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还好意思问朕你有什么罪行。”朱慈炯气极道:“你还想死的瞑目,朕真想问你一句,你为何不想一想那些死在你手里的百姓会不会瞑目!”
刘泽清脸如死灰,这些事他当然都干过,本以为他统兵在外,就算再怎么跋扈,天子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崇祯皇帝都是如此,新登基的小皇帝又能怎样?谁知道这小皇帝比他老子还狠还要果决啊,崇祯皇帝最多只敢杀杀文臣,对武臣一向都是以安抚为主,可这少年天子宁可天下大乱也要把他们这些武臣绳之以法,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罪臣罪该万死。”刘泽清行为乖张,实际上胆小怕死的很,先前硬气只是想听听天子会掌握他那些罪证,如今天子一条条说出来,杀他之意很是明显,他只能哭求道:“恳请陛下能给罪臣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罪臣定当为陛下痛击寇虏,不死不归。”
朱慈炯冷哼了一声,道:“你是该死,只不过还没到死的时候,朕说过就算要你的命也会让你心服口服,来人啊,将刘泽清押入大牢,任何人不得探视。”
等刘泽清被押下去后,朱慈炯目光落在刘良佐身上道:“刘良佐,你做过什么你心里明白,可还有话要说。”
刘良佐昂起头,目光放肆得盯在朱慈炯脸上大笑道:“我刘良佐为大明征战一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天子如此妄杀在外统兵之臣,罪臣只怕天下将士寒心,大明江山有倾覆之危啊。”
“将士寒心?大明还有倾覆之危?”朱慈炯冷笑道:“你率部进入南直隶,沿途劫掠,临淮军民闻你将至,严兵固守,你一怒攻城,可见天下对你已经寒心到了何种地步,你还有脸说这话,依朕看来,大明有你这样的将领,才是真正的危在旦夕,朕要借你的脑袋恰恰就是为了平民愤,为的是让军民归心。”
刘良佐闭口不言,他多少也猜到天子敢对他们几个动手,多半已经对他驻扎在城外,甚至是寿州大营都有可能遭遇变故,如今只要大营不失,他应该不会有性命之忧才是,但要是大营没了,那么他就算说再多废话,也是死路一条。
朱慈炯道:“现在无话可说了?你弟弟刘良臣十几年前便随贰臣洪承畴降了清,这些年你们没有少私通款曲吧,是不是清军一旦南下,你就准备举兵投降?可惜啊,你不会再有那个机会了。”
刘良佐只是闭口不说话,更是不分辨半句。
“押下去吧。”朱慈炯厌恶地挥挥手,接道:“你们都退下吧,朝堂之上剑拔弩张的,各位爱卿各归各位吧。”
新军将士清理了地上血渍之后退出大殿,满朝大臣还没从震惊中回过味来,这就结束了,杀三个武将不算什么大事,可各大营怎么办?要是真起了哗变,光凭天子整编的新军能不能抵挡的住?这个问题不能不考虑啊。
“老臣有事启奏。”史可法当先出列道。
“史爱卿有何话说?”
“老臣恳请陛下立即派人前往寿州、扬州以及淮安大营进行抚慰,任命新的驻防大将,以免生出不测之祸。”
朱慈炯轻笑道,:“史爱卿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啊,不过此事爱卿无需担忧,朕早已做了万全准备,这几天朕会让诸位爱卿看上几出好戏。”
史可法不说话了,天子信心满满,他还有什么可说的,这天下终归是朱明的天下,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劝谏君王已是做到了本分。
“报。”大殿走进一名新军校尉,进殿单膝跪倒,禀告道:“启奏陛下,尤世威等九名将领已达殿外。”
朱慈炯脸色笑意满满道:“宣他们进来,再宣靖北侯黄得功觐见。”
第九十四章爱民()
尤世威?朝堂上顿时嗡嗡议论声一片,这位老将不是已经退居榆林荣养,然后在榆林失守的时候便失踪了吗?榆林城破之后那么惨烈,绝大多数人都以为其应该已经死在城中尸骨不存了,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这就要归功于朱慈炯的保密工作做的太好了,江心洲地处水域,三号四号大营又有高高的围墙遮挡,外人除了知道里面在整练骑兵以外,其它的知道的甚少,榆林九江上岛之后,又常驻军营之内,不是有心去打听,朝堂上这些人又如何会知道底细,他们可是连江心洲上的新军总兵力都还没弄清楚呢。
“微臣尤世威()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榆林九将当即拜倒,定王现在可是天子,再容不得他们半分轻视。
“罪臣黄得功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黄得功脸色有点潮红,刚才先行上殿的三将被五花大绑的押了出去,他可是看的明明白白,尤其是高杰,那叫一个惨啊,两条腿似乎都烂了,黄得功就算和他有仇,也难免生出一点恻隐之心,到了如今这地步,他如何还能不知道这次天子召见,根本就不是什么奉赏赐爵,而是想要整治他们这些领兵武臣啊。
“平身吧,尤老将军你等先列班。”朱慈炯转目看向黄得功道:“罪臣?靖边侯何罪之有啊?”
黄得功没有起身脸却憋的更红,看看前面三位的下场,天子要是非得拔除他们这些人,随便给他按上什么罪名,他也就认了,可让他自己说,他征战一生,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勋,又能有什么罪?
朱慈炯走下御阶,亲手扶起黄得功道:“黄将军为国征战,立下功勋无数,非但无罪实有大功啊,大明若是能多些像黄将军这样的猛将,又何愁天下不靖。”
黄得功感动的热泪盈眶,身为武臣,能在金殿之上,亲得天子赞功加勉,此生虽死无憾。
各朝臣也是唏嘘不已,入京四镇,前三个引天子雷霆之怒,这黄得功却得天子亲口赞赏,这反差未免也太大了一些吧,天子虽年少,可这一打一拉,真是深得御下之道啊,只是天子以前也就是一亲王,这帝王心术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朱慈炯背负双手缓步走在殿中,朗声说道:“朕登基御极三月有余,常观历代兴亡事,天下兴亡朝代更替,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凡一个皇朝走到末路,那么当时天下若非外敌入寇,就是遍地爆发农民起义之烽火狼烟,五胡乱华蒙元入主这些,朕现在不想多说,只说说农民起义,汉之黄巾唐之黄巢,甚至宋之方腊等等,这些起义固然没有推翻皇统,可至少可以肯定,一个皇朝的衰亡便是由此而始。”
“我大明如今内有顺贼西贼肆掠天下外有满清鞑虏鸠占鹊巢,百姓疲敝民不聊生,凡此种种皆是亡国之兆啊,列位臣工,可曾从心底想过,我大明为何会走到如今这个地步,为何天下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非要置明怍于覆亡不可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是因为百姓活不下去了!最近这些年大明天灾频频,内忧外患不断,官府不知体恤百姓反而横征暴敛,武臣在外大肆抢掠对待百姓如同猪狗,朕若是百姓,朕也会反,一个不知爱民恤民的朝廷留之又有何用!”
“所以朕今天会在朝堂之上将高杰之辈拿下,朕要还给那些曾经深受其荼毒的百姓一个公道,朕要为大明因这些猪狗不如的东西而含恨而死的子民做一点力所能及之事,朕要让他们在九泉之下能够瞑目,若有来世还愿意做我大明的子民!”
“朕有功必赏有过必罚,高杰等人若只是能力不足,无法力敌贼军也还罢了,但是他们害民,朕就必诛之!朕初到南京便杀了害民之盐商熊仓满门六十八口,今天拿下害民三将,来日也会明正典刑,他们不会是第一个第二个,以后但凡害民之官,不论身处何职,朕都会一体拿办绝不姑息,朕所做的这一切就是要让天下百姓知晓,朕的心里有他们,要的是让天下百姓对大明重拾信心,要让大明百姓归心!”
满朝大臣同时跪倒山呼道:“陛下心中有民,社稷幸甚,百姓幸甚!”
“都平身吧。”朱慈炯坐回龙椅道:“爱民恤民可不是朕在这朝堂之上随便说几句豪言壮语,拿办几个不法武臣便能做到的,朕要的是将爱民之举落到实处,高爱卿,你身为户部尚书,可有什么良策提点朕一番啊。”
高弘图闻弦知雅意,又岂会不知道天子想要他说什么,当即出列道:“百姓困苦赋税沉重,若要行爱民之举,依老臣看,首先当时减免百姓赋税钱粮。”
“高尚书此言不差。”朱慈炯笑道:“赋税沉重百姓苦不堪言,除了各种苛捐杂税以外,有的官府还极尽盘剥之能事,无数百姓食不果腹还要缴纳钱粮,缴不上来,官府甚至还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