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的意思草民明白。”徐昌的身体站直了不少自然舒服了许多,三皇子和他谈建房也消除了他不少紧张感:“草民敢问王爷,如此建造之房,因中间空出六七百亩土地,那每间房的房门是否应朝内里开,四个方向建为连体,那总该要留下出入大门,这大门又该开在何处?”
“房门自然是往里开,每间就留两到房门好了,开在两侧,大门嘛东西两侧各留一座,门宽三丈。”
徐昌点头不说话了。
朱慈炯将第一张纸扔在一边,笔端点在第二张纸上道,在这连铺房东西两侧百丈外建造十二座食堂,每侧六座,每座占地三亩,间隔以东西连房长度为准均匀布置。
见徐昌点头朱慈炯知道这位大匠完全明白自己的意思,或许措辞有不太懂的地方,可只要结合图纸那就是一目了然,理解起来也就不是很费事了。
“在此之外还要建单独民居,毕竟这些流民百姓拖家带口的不在少数,孤王意思以连房为中心,相隔食堂百丈得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布建造,每间民居长宽各为三丈,共计三万间,至于如何合理分布这三万民居,就要靠徐大匠自行考量了,不过孤王喜欢整齐划一不喜杂乱无章,倒是要徐大匠多费些心思了。”
“嗯还有这些民居不需要全部连在一起,就以五十间为一排相连好了,排与排之间建造五谷轮回之所,孤王一路南下,百姓不得已随地便溺实乃情非得已,可难不成有了安定居所还一如往常吧。”
朱慈炯精神奕奕,徐大匠却已经一阵阵发晕,本来三皇子要拨给他五千人他就已经料到这要建造的房屋必然不少,一开始说起连房通铺的时候他还不觉得,可又冒出来三万间民房,饶是他和建房打了一辈子交道,也感到一阵阵无力,这得要建到什么时候啊。
徐大匠不知道的是,这还只是三皇子的第一期计划,在朱慈炯的规划设想中,这第一期只是基础建设,是为了让流民有个落脚的住处和最后建军时有个封闭式训练场地,而这第一期目前来看占地不过五千亩,还有一大半的土地可以利用,朱慈炯当然不会浪费,第二期只要是建厂,不管是被服厂,军工厂还是养猪养鸡场,他都会将土地尽可能利用起来,一来可以让土地最大利用化,二来可以给绝大多数妇女找到事情做,妇女也能顶半边天嘛。
“徐大匠对孤王的规划可有什么建议?或者觉得孤王什么地方有遗漏需要补充?”
“草民不敢。”徐大匠赶忙退后几步:“草民只是看这百姓安置房建造量很是庞大,不知道王爷想要几时完工,还有砖瓦屋梁”
“如今已是八月,再过两三个月天气就要转寒,不过如今江心洲上百姓还不足三万,依孤王的预计三个月后岛上百姓即便增加一倍,也不过仅仅五六万而已,所以徐大匠至少需要在三个月内建上够五万百姓安置之所才可。”朱慈炯想了想又道:“不如就先将两座连房通铺建起来,五千人三个月,不知徐大匠可有把握,若是人手不够只管和孤王讲。”
两座通铺连房,每座三百多间房,每间容纳八九十人,那么差不多就能安置六万以上流民。徐大匠心里暗暗盘算了一下点点头道:“草民会讲将爷安排的五千人分为百队,每队十来个泥瓦匠,待划定建造区域百处同时开工,草民有把握在三个月内完工。”
朱慈炯很满意,这徐大匠既然能先思后说,那至少说明他心里是考量过的,绝非信口开河之人,保证三个月能完工,那说明时间一定够,何况他也不认为三个月江心岛上的流民就能膨胀那么多,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未雨绸缪罢了。
“至于砖瓦屋梁孤王不是太懂,依大匠看需要多少,如今的行情又如何?”
徐昌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向朱慈炯借了纸笔,算了近一刻钟才丢下纸笔道:“依草民计算,若要将王爷定下的屋舍全部建成最少需要砖五千万块,瓦近千万块,主梁两千根,侧梁一万两千根以上,现如今南京城及周边三十里内大的砖瓦坊六家,按每日产砖瓦总计三十万块算,起码要半年以上才能将砖瓦凑齐,至于行情一两银子能买五百块砖就需十万两银子,瓦三百块一两需银四万两,主梁与侧梁要看王爷如何选用,但草民估摸着至少也得两万两以上才成,当然这些都包含了运输银子在内,若王爷安排岛上百姓自己搬运,倒是能节省三万两左右。”
朱慈炯嘴角抽了抽,光是建房这一块就需要十几万两,如果再加上打造床铺桌椅乱七八遭的东西差不多也要几万两
果不其然把一直佝偻着身子的阮大匠叫上来,又将上下铺的设计思路一说,阮大匠随便一估算就是五万两,如此一来朱慈炯需要的第一期建房安民工程造价就差不多要二十万两,如果工期是六个月,那么他现在手上的六万两银子连两个月都支持不下去,好在粮食和人力不需要朱慈炯去犯愁,否则他怕是瞬间就得破产。
第十七章铸炮宗师()
朱慈炯的主要精力不可能放在安置流民这一块上,之所以又是建房又是筹粮,完全是为了将上了江心洲的流民全部安顿下来,人心思定,对于如今的乱世来说,只要能吃的饱穿的暖比什么都强。
这些流民以中青年为主,心里还不会产生叶落归根的想法,他们甚至更加清楚就算天下平定能够回到家乡,可失去土地的他们根本不可能生活的比在这个岛上强,那么给予他们这一切的三皇子理所当然的就是他们效忠的对象。
所以现在朱慈炯与流民的关系其实也很简单,我给你们饱饭吃,给你们建房子住,给你们的老婆孩子安定的生活,那么你们为我卖命就是天经地义,不愿意没关系离岛走人就是了。
朱慈炯耗费无穷精力安顿这些流民,不管是三万五万还是十万二十万,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想在这些流民中锻炼出一支能够为他效死的军队,最后以这支军队为基础平定六合横扫八方。
没有这一支精锐劲旅,他拿什么在京师大劫的时候救出父皇母后,没有一支劲旅他够什么资格妄谈挽回大明国运,就算最终朱慈炯能登基坐上皇位,手里没有一支忠于自己的嫡系力量,他又如何去钳制那些骄兵悍将,难不成只能如弘光帝一般只能去寻找美色甚至强抢民女?
但是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一支拥有决定性力量的铁血军队在朱慈炯看来最重要的四点就是,忠诚、不畏死、军纪和军工。
忠诚可以培养,不畏死可以锻炼,军纪可以制定可以约束,唯有军工不但需要时间还需要人才更需要银子
银子!朱慈炯穷啊,手里的六万两银子刚才已经一下子拿出去了五万,交给徐阮俩大匠去置办头期材料,至于运输他已经让苗宣传话给驻守在江心洲的林森,安排流民专门搬运,现在江心洲上的两万多流民除了带幼童的妇女之外还有近两万,拨给徐大匠五千又拨给阮大匠三千,其余的当然也不能闲着,吃饭总得干活不是,搬砖抬瓦运粮食,江心洲百废待兴什么都是刚刚起步,要用人力去做的事情多了去了。
所以现在朱慈炯手里只剩下一万两银子作为周转,可就算是研究军工总也得要研究经费不是?
想要发展军工,资源人才和银子一样都不能少,银子现在朱慈炯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去弄,总不能仗着皇子的身份去敲诈勒索吧,朱慈炯闭眼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看来最后实在不行也只有问韩赞周‘借’了。
至于资源现在还谈不上,朱慈炯绝对不可能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去打造什么鸟统,他宁肯先多花点时间做研究,如果能制造出令他满意,或者说是超越这个时代的枪械,他才有可能不惜一切去进行量产,然后武装军队花费海量资源让兵卒操练,以最快的速度锻炼出一支虎狼之师,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人才嘛,现如今朱慈炯只有两个,一个号称铸炮宗师级人物的芦延龙芦大匠,一个很是沉稳的‘枪械专家’杨伏堂杨大匠,两人被请到书房叙话的时候倒是比前面两位大匠从容多了,朱慈炯叫他们坐他们就坐,尽管没敢坐实可比起徐阮两个强了可不是一星半点。
等两人坐定,朱慈炯就随口问了问现在枪炮的工艺问题,这两位自然大谈特谈,身为铸炮宗师门徒满天下的芦大匠当仁不让的首先谈炮,不过谈的不是他铸炮的本事,三句话就绕到他当年亲自铸造的开花炮如何在宁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