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半载?你所说的三件事这么短时间便能办好?”崇祯嗤笑道:“为父也做过皇帝,知道你所说的这三件事的难度,只怕三年五载也未必能够完成吧。”
“父皇明鉴,在儿臣眼里,肃清内乱整饬南方并不困难,唯有儒家势大根深,新学士子未成长起来之前,确实不能轻动他们,不过儿臣既然说一年半载便可让大兄和小弟现世人前,自然也有儿臣的把握,相信到了那个时候,儒家已经对儿臣构不成任何威胁。”
崇祯知道朱慈炯话里的威胁代表的是什么,实际上就算是现在凭借文臣的道德舆论对朱慈炯来说也已经不具备什么威胁了,不过朱慈炯既然已经表态了,他也不好咄咄逼人,想了想说道:“为父给你三年时间!三年后你当如何去做。”
“自然是先寻一个让二位兄弟出现在世人面前,就算天下人不信也得信的借口,另外儿臣尽管在前面说过王室不得封于内地,但加上一条非皇族直系也无不可,也就是说儿臣的兄弟和子孙可以封在内地,但皇兄的子孙和儿臣的孙辈不得封在内地,如此一来儿臣至少可以保证两位兄弟可以和儿臣永远在一起,至于封地由二位兄弟自选,而臣当许以一省自治!”
崇祯微微动容,一省自治还是自选,这等于是国中之国啊,朱慈炯说出这么优厚的待遇确实足见其诚意了,周后脸上也因此露出满意的笑容。
朱慈烺笑道:“皇弟何须如此,其实皇兄此生只想做一个闲散王爷,既然皇弟想要整顿王室颁行新制,愚兄身为皇室之人自应以身作则,封不封地的当真无关紧要。”
“皇兄体谅皇弟之心皇弟岂能不自知,皇兄原本就是一国储君,这天下都该是皇兄的,只是皇弟机缘巧合之下窃占而已,皇弟心中本就对父皇皇兄多有愧疚,若非怕那些皇弟一手提拔起来的悍将心存怨怼,以致社稷动荡江山不稳,这皇位还于皇兄都是应当,若是不妥善安置皇兄,天下人岂不是要说皇弟薄情寡性?”
洪承畴已无力吐槽,心道你都要对自己亲族动手,对那些为大明社稷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功臣世家动手了,你要是要不薄情寡义,这天下怕都是厚道之人了。
“其实儿臣对于父皇方才所言大明之外皆是蛮夷之地的说法并不赞同,以儿臣所知方今天下其实还有很多不亚于大明教化的文明国度,甚至在某些方面,域外之国还犹有胜之。”
“比如如今已在海上肆掠的荷兰,还有正在组建无敌舰队打算疯狂扩张的英吉利、西班牙等等国家,这些国度都在迅速崛起,他们制造坚船利炮远渡重洋,为的就是大行殖民主义。”
“大明作为东方强国岂能落后于西方列强,所以在这个当口进行殖民扩张才是当务之急,征服得来的土地同样需要治理,对于这些万里之外的土地需用人去治理,儿臣信不过文臣,所以委任王室成员前往自治,一来可以甩掉大明身上的包袱,二来可以妥善安置王族,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方才父皇还问起,儿臣的子嗣会如何安置,实际上儿臣早有考量,除了需要承继大位的皇储外,儿臣便是打算将其余诸子分封海外异域,同时进行大规模殖民,并将原国内异族向内地广泛移民,如此不出百年,那些深慕王化的异族之邦便会成为大明真正的治下之地,不过此乃长远之虑,现在言之尚且为时过早。”
崇祯哼了一声道:“你也知道言之过早?你继位好歹也有一年多了,中宫之位迟迟未立不说,宫里妃子至今为止不过四人,那惠妃、顺妃的兄弟皆是统兵大将,你就不怕大明重蹈外戚之祸?至于另外两个不说也罢,指望你来为大明开枝散叶,为父只怕得要把眼睛望瞎”
第三百一十五章雄图(17)()
周后插了一句道:“母后听说那卞氏姐妹如今皆有孕在身,可是真的?”
朱慈炯讪讪道:“玉京如今临产在即,玉敏只怕还要三个月才会生产。”
崇祯鼻子里面哼了一声,堂堂皇室嫔妃居然有两个秦淮歌妓,简直岂有此理,现在他倒是颇为后悔当然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没能一道圣旨将二女赐死,尤其是现如今大明的皇室长子很有可能便是二女之一所出,这要他更是多了一丝不爽。
周后自不会在意这些,一听卞玉京将要生产,顿时兴奋道:“生了以后可一定要找机会带来给母后瞧瞧,母后呀这辈子也没别的念想,就想着你们兄弟能多添几个孩子”
“妇人之见。”崇祯不耐烦的打断周后的话头道:“炯儿,你如今年纪尚幼,为父也不劝你多纳妃嫔,只是中宫之位久悬不立,与社稷国本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此番回去之后当着内阁挑选身世清白的良家女入宫为后,也算是了却为父一桩心事。”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朱慈炯笑了笑道:“其实儿臣这次来还有两件大事恳请父皇作主,其中一件便是与立后有关,还望父皇能够应允。”
“哪两件事?说来听听。”
“兰嫔和丽嫔皆有孕在身,儿臣恳请父皇赐下两男两女四个名字以备不时之需。”
崇祯嘴角抽了抽,让他替两个歌姬的孩子取名,那真是老大不情愿,不过转念一想朱慈炯能有这份心也是难得,好歹也是朱家子孙取名便取名吧,崇祯眉头微微皱起,一看便是在思考当中。
“你的子嗣乃是‘和’字辈。一炷香过后,”崇祯眉头舒展开来道:“木生火,火生土,第三个字当带个‘土’字,依为父看皇子就叫‘和堽’与‘和堎’吧,至于皇女就叫‘玥馨’和‘雪馨’好了。”
“谢父皇赐名。”
“恩。”崇祯点了点头道:“说说看第二件事又是什么?”
“不瞒父皇,几个月前,内阁便为儿臣立后之事据理力争,儿臣不堪其扰,已然答应史可法等人就立后一事挑选合适女子入宫为后,只是内阁事务繁杂,一时半会没能挑选到合适的女子,不过儿臣昨日听韩赞周所言,内阁挑选出来的秀女如今已经筛选完毕,可儿臣对于立后一事还受臣子摆布颇为不满”
“说重点。”
“是。”朱慈炯赶忙点头道:“儿臣昨日街头偶遇一女子颇觉中意,有心立之为后,还请父皇应允。”
崇祯笑道:“此乃好事,父皇岂会不应允,中宫之位事关国本,丝毫轻率不得,说说看你中意的是何家女子,家世可查清楚,只要祖上没有恶迹,相貌端庄便可。”
“此女家世倒是一目了然。”朱慈炯情不自禁的摸了摸鼻子道:“乃是中山王府当今魏国公嫡孙,名字儿臣还不知晓”
“岂有此理!”崇祯脸顿时黑了一片,手掌一拍桌子把朱慈烺厅内诸人吓了一跳后,又用手指指着朱慈炯喝道:“大明祖制,中宫之位只能由平民百姓人家挑选,难道你会不知,为的还不是杜绝外戚祸国之弊?你若喜欢那女子招入宫内封个妃嫔便是,中宫之位大明什么时候有勋贵染指的份了,你是一代雄主想必不会怕这些,但你若开此先河,后世君王选后,岂不是给了那些勋贵多了一份野望之心!”
朱慈炯被唬了一跳,立勋贵之女为后他也知道困难重重,只不过没想到父皇的反应会这么大
“你方才刚说要尽一切办法铲除门阀豪族。”崇祯余怒未消道:“为父倒是要问问你,你要立的魏国公嫡孙女,那这魏国公算不算门阀算不算豪族,难不成你看上了他家女子,便要对魏国公府网开一面?”
朱慈炯无奈道:“父皇息怒,中山王府数代对大明皆有功绩,儿臣就算要针对勋贵也不至于对此等功勋世家动手,最多剥夺其族一应优待不允许其族人出仕为官罢了,何况中山王府身在南京,若是南京的中山王府都被流贼肆掠,那南京恐怕都被流贼所破了吧,其实父皇实在不需动怒,儿臣以为一代王朝是否兴盛与体制有关,就算没了外戚之祸还会有武将乱国还会有文臣党争,甚至还会有强盛起来的异族入侵。”
“太祖大诰中明言宦官不得干政,可看看大明历代,权倾天下的大太监难道还少了吗?远的刘瑾王振不说,父皇即位之初铲除权阉魏忠贤,不是也等了近一年时机成熟放才动的手吗?”
“太祖立屯兵制,为的是让国家养兵不耗钱粮,可事实上是将兵养成了佃农,时易世易天下又何曾能有万世不移之法,祖制有言奉养王室子孙,可在儿臣不也一样决心废除此制吗?父皇为何先前不动怒,现在却又为何气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