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耿春带着人挨个厂房吆喝着,不一会,全场工人都聚在武器试验场那边的大空地上。
“这位大哥,在这吃的饱么?住的还习惯?”杨天挨着跟那些辽民一一问好。
“老爷,俺给你磕头了,多谢老爷的大恩大德。”有的辽民抹把泪,激动的就要跪下磕头。
“快起来,咱这不兴这个,大哥快起来。”杨天亲切的把他扯起来,旁边辽民见了,心里更是感激,这年轻老爷真是慈悲心肠,活菩萨啊。
熙熙攘攘,光问好就费了半个时辰,杨天走到临时搭起的台子前,李全等亲卫成十丈一人,站在这些工人队列中。
七千多人人头攒动,杨天深呼吸几下,拿手摆了摆,示意大家听他说话,有些杂音的人群慢慢静下来。
“请大家安静的听我说一番话。”
李全等亲卫一个个的复述杨天的话,人人都看着台上的杨天。
“我是杨天,在这做熟了的我就不说了,跟刚来的这些工人们说点知心话,大家都看到了,在我这,只要没有偷懒的人,大家都能吃的饱,穿的暖,我啊,就只会说实在话,目前刚来的这些工人,我只能管你们吃饱住好,那个工钱啊,真真是对不住,现在实在拿不出银子来,等过了今年,来年我一定会给你们发工钱,大家伙,先说声对不住了。”
说完,杨天郑重的抱拳躬身一礼。
“杨老爷,俺们在这吃得好住的好,还不用担心那后金鞑子打过来,老爷对俺们有大恩,就是做牛做马都报答不了,老爷您千万别这么说,俺们已经很知足了。”
“是啊,老爷”
台下五千辽民听完,真是感动了,这么好的老爷上哪找,他们都知道杨天可是安置了八万人啊,八万人!那狗日的朝廷什么都不管,要不是台上这年轻老爷,他们还不知道凄惨到什么地步,如今吃饱住好,这位老爷还嫌对他们不够好,真是活菩萨啊,当下人人自发真心实意的跪下给杨天磕头。
“老爷,是俺该谢您才对。”
“是啊”
“快起来,大家快起来。”杨天走下去,又是一通嘘寒问暖。
等工人都感恩的散了后,到了午时了,杨天始终保持着笑容可掬的表情,脸都有点僵了。
心下感概,‘这领导人也不是好干的啊。’
“老爷,该去跟新兵一块吃午饭了。”杨修在旁提醒道。
“唔,走。”
如今的马家村,原先的村民已经搬到村南边新建的新马家村小区,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旧马家村全部推平,这样,村西头棉纺厂养殖场狼牙基地武器工厂工人宿舍一直往东往南北延伸,与在村东头的杨家军军营连成一片,旧马家村现在已经起了几个大的围墙,分成几部分,有安置在工厂干活辽民的宿舍,有扩建的军营,有射击场,有了专门的制衣工厂,中间村里老槐树边上,起了一排二层小楼,做杂货铺跟休闲之用,可以在里面下象棋聊天,玩各种游戏,这是为了老人准备的。
从高空俯瞰,这已经连成一片的建筑群,军工在东侧,棉纺厂制衣长在西侧,最北头是养殖场狼牙基地绣衣卫基地,各类宿舍都在中间,而小杨堡就在中间最顶头的位置。
“我向你们保证,总有一天,我会带着你们,打回辽东!”
“打回辽东!”
军营里,将近一万新兵跟三千老兵听完杨天一番朴实无华的讲话,嗷嗷叫着干死建奴,新兵都是三十岁以下的辽民,大多都家破人亡,自不用动员,老兵是杨天狂热的崇拜者,自家老爷说打哪,他们就打哪,何况他们早听说杨天带人像割草一样割了一百多建奴的人头,更是不怕。
杨天现在有了一万三千家丁,就像滚雪球,有文化的家丁带人就是不一样,带的快,本身都是朴实的老百姓,懂了识字算数等学问,更知道感恩,这样传帮带下去,杨天的崇拜者只会越来越多。
“老爷,最近老家丁带新丁,言语里对”
吃过午饭,继续下个日程,去跟那些分置在杨堡周边的辽民拉家常,让他们安心,路上杨修说话吞吞吐吐。
“说,什么事。”
“是,小生就说了,老家丁传帮带新丁,他们言语里对对朝廷跟官兵好像,那个很是不屑,呃”
“你意思是要纠正一下?”
“那倒不用,小生多言了。”
杨修侧过脸去,刚才被杨天平静的眼神盯的心里砰砰乱跳,不去纠正,也就是说杨修不敢再往下想了,身为签了死契的家奴,有些想法,千万别宣之于口。
“李大叔,在这住的还习惯吧?”
“老爷太抬举小的了,习惯习惯。”
小吴家村东边一里处,一排排房子立在那,周围还有些窝棚,上年纪的辽民优先住在房子里,那些年轻人先住在窝棚。
听说大恩人杨二郎来了,上千名辽人一拥而上,纷纷下跪磕头,杨天一一跟他们亲切的握手聊家常。
“乡亲们,等再过些日子,我保证,你们都能住上房子。”
“谢过老爷。”
“还有这生计问题啊,你们不用担心,我这到处都缺人,建筑队可缺人手,会纺织的婶娘姐妹,你们将来会在我红花棉纺厂工作,会养马养羊的叔伯兄弟,我这有马厂,我这还有饭堂盐铺制衣厂盐场,面馆熟食店等等等,不怕没你们的饭碗吃,啊。”
“谢谢老爷,多谢老爷。”周围这上千人听了后放心了,他们最怕的就是这将来的生计,总不能被人白养着吧,都是朴实的老百姓,听到有了着落,这才放心了。
“至于那什么都不会,只会伺候庄稼的叔伯兄弟,放心,潍县有的是地,尽管去开垦,我给你们牛马耕梨,开一亩地,一年只收一成的租子,咱们一起过上好日子!”
“谢老爷。”众人更是放心了,这老爷慈悲啊。
“老爷,该去谭家庄了。”
“唔,好。”
费了三天的工夫,杨天跑遍半个潍县,跟那些辽民亲切的聊家常,给他们安排将来的工作,这八万辽民有点不安的心,慢慢安定下来。
“武大叔啊,你这渔网编的很好啊。”
杨天这天到了一处辽民聚集地,发现了一个人才,绝对人才,武老蔫。
别看这人明明三十来岁像五十多岁,其貌不扬,双手全是口子,被海风吹的,皮肤黝黑,却编的一手好渔网,杨天拽了拽,韧性挺强。
“大叔啊,这渔网能在海里捕捞吧?”
武老蔫有点紧张,面前可是大老爷:“回老爷的话,这渔网就是用在海里的。”
“大叔会养鱼么?就是那种淡水鱼,啊你听不懂,就是河鱼,不过是在一个大的池子里,叫鱼塘,对,咱们亲自养鱼。”杨天边说边比划。
“老爷,俺会,俺家在连云岛那边,一边是河,一边是海,俺这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
“好,我给你拨一千人,武大叔你只要教会他们编网养鱼,我给你开一月二两的工钱,你就做鱼塘的主管。”
武老蔫手足无措了,老实一辈子,怎么一下子成了个师傅了,而且听老爷这意思,他还要当什么主管,这莫不是个官吧?
“老老爷,俺不会当当官啊。”
“哈哈,”杨天拍拍对方肩膀,鼓励他:“武大叔啊,只要你用心教徒弟,你就是个好主管啊,备不住,到时还能说个媳妇来。”
“真,真嗒?”武老蔫激动了,老光棍了,可不想婆娘么。
“我还骗你不成,我家饭堂马主管,比你还大,去年说了个黄花大闺女当媳妇。”
“好,俺当了。”武老蔫眼中燃起雄心壮志,为了未来的婆娘,就是把他卖给杨天也值了。
注:连云岛,今辽宁省盖州市西边海岸。
第133章 哮天犬 再扩张()
“哥,安置这八万人,粮食买了四万担,都是咱们的关系户,一担七钱银子,这就是两万八千两,够吃两个月的了。”
“嗯,两个月够了,到时人人都有工作,不会再白贴银子。”
四月二日,马春娘正在跟杨天汇报安置辽民的情况。
“马场养殖场目前都陆续开了分厂,正好有辽民补充,建筑队规模也要扩大,招,”杨天一边说,杨修跟马春娘在一边紧张的记着:“上个新项目,鱼塘,养河鱼,现在天好了,杨修记下来,派人出去把北海那边的渔民渔船集合起来,开个渔场,成规模捕捞海鱼,用咱们盐场出的粗盐腌制咸鱼,有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