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老爷,俺给你磕头了。”
“唉,王叔啊,你这是要干什么?快起来。”
“老爷,俺也给你磕头了。”
“俺也是……”
“快,快起来,你们这是做啥嘛,都快起来。”
胶州一处红花农庄,几百名庄户围着一个人磕头,是他们的二郎神,他们发自真心的感谢二郎神让他们过上了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杨天扶起这个,那个又跪下磕头,好一番忙活,本来天气就热,等招呼这些庄户到了阴凉处,杨天已是满头大汗。
擦擦汗,喝口凉开水润润嗓子,杨天站着,庄户们围坐在杨天周围。
“咳,叔伯兄弟们,婶娘姐妹们,那个,我来说两句啊。”
“好。”众人热烈鼓掌。
杨天娓娓说起,先是回忆了一番以前的苦日子,接着又说现在的好日子有多么来之不易……
“……按说咱们这好日子都过上了,该可以松快松快了吧?可是不行,没到松快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啊,那朝廷,还有那后金跟草原上的鞑子,他们可不想让咱们过上好日子,那么咱们应该怎么办呢?”杨天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环视一圈庄户。
有人猛地起身喊了:“老爷,谁不让咱过上好日子,咱就跟他拼了。”
众人开始七嘴八舌的附和:“对,拼了,什么朝廷,还有那狗鞑子,不让咱们过上好日子,咱们就跟他们拼命。”
等庄户们讲的差不多了,杨天摆手示意大家停下听他说,接着说道:“对,大家说的都对,谁不让咱过上好日子,咱就跟他拼了,可怎么拼呢?”
有人适时喊了:“保卫家园,人人有责。”
“对,精忠报国,没有强的国,哪有咱的家。”又有人喊了。
“跟着老爷走,保卫咱们的家园,保卫咱们的国家。”
“对,跟着老爷走,这是咱们的家,这是咱们的国。”
几句话一下来,庄户们一听,简单易懂,都能听明白,说得,也是大实话,不跟着二郎神走,跟谁走?
当下人人自发喊道:“跟着老爷走,这是咱们的家,这是咱们的国,保卫咱们的家园。”
“这小子……好手段。”沈有容在一边自是看的明白,简单几句话,这大义跟实际切身利益结合在一起,庄户们自是感同身受,这些人的忠心,自是腾腾的往上冒。
等杨天给他们讲明,这家庭联产承包具体是个什么章程后,庄户们更是兴高采烈,他们以后可以承包田地了,交上该交的租子,剩下的就全是他们的了,不用像现在,虽说能吃饱,可毕竟这地不是他们的,给二郎神老爷干虽然好,可还是将来承包的地,那才叫自家的地。
沈有容独自在那推敲:“唔,这联产承包,其实就是把地给百姓们种,收租子而已,不过,有了是土地就要交租的规定,这国家,确实不缺粮了,再加上那商税,这小子这些想法看着简单,却实用,就是那些士人不知怎么想,要是让他们知道孔家都被押去朝鲜种地,怕是全天下的士人都不会过来投效,……老夫想这么多干什么,这小子压根就不在乎那些士人,看来我沈家这些小辈,也得改改策略了,凭本事上进,呵呵,合老夫胃口。”
跟庄户们依依惜别,上了马车,杨天揉揉笑得有些僵硬的脸部肌肉,沈有容打趣他道:“这笑得,假,真假,不过假中有真,算你能耐。”
“……”杨天颇有些哭笑不得,老人话中那讽刺意味他听得出来:“老伯你这话说的,我也不能冷着脸给百姓们看不是,那些话,百姓们心里明白,可他们说不出来,我只是让人替他们说出来罢了。”
“你小子这脑子里咋想的,朝堂上的那些道道你也懂,虚虚实实玩的还挺溜。”
“明朝朝堂上的那些道道我可不懂,呃,”杨天一时语塞,也不能说他是看着电视上学得吧,算了,转移一下话题:“杨先生,下个日程?”
“回老爷,是去棉纺厂。”
“唔,好。”
沈有容异样了,问道:“小子,你要在棉纺厂再来一遍这个?”
“呵呵,是啊老伯,两个月之内,我要走遍四府民间,跟百姓们唠唠家常,我脑子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让百姓们把这心向着我,只好用这笨法子了。”
“……………也许你这笨法子,比什么都好使,这四府民心,稳了。”
skbshge
第224章 我的条件()
阳谷县(今属聊城市),兖州府最北端,与东昌府接壤。
自五月二十日起,红花建筑队就在阳谷县与东昌府莘县接壤地段,运河两岸一百米处,东西各建了两座占地五十亩的军营,到六月十日,短短二十天,军营建成。
三团团长李涛亲率三团一营二营跟新成立不久的炮营并五十门野战炮二百名炮兵驻扎在此,每天除了训练,就是在运河两边河面上各拴着四条乌篷船,轮值的两排家丁陪着几名红花商会管事到河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上查验。
刚开始几日有船想硬闯,家丁们也不跳帮上前拦着,只是拿起竹哨一吹,‘哗啦’南北相距一百步,两条横跨近二十五丈河面的铁链被拉起,细看,是两岸各有十头牛在那用力拉着,铁链锁江,几十杆鸟铳射击一轮,没船敢不停了。
只好让他们上船翻看,可奇怪的是,这也算设卡了,这些人却只是‘翻看’,并不收税,问明白身份背景,货物清单,产地哪里,怎么来的,运向何处,价格如何,就挥手放行,船上人奇怪之余,也是暗自庆幸的继续上路。
“听说兖州府如今不是我大明的地盘了,是叫一个二郎神的地盘,奇怪也哉,那二郎神既然造反了,怎么不堵上漕运?”
“想必这些人就是那二郎神的人了,虽然霸道,做事倒是规矩的很。”
“我说二位,就别闲聊了,咱们快走吧,到京城交接完毕,回老家享福去喽,我可再不走这兖州府,现在平静,备不住哪天朝廷就派大军过来平叛,到时候,咱们要是碰上了,反贼咱不去说,那官兵,可不是些好东西啊。”
“对对对,老方说得对,交完这批货,咱们还是绕远路回家的好,本来我还想从北面进批货回福建,现在看来,这运河不能再走了,回家等着出结果再说吧。”
来来往往的船只,大多都有了这个自认为明智的判断,这时还没打起来,过几天一定打起来,官兵,反贼,照以往的经验看,双方都不是好东西,挣完这次银钱还是先歇歇吧,省的遭了池鱼之灾。
慢慢的,河面上来回的船只越来越少,除了硬着头皮继续北上运粮的漕船,南下的船只几乎不多见了,不光是河面上,就是沿着运河两岸南下走陆路的人们也不多见了,二郎神在兖州府造反了,朝廷虽然想掩饰这个消息,却是一厢情愿,北直隶南直隶河南,就连山西那边的官家富户都知道了。
山咚有个二郎神造反占了兖州府已经月余,朝廷竟然毫无动静,也不说派兵攻打,只是把山西镇边兵三千调到了天津,好像山海关那边也来了三千精兵,更有的神通广大路子广,打听到好像在天津兵仗局,有些海外传教士跟几名官员还有一名太监在那里监造生产红夷大炮,有人推测可能是这个原因?听说那二郎神可是有大炮的。
六月二十五日,有三四十骑沿运河南下,刚过东昌府,即放慢马速,那小心翼翼探头探脑的作态,就是傻子也看出来了,这行人有问题,李涛当即带人拦住,一问才知道。
“我等乃是朝廷钦差,来此招安你家老爷的。”
“…………”李涛一脸纳闷,招安?老爷可没说过要受朝廷招安,明明白白跟他们这些属下说的很清楚,就是造反了。
“来啊,把他们绑了,押到军营里去。”
“大,大胆!本官可是钦差,钦差你懂吗?哎吆。”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刚想再说,‘啪’李涛甩了他一耳光,不耐烦的说:“钦你娘,再啰嗦就把你们砍了,都老老实实在这等着,见不见自有我们老爷说了算,来啊,都给老子绑了。”
“是。”
三十名天子亲军加三名钦差,就这样刚到兖州府就被拿下,在军营里,吃的是杂粮馒头,菜是糠腌菜,喝的是凉水,住的是马棚边上的柴房,旁边马棚里那骚臭气传来,别提多‘爽’了。
“呕……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