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炯说着拿起御案上厚厚的一叠纸道:“这里是朕亲书的律法简章,检察部要做的就是将这份简章细化完善,做好之后交朕亲览,至于检察院下设部门,暂时确立到府,都城检察院为最高检察院,省城为一级检察院,府城为二级检察院,最高检察院部长由黄宗羲担任,副部长由孙嘉绩、熊汝霖二人担任,原检察院长陈则朕调任教育部副部长。”
“检察院拥有监督各级衙门的全权,可以对任何官员进行调查传唤,拥有执法权但没有定罪权,定罪的权利在法院部。”
“法院部没有抓人的权利,但对于公安部门和检察部门锁拿的人犯,只要证据确凿即可按律定罪!”
“都城法院为最高院,部长由原刑部尚书解学龙担任,省城为一级法院,府城为二级法院,县城为三级法院,百姓诉讼皆由法院受理,若是百姓对于三级法院判罚不服可上诉二级,以此类推。”
内阁五老尽皆感叹,就凭这公检法就能看得出来今上心思之缜密,完全不像是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三个部门互不统属却又息息相关,简单来说公安部负责抓民抓官,检察院就是找官员麻烦的地方,法院不能抓人却能判罚,这三个部门的存在等于彻底剥夺了原有各级衙门的司法权,原来的府州县正印官权利缩水了不是一星半点,要是再加上税务部门,可以说财政权也没有了那各级正印以后干什么?挂空衔当摆设?
不过朱慈炯显然没打算给他们多少时间去思考,他的嘴皮子又动了。
“公检法、财政、税务各部各有司衙门的衙役由原先各部衙役暂任,另外自即日起裁撤大明所有锦衣卫,原锦衣卫兵勇审查往日无恶迹者充作各部衙役,原锦衣卫各级同知、镇抚、千户、百户等官员全部入京进入近卫军受训后任职,另废除各地屯兵,屯兵精壮愿意继续当兵入伍的安排进江心洲大营受训,不愿意当兵的回家务农,原屯田全部冲作新军军田!”
五老再次叹息,简简单单几句话,传承两百多年的锦衣卫没了不过对于这种特务机构,文官一向缺乏好感,就算现在锦衣卫不比往年,可被废也正合了他们的意,只不过不知道那些被裁撤下去的锦衣卫官兵会闹出什么动静,至于屯兵制可是太祖一向引以为傲的制度,就算现在名存实亡可今上说废就废,也已足见起魄力有多大了。
第两百四十四章改制(4)()
户部、刑部改制还真算不得什么,无非就是权利细分,互相监督制约,说白了是文臣自己的事,被分了权的官员心里自然会不舒服,但不舒服也只能接受,因为他们没有反抗皇权的资本,想要辞官和消极应对,估计今上还求之不得呢,至于因为权力细分多出来的官职,必然能让更多的官员上位,这些人是肯定拥护官制改革的,毕竟原本的盘子就那么大,你想进去就得有人出局,现在盘子大了,想当官岂不是又多了一条门路。
所以内阁五老认定官制改革或许会遭遇一点阻力,但阻力绝不会大到哪里去,事态也完全在他们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因为这次改掉的是户部和刑部,户部尚书高弘图就在这里,尚书都已经认命了,底下的侍郎、员外什么的还能说什么,至于解学龙已经老迈,要是反对改制,天子绝对会让他告老回乡,今上说需要能办实事的能臣,官制改革如果都办不好,他们真的可以卷铺盖回家了。
但废除锦衣卫和屯兵的影响可就大了,锦衣卫是天子鹰犬,只不过因为东厂西厂的出现一直被打压,西厂自正德皇帝死后便已没落,可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东厂权势熏天的时候,锦衣卫都指挥使堂堂的二品武臣见厂督都要下跪,见掌刑千户都得毕恭毕敬,可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呢,天启死后崇祯即位,清除阉党赐死魏忠贤,东厂从此一蹶不振,李自成进北京原本只剩下半口气的东厂直接遭遇灭顶之灾,但遍及大明天下的锦衣卫就算不得几代天子信重,可树大根深依旧顽强的活的挺滋润。
今上现在直接要将锦衣卫废除!虽然其中一部分另有安置,但绝大部分肯定会被裁撤,最重要的是锦衣卫各级武臣,就算现在不能像往常那样横行无忌,可凭借手里的职权依旧可以欺凌百姓谋取私利,再不济每月还能拿到应得的饷银,今上为何会在民间发觉出杨衡三兄弟,还不就是因为时任南都锦衣卫千户的罗曹想要强占如今已是顺妃的杨芹,罗曹敢霸道的强抢民女还不是仗着其锦衣卫千户的身份,这天下间有多少个罗曹?恐怕数都数不过来吧。
让这些作威作福惯了的武官去军营受训后任职,天知道要闹出多大的风波,就算是引起兵变都不算稀奇事,兵变他们倒不怕,因为今上肯定会残酷镇压,关键问题是如果今上出手,到最后却要怪他们办事不力,再给其留下个庸臣的印象,这未免也太冤了些吧。
至于屯兵则更加麻烦,屯兵虽然已经名存实亡,屯兵本身甚至已经沦为各地武官的佃农,但屯兵尽管无用可身后代表的却是无数从屯田制当中获取利益的官僚群体,如今天下还未大定,天子就要对锦衣卫和屯兵利益集团动手,难道就不怕操之过急引起天下大乱!
五位阁臣满心苦涩,却没有什么有力的说辞去劝天子收回成命,因为裁掉锦衣卫和废除屯兵制损害的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但要对整个大明来说就是德政,他们要是阻碍德政的颁行,恐怕印象就不只是庸臣那么简单了,这或许就是天子给他们的第一个考验,你是不是能臣就看你能不能把事情做好,做好就是能臣做不好趁早滚蛋。
朱慈炯当然知道对锦衣卫和屯兵动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甚至后果,但让他平白拿出国孥去养数万如今中看不中用的锦衣卫,想想都荒谬的很,锦衣卫官僚会反弹?那就尽数杀了便是,改革嘛总得拿一些人头出来祭旗。
至于数十万屯兵,尽管能够自给自足,可半点用处没有,废掉屯兵就能让大明多出几十万自耕农,开茛出来的荒地又能增加国库的收入,最重要的是可以让朱慈炯对新军将士承诺的军田落到实处,可谓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至于从屯田当中落得好处的官僚会不会反扑,朱慈炯巴不得他们反扑呢,连根拔除敢于跳出来反对的利益家族,至少能起到杀鸡骇猴的效果,为他以后土地大改时减少一些阻力,要让官僚集团从内心当中知道反抗天子改革就是和自己的整个家族过不去。
朱慈炯改革和宋代王安石变法存在本质的区别,王安石变法能够顺利推行是因为得到了宋神宗的全力支持,但是宋代厚待文臣更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这条祖训就像是戴在宋朝历代君王头上的枷锁,宋神宗被套死,对于反对变法的官员只能逐出朝堂了事,但被逐的大臣尽管身不在朝堂,却不代表没有影响力,于是大批的旧派官员在野养望,引发出遗祸绵延的新旧党争,磨平了大宋仅有的一缕元气,乃至神宗驾崩王安石被逐,旧党成员再次操持权柄的时候对新党进行疯狂打压,新政最终不了了之。
但朱慈炯不一样,大明可没有不杀文臣的好事,而且王安石变法是摸着石头过河,能否惠利于民不仅仅要靠新法本身还要看执行新法的官僚自身的道德操守,事实证明,执行官僚的道德水平很差,有些真正能够为民谋利的新法到了他们手里往往成了害民之政,就算神宗不死,新法最终也多半会以失败告终。
可朱慈炯要改的革,依托的是后世健全的政治体系,甚至可以吸取全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这些改革举措经过时间的积累考验已经完全可以证明是对国家有利的,那么跳出来反对的只会有三种人,一是抱着祖制不放,政治眼光极其短浅,这种人不滚出朝堂给贤者让位,谁滚!
第二种是因为新政触及自身利益,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这号的朱慈炯见一个杀一个绝不姑息。
第三种是毫无主见只会跟风附和,为了反对而反对,甚至能罗列出一大堆反对意见,实际上又举不出新政不当之处,只是一心想谋取直名,这类人朱慈炯的处理意见同样是请他滚蛋,并且终身不再录用,狠一点还要祸及子孙
第两百四十五章改制(5)()
这么做朱慈炯当政初期肯定会留下一个堵塞言路不纳忠言的恶名,不过很显然朱慈炯不会在乎这个,因为他所做的都是对的,那么反对的人自然就是错的。
说一千道一万,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