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一把刀-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大帅,第四个办法呢?”魏忠贤现在相信杨天能解决这个在他看来不可能的难题了,他现在反而有些期待,有些惶恐,期待是后面还有两个办法,惶恐,是因为他觉得之前给杨天的评价还是低了,此人怕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啊。

    杨天示意旁边听得一脸崇拜的李全等人把刚才拿来的五个盒子打开,拿出来一一摆放在桌上。

    “番薯,玉麦(玉米),薯仔(土豆)高粱,大豆,小天,老夫没认错吧?”沈有容走过很多地方,这些东西都见过,也吃过,那番薯玉麦跟薯仔都是从福建广咚那些海外番子传过来的,高粱跟大豆古已有之。

    “不错,老伯见识广博,”杨天拿起那颗带着土渣的土豆,“这薯仔,我叫他土豆,那番薯,我叫他地瓜,玉麦么,我称呼玉米,高粱大豆我就不介绍了,我只是想问一下二位,这些可是好东西,特别是土豆地瓜跟玉米,玉米还两说,最重要的是土豆跟地瓜,为何在明朝无人推广?只是单单在南方还有京城周边一些地方种着玩?”

    杨天说起这个有些无奈,土豆地瓜是大前年张大牛带人去蚝镜抓罗雅各,顺便带回来的稀罕特产,杨天当时一见就懵了,这不是土豆跟地瓜么,这可是好东西,怎么会没人推广?难道这里面有问题?

    所以他让张尔忠兄弟俩带人在实验田里,实验了两年,确实是土豆跟地瓜,而且习性也摸的清楚了,也没有毒,确定了之后,今年天朝就会大规模种植,而且这两年他也摸清楚了,那土豆跟地瓜在那些读书人看来,只是种着供赏花,偶尔吃两顿当个零嘴,产量确实高,可那些所谓心怀天下的士人,没人主动说去推广。

    想了两年,杨天也就想明白了,推广得有政府去推广才好,一般百姓哪懂的这些,而那些士人官员,他们哪会去亲自种地试验看看,连瞧都不会瞧上一眼,万般皆下品么,除了书本,其他都是下品,下贱,眼高手低,说的就是现在这些明朝士人了。

    “这……这东西怎么?”沈有容一脸不解,魏忠贤更是瞠目结舌,一脑袋雾水。

    “老伯,魏公公,”杨天两手各拿起土豆跟地瓜,“你们可知道,土豆只要是能种庄稼的地,他就能种土豆,而且土豆一亩地可是麦子的四五倍啊,地瓜更是个好东西,几乎什么地都能种,亩产更是吓人,最少是麦子的六倍,二位,这地瓜,一百天左右可熟,而这土豆,在辽东可种一季,在山咚,可种两季,还不耽误麦种,”

    “小天,那,那这玉米呢?”沈有容激动的声音都有些尖利了,这么高的产量,这么高的产量啊!而魏忠贤,早已经痴了……

    “玉米,”杨天拿起这个棒槌,玉米这东西在山咚竟早有种植,只不过种的不多,种的方法也不对,太密了,要种的宽一些才是,而且经过试验,玉米产量确实没有土豆地瓜那么夸张,亩产也就在一石多些,而且还有些伤地。

    杨天想起前世小时候家里种玉米,在两颗玉米的间距内,他们家会种上大豆,到了收获季节,反而玉米产量高了,大豆也可以,他让农业部照着这法子试了试,确实产量高了,中地亩产可以到二百二十斤左右,上等地能到三百斤,而且地的肥料也没流失多少,接着种别的,产量还不错。

    听完杨天的解释,沈有容魏忠贤都是痴了,小麦上等地能亩产二百斤,已是高产,这玉米虽不如土豆地瓜,可也是好东西啊。

    “最后还有这高粱,老伯,魏公公,高粱耐旱,成熟快,”杨天重新拿起短棍,指着地图:“你们看,辽东,山咚,河南,山西,陕西,北直隶,到时这土豆地瓜玉米都可以推广,配上咱们先进的种植方法……”

    “小天,那,那最后一个办法呢?”

    沈有容魏忠贤其实已经满足了,有了前面四个办法,生,随便生。

    “第五个办法,不过老伯,这不是最后一个办法,”

    “???”刚才你不是说有五个办法么,沈有容跟魏忠贤都是一头雾水。

    “呵呵,且听我说下去,”杨天示意两人先别发问,手中短棍指着地图上一处地方,“这里,就是我的第五个办法了。”

    “安南?”沈有容魏忠贤两人都认出来了,杨天指的,是安南。

    “不错,”手中短棍重重的点了下安南,杨天看看一脸迷糊的两人,解释道:“老伯,魏公公,你们可知在安南,水稻一季最少在三熟,有的可以在四熟,只要占领安南,可以养多少人口?”

    越南这么落后的国家,水稻也不是改良水稻,纯凭地理条件,养活上亿人口,这个帖子杨天在前世偶然看到过。

    “呼~~~”

    屋中响起两声悠长的粗重声,沈有容满脸通红,是激动的,而魏忠贤,双手按着桌面,似是有些站不稳了,杨天说的这五个方法,很明显,未来天朝会很是轻松的实施,也就是说,未来明朝,不,天朝会有上亿,上两亿,甚至三亿四亿的人口,都,都能养活,噗通~魏忠贤竟再也站不稳,瘫坐在地上……

    “千古唯有之帝王,千古未有之帝王啊……”老魏口中喃喃。

    “那,”沈有容不想再问,还忍不住好奇:“小天,你不是说,还有办法?”

    “老伯,有!”杨天抬手指着中华地图,“咱们中华的土地太多了,现在还有很多荒地未开垦,将来人口变多了,咱们会开垦更多的土地,同时这庄稼种植会一直努力研究,提高产量,良性循环,咱们汉人人口肯定会越来越多,吃的饱,穿的暖,这是第六个办法,”

    第六个……意思是还有?沈有容快兴奋的晕过去了,“还,还有?”

    “有!”短棍指着世界地图,杨天这时候也有些兴奋了,“老伯,吕宋岛不光产白糖,他也是盛产水稻番薯等物的,还有安南再往西,那边的水果,水稻,也是物产丰富,他们都等着咱们去征服,还有这整个世界!咱们天朝人口会越来越多,将来,整个世界都会是我天朝的粮仓,天朝,会征服整个世界!”

    “好,好……”沈有容不知说什么好了,太激动了。

    “嘤咛~”老魏在一边听得心跳过快,彻底晕菜了……

    注:沤肥,古已有之,只不过很多普通农户不懂。

    玉米大豆混合种植,玉米吃地里的氮素,而大豆可以固氮,玉米在明代产量不是很高,而且确实有些伤地。

    土豆跟地瓜就不需要讲了,书友们都明白,这俩玩意,是真的好东西啊。

    skbshge

第283章 东林密议() 
东林书院,宋已有之,中间败落,至万历三十二年,由顾宪成顾元成叶茂才等人出资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论道,书院一时间声名大噪,后人称顾宪成等八位开院讲师为东林八君子,由此,也就奠定了东林一党。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啧啧,看看人老顾创的这对联,一直流传到今啊,当然了,在现代,这副对联有了新的解读,可在当时,这副对联简直就像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世美女,吸引了无数士子,低品官员特别是那些言官一窝蜂的往上扑啊。

    东林书院每年开一两次大会,就是全国各地的不少士子官员赶来,等人多了开会,每月呢,开一两次小会,就是那苏松常嘉湖离得近的士子官员,他们每月会聚在一块,讲讲学,拉拉呱,增进一下彼此之间的情谊。

    去空谈,经实事。

    啧啧,老顾他们又创造了一句名言,这话多招人喜欢,多招人稀罕呐,脚踏实地,是每个人都喜欢嘴上说说的,所以啊,一群人更是找到了组织,那些士子官员,人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在空谈,是在做实事,好嘛,一副对联,一句政治抱负,就把多少读书人,士子,低品官员给聚拢到一块了。

    这两句话啊,就像那指路明灯,如果在下面定下严格,而不是松散的会规,如果那所谓八君子以身作则,真正的脚踏实地的话呢,那么东林党可能真能成为一个政党,真正为民请命的政党,可惜他们不是。

    顾宪成,八君子的带头大哥,此人在京为官多年,这人有一个厉害的地方,就是善于结交那些落魄士子官员,还有那些品级低微的言官,家里又有钱,经常资助一下周围那些‘朋友’,一年,两年,三四年,时间长了呢,老顾这在京的名声就起来了,慢慢的,嗳,别说,人老顾的影响力了不得啊,别看没当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