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知州说到:“宫女太监什么的怎么办?不能都关起来吧,我可和你透个底,凡是罪犯,罪不至死的我都拉出去劳改了,我的监狱很久都不用了,关上几个人还行,太多了我怕出乱子,狱卒我都给扯的差不多了!”
杨元良说到:“宫女太监之类的好办,我让他们去农庄当奴隶,送去广西做一个试点,送去青楼也可以,重要的人物还是扣留在广州,我明年看看能不能打到南果去,能够打回去,他们作用很大。”
卢知州大吃一惊:“你还要打到南果?”杨元良不可思议的说到:“是的啊!不打回去怎么行,广西现在正在大规模的造田,缺乏劳动力,没有劳动力我造田干什么?抓南果奴隶来多省事,我们经验丰富从陆地上面抓,不要几年就发展起来了。”
“侯爷真的深谋远虑,我真心的佩服,以前都是防着南果打过来,现在您来了要抓南果人但奴隶!”卢知州不知道是恭维还是不相信,反正杨元良不甩他。
卢知州的思想有点问题,觉得收复广西后就要安顿一下,互相不侵犯,安心过日子,杨元良根本不是安心过日子的人,要是没有战争就算了,有了战争,有了地盘,杨元良就要养活这些中华百姓,不去揍南果揍谁?
南果的皇后一行人就被扣留了起来,杨元良把这些授勋的人全都给留下了,杨元良留下他们在参谋部中,准备从里面吸收一部分人当自己的参谋,置换一部分人去外面看看。
增加手中人的实战经验,让自己这边的人变强,不然参谋部中都是一些花架子,到时候真的遇见难事了,肯定要抓瞎。
第三百六十一章加强参谋部()
码头上,刘海洋叔叔握着丁大航的手亲切的说到:“大航啊!我要回去了,你就不要送了,没有我这个舰长,船开始开不了!”
丁大航百感交集啊,他被杨元良给留下来了,丁大航喜欢冲锋陷阵,不喜欢在参谋部里面坐着,不过杨元良点名要他留下来,他不留下来也是没有办法的。
“刘叔叔珍重,回去多多照顾照顾我的兄弟们!”丁大航还有一票兄弟在海南岛上面养伤,丁大航看着战舰开走,眼睛湿润了。
回到参谋部之后,丁大航觉得这边和自己有些格格不入,这边的兵马战斗力怎么样,全都依靠猜测,按照一个预定的标准判断强弱。
丁大航实战经验很是丰富,知道这种演算是不对的,不过也有丁大航喜欢的地方,就是攻防战,双方选择攻击和防御放,一方和另一方都有几张对面不知道的底牌,从明面上面开始排兵布阵,然后互相厮杀,这种战斗他就很是喜欢看。
杨元良对丁大航很是看中,丁大航在南果战场上面表现极为出色,成功的挽救了队伍,还超额的完成的任务,虽然这个里面有一点运气成分在里面。
要是没有丁大航,减员肯定是很严重的,杨元良找了一个空闲,就问丁大航:“在这边还习惯吧?”丁大航站起来,敬礼到:“侯爷好!我很习惯!”
杨元良关切的说到:“你不要这么的拘束,在这边我喜欢别人叫我校长,你是一个野路子,不过你的路子很好,用兵打仗不能太死板了,需要野路子的人在,我感觉你比我们这边的很多人都要强上不少,以后你就叫我校长,没有事情的时候我会给你讲解一下军士知识,你叫我一声也不亏!”
杨元良拍了拍丁大航的肩膀,周围的人都流出了羡慕的眼光,能够让杨元良高看的人不多,丁大航打过仗,也带过兵,现在来到这边认杨元良为老师,将来的前途就是无可限量了。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同志叫做丁大航,欢迎会的时候大家已经见过面,今天加深一下印象,他和张文远一样都是丛林作战的专家,你们要是有什么问题,多多像他请教,私下里找他喝点酒,掏出点私藏也是可以的!”杨元良几句话,周围的气氛热闹了起来。
“既然校长说了,今天晚上我作东,除了值夜班的人都来,我有一坛子七十年的女儿红!”
“我晚上搞点狗肉过去行吗,我家老父亲亲手卤的。”
“我有几条咸鱼!”
听见咸鱼之后,一伙人嘲笑道:“丁大航你别听这个孙子的,咸鱼怎么能上台面,我们可都是拿出了好东西,今天晚上不带着他去。”
杨元良说到:“你们几个啊!咸鱼也是粮食,省的放盐了!”那个尴尬的人一听说到:“校长都说了咸鱼也是好东西,今天晚上我不仅要去,我还要多喝几杯酒,七十年的女儿红,人间罕见啊!”
别管是不是七十年的女儿红,反正话匣子一打开,现在没有事情做,参谋部中一片祥和的气氛,开始闹腾了起来,杨元良希望他们这个样子。
杨元良中午吃饭的时候,手中拿着第二版的报纸,这一个版本发行的不多,时间上面因为点关系,推迟了几天,上面农业是杨元良写的,一篇很好的文章,介绍镰刀的。
镰刀是新式镰刀,和老式不同,是一种西北能够见到的镰刀,有半人高,上面带着一腿高的半圆柱木板,下面是镰刀。
这一种镰刀,一个人可以做四个人的农活,不过只是收麦子,不像是普通的镰刀一样多变,杨元良洋洋洒洒把优点缺点,使用说明,都给写的详细。
再看诗词版块,大胖介绍的朋友写了一篇非常好的诗词做头,下面就是各地书生的投稿,这里面有几个书生是拖,充实后面的籍贯,造成全国都有的假象,其实这些人都在广州,全国信件要来,没有五版六版不行。
这几首诗词可是榨干了这些书生几年的珍藏,上佳的作品放在上面,第二版的才情不减,又看了几个版本,女频版面就是从军歌,上面写的很细腻,鱼英颜写了一个软文。
最后杨元良看到了广告版上面,天一布庄给了一个小篇幅,大广告是杨元良的新式机械,杨元良觉得很不错。
把报纸放在堆满公务却整洁的办公桌上面,杨元良收拾了一下午饭,拿过这边准备好的毯子,爬到办公室屏风后面的床上,小睡了一会,到时间有人去叫他,中午这会铁鹰也休息。
孔傻子的战士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今天他们不给吃饭,全都列队在太阳底下暴晒,训练军队就不能心软。
孔傻子在锻炼这些人的抗压性,不可能军队天天都有饭吃,就要在没有饭吃的时候训练,孔傻子让人把锅灶都给弄好了,只要坚持到时间就给饭吃,这些没有吃饭的士兵很是疲惫,却还在坚持训练。
孔傻子也没有吃饭,就坐在椅子上面看这些士兵训练,旁边还有一队士兵没有吃饭,全都半跪在地上,手中端着吊着没有石块的空枪,在那边定下射击的姿势。
这些士兵全是降兵,经过半个多月的训练后,已经磨合的差不多了,打枪现在子弹有限,只能这样训练纪律,让他们快速的成长起来,以后才能用。
孔傻子还有别的训练方法,讲究循序渐进,现在还没有用上,广州的士兵每天都在训练,不过今天训练处来了一个特殊的教官。
这个教官和所有的人都不一样,他的一条腿没有了,这个人就是胡政委,从前线退下来之后,杨元良去看望他一次,本来应该颐养天年了,他军事素质过硬,杨元良让他充当教官,训练民兵团。
坐在轮椅上面的胡政委很是感恩,他本来以为这一辈子就完蛋了,杨元良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看着这些士兵,胡政委的训练十分的严格,就是要让他们在战场中少流血少牺牲。
进入到云南的阿杜马联系上了抵抗的义军,云南的确切消息正在回传中,只要消息传递到了杨元良手中,差不多大战就要开始了。
第三百六十二章龙回故里()
“君不见,汉终军……”贵州一个书生在书院中唱起了这首歌,陪着自己的琵琶玩的有模有样,“你在做什么?”书院的先生看见一群学子都聚集在一起,走过去询问。
这些学子散去,留下拿着琵琶的书生,这书生递上报纸说到:“中华日报,从军歌,我精通音律给大家唱一下!”老先生拿着报纸看了看,疑惑说到:“这么快第二版就出来了!”
“五两银子,跟着驿马来的!”这个书生很是恭敬的解释,老先生浏览一遍报纸,一摸胡须说到:“写的不错,从军报国理所当然,不过你们可是国之栋梁,还是科举考试为重,好好读书才是正途。”
老先