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太子-第4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要实现这一终极规划,按照朱慈炯的初步估算,起码需要一百年以上!至少在他有生之年看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六百三十一章窥听() 
“当今天子重实务、政绩,轻经典,不喜诗词歌赋,清谈议政,云文兄大才,但此番会试,若是想以经典文章力拔头筹,只怕难免要失望了”

    鸿运楼二楼雅间内,两名进京备考会试的士子,正在侃侃而谈,朱慈炯路过此间的时候正好听见这话,脚下一顿,兴趣犹生,不由驻足。

    领路的小二,满脸堆笑,这位翩翩公子出手豪绰,进了酒楼要了雅间便打赏了他五元新币,又点了酒楼最贵的茅台贡酒,他自然要尽心尽力的伺候着,这类人小二这两年见过不少,伺候的好多半还有好处,可若是怠慢了,只怕吃上一顿苦头都是轻的

    小二估算少年贵公子多半也是进京赶考的士子,因此打算将其领去金殿包厢,取的自然是个好彩头,何为好彩头?能上金殿殿试,自然是已经高中进士榜,只是可惜如今的状元、榜眼、探花乃至头甲、二甲等等包厢已然客满,要不然将贵公子带去状元包厢,他岂能无赏?

    现在朱慈炯驻足的包厢就是状元包厢之外,小二原本以为眼前贵公子看上了这状元包厢,不由好生为难,这包厢内的也是士子,一名乃是浙江布政使府上的二公子,名叫张正卿字云文,一位是当今内阁辅臣之一的陈邦彦的公子陈芳远字光先,这年头赴京赶考的读书人尽管大多数依旧是寒门学子,可其中也不乏出身豪贵的大户人家子嗣,这状元包厢内的两位毫无疑问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以这二位的家世,就算是一辈子不学无术、混吃等死都能活得很是滋润,但二人不知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喜欢夸夸其谈,总之在这鸿运楼一见如故以后,便时常相约于此,这状元包厢似乎成了专为二人所设的一般

    小二见朱慈炯只是驻足,没有什么别的意思,不禁松了口气,他最担心的便是让他进状元包厢内让那两位客人挪位置,以那二位的身份,恐怕将他打个半身不遂,自己都没地说理去

    朱慈炯自然不会计较什么包厢,他来这里只是为了歇足,路过此包厢听到两位士子高谈阔论,略微有点好奇,毕竟民间对于科举改革的声音到底如何他并不清楚,韩赞周这老阉货,多半也是报喜不报忧

    比如刚才其中一个士子说他不喜诗词歌赋,这一点让他多少有点不爽,什么叫他不喜欢?诗词歌赋乃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是能够体现汉字之美,后世课堂上尚且还有教学,国人之间,哪怕最寻常的百姓之间日常交流时不时都会冒出几句诗词出来,他不喜欢不喜欢有用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诗词他倒确实没打算作为此番会试的必考科目

    话说状元包厢内,张云文听了陈光先的话倒也不怒,笑了笑道:“陈兄说笑了,诗词歌赋毕竟小道尔,天子弃之也在常理之中,只是此番会考新试,天子让学子自行选经而考,张某多少觉得欠妥,四书五经,圣贤之言乃治世之良方,仅取一门,还让学子自选如此岂能选出真才实学的读书人”

    “云文慎言呐。”陈光先目光不由自主的撇了一眼包厢门,只见人影绰绰,脸上陡然一变,喝道:“谁在门口鬼鬼祟祟!”

    张云文顺目看去,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他父虽贵为浙江布政,但如今身在金陵城,天下脚下,不要说他爹便是对面这位的父亲身为内阁辅臣又能如何?

    酒楼清谈本属常事,但不论说什么都要有个度,如他这般在私下议论天子,往小了说最多也就是他胡言乱语,不知所谓,但若是被有心人揪住小辫子,不仅对他更是对他身后的父亲恐怕都会有莫测之祸!

    朱慈炯有点尴尬,示意小二敲门,谁承想店小二被这一喝,已然两腿发软,哪里还敢上前,只得自己上前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而入,对着两名脸色已然难看到极点的士子拱了拱手道:“小生黄士奇,北直隶进京赶考的士子,路过此厢,偶闻两位兄台高谈阔论,觉得不无道理,故而略微顿足,打搅到二位的雅兴,还请勿怪才是。”

    张云文、陈光先脸色稍霁,他们怕的是听者有心,最怕的还是无孔不入的天眼,现在一听窥听之人也是士子,且风度翩翩,想来出身不差,不禁松了口气道:“黄兄既亦是读书人,不妨同桌而饮,一醉方休如何?”

    “正有此意,既然二位兄台不弃,那黄某便却之不恭了。”朱慈炯也不客气,径直坐下道:“我等既都是进京赶考的士子,当以文会有畅所欲言才是。”

    张云文欲言又止,实在是刚才他口无遮拦,此刻仍是心有余悸,眼前黄姓士子尽管看起来贵气袭人,但人心隔肚皮,谁能知道此人心里打的什么算盘,是以只是微笑道:“敢问黄兄师从哪位先生?”

    朱慈炯肃然道:“黄某幼承师学,拜念台先生,先师故后攻读于家中,倒是未曾再拜先生。”

    张云文、陈光先肃然起敬,念台先生可是理学泰斗,开创蕺山学派,当属一代大儒,二人自然不会怀疑朱慈炯所言真假,这年头的读书人没人会也无人敢拿先生开玩笑,这是道统传承,谁敢亵渎先生,必为天下读书人所共弃!

    朱慈炯倒也不是信口胡诌,他幼学启蒙,刘宗周入宫教导过些许时日,所以说刘宗周是他老师也算不得错。

    “老周,你且去站在门口,小二将本公子的酒送来此厢。”朱慈炯吩咐了一句,他自然看出这二人对其并不信任,毕竟萍水相逢,一上来就指望对他推心置腹,自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安排韩赞周去门口站着,无非就是做个样子,宽二人之心,好让二人能够敞开心扉,直抒己见罢了。

    韩赞周自然不敢怠慢,唤过小二,两人退出包厢,轻掩厢门。

第六百三十二章人性() 
“敢问二位兄台名讳。”

    张云文起身道“这位陈兄名芳远字光先。”

    朱慈炯拱手道:“久仰,久仰。”

    “黄兄一见便是麒麟之才,又师从念台先生,今科会试必定榜上有名,陈某倒真是羡慕的紧呐。”

    “陈兄客气。”朱慈炯笑道:“天子畅导新学,你我自幼苦读圣贤之书,若论道德文章,黄某多少还有些信心能入二甲,只是如今,怕是三甲亦是悬之又悬啊。”

    “在下张正卿字云文。”张云文拱手道:“黄兄所言,正合云文之意,此番科考新举,别的不说,但这经义只选一科,云文觉得未免有些有失圣贤本意,试想,我辈士子,那个不是熟读经典,单考一科,且是自选,那么谁不选己最为熟悉的一门,更有甚者,弃八科而专攻一门,其余八门皆是一窍不通,如此如何能为国举才,治国之臣若不通经义,又何谈德才兼备,此举在云文看来实乃本末倒置啊。”

    朱慈炯笑道:“世人皆知,天子不重儒,是因儒家传承数以千年,号称圣贤道德之文可以治国齐家平天下,然儒家臣子治政,王朝更迭却依旧难免三百年轮回之怪圈,故天子革弊政、兴新学,分科而考,只为能让治世之才能够才尽其用,简言之,天子并不喜哪些只喜欢夸夸其谈,清流妄意,圣贤之言常挂嘴边,暗地里却又勾连结党,行苟且之事的传统儒臣”

    “黄兄所言,恕云文难以苟同。”张正卿不待朱慈炯说完,便打断道:“四书五经,圣贤之言,何曾有过错处,朝臣、京官、地方治臣,他们步入政坛之前,谁不是满腔抱负,想要造福万民,名垂青史,受万世瞻仰,然仕途之路多舛,哪些背离初衷,即便道德文章甲于天下,亦算不得纯臣,但华夏数以千年,儒学之臣何其之多,宵小又有多少?黄兄此言岂非是以偏概全?天子兴全民教育之大政,让大明百姓脱离蒙昧,乃千古功德之举,然科举新式遴选出的人才,难道走上仕途之后便能比原本筛选出来的儒学士子强?云文以为未必,这些新进士子对圣贤之言一知半解,心中何来半点敬畏,可知书中忠君、爱国之圣人大义?若无,即便精通一门治学,对大明社稷江山,对天下万民又有多少益处可言?”

    朱慈炯笑了笑,张云文的话说错了吗?似乎没什么错处,治世之臣不在于考什么,古代科举也好,后世公务员考试,党校考核等等只是让一个人暂时具备进入官场的资格,如果说这些待考的士子是身在净池中的官场预备队员,那么进入到官场这座大染缸以后,又有几人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