腕、前胸、背甲、裙甲、肩甲、臂铠等……
这就是刘策为工匠所规划的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各司其职,从炼铁到铁器成型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分配工作,其他工种的工匠也是如此,这套流程颁布下来,工匠打制的效率比之前远远要提高不少。
当然,最主要还是刘策给工匠的待遇真的太好了,每个工匠和劳力都有保底薪水,按工种技术难度决定高低。除此之外,一日两顿,顿顿白米饭,菜里油水充足,每隔两天还有肉吃,肯加班还额外给工钱和加顿饭,更重要的是按照打造数量分成,但质量必须保证,要被查出粗制滥造,企图滥竽充数那后果十分严重。另外还有高额分红这一块,就是有技术这块儿别藏着掖着,尽管拿出来,只要证实确实实用又是自己独创将会有刘策买走,按一次性买断或按月分红两种方式结算。在这种高福利的刺激下,所有工匠顿时散发出了无限热情,冯英的水力钻床和高老汉的畜力锻压以及新来的张拱齿轮技术所获的红利让这些穷怕的工匠分外眼红,暗暗下决心定要研制出属于自己的技术“发明”来。
这些工匠和劳力是最先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的一批,对刘策未来工业大发展,敢孤军对阵整个蒙洛帝国,敢跟全大周士族皇室叫板奠定了重要基础。
“将军,三百把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